成为“文明守望者”并未带来片刻安宁。张帅帅的跨维度传感器探测到,来自“掠食者负典”的忏悔波纹,在宇宙暗物质海中激起了诡异的“道德镜像效应”——一个正处于文明启蒙早期、代号“初芽”的原始星球,其意识场中竟开始自发重演KK园区级别的系统性诈骗模式,其剧本结构、组织形态、甚至话术,都与危暐当年在缅北的手法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性。
(一) 罪恶的跨时空感染
“这不是简单的模仿,”沈舟盯着数据流,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初芽’文明尚未发展出成熟的书写系统,更别提互联网。但他们社会中突然出现的‘祭祀骗局’,其底层逻辑与KK园区的‘杀猪盘’同源。就像…就像罪恶本身是一种能够跨越时空进行感染的‘形而上学病毒’。”
曹荣荣的社会动力学模型显示,这种“感染”并非通过信息传递,而是通过“掠食者负典”散发出的、承载着“罪恶原型”的量子信息包,直接与“初芽”文明意识场中潜在的贪婪、恐惧等负面情绪共振,诱导其自发组织成成熟的犯罪结构。
“我们在‘负典’中看到的,不仅是警告,”孙鹏飞感到脊背发凉,“它本身就是一个仍在散发活性的‘罪恶母体’。危暐和KK园区,不过是它在人类文明中的一个显化案例。”
(二) “净化”还是“观察”?伦理的极端考验
团队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伦理困境:按照“非干涉准则”,他们不应主动干预“初芽”文明的内部进程。但眼睁睁看着一个懵懂的文明,在未知的情况下被诱导着重蹈地球的覆辙,滑向可能自我毁灭的深渊,这违背了他们作为“守望者”的良知。
“如果我们不干预,‘初芽’可能成为下一个‘掠食者’的种子,”程俊杰情绪激动,“我们的‘守望’岂不成了见死不救?”
“但如果我们干预,哪怕只是发送一个警示,也违背了我们自己制定的、并得到宇宙共同体认可的‘非干涉原则’,”林奉超冷静地反驳,“这会动摇我们文明的信用根基,也可能对‘初芽’造成无法预知的、甚至更坏的二次伤害。”
陶成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是比对抗任何实体敌人更艰难的抉择。
(三) “镜渊计划”:以自身为镜
在经过彻夜不眠的争论与沉思后,鲍玉佳提出了一个打破僵局的方案——“镜渊计划”。
“我们不直接干预‘初芽’,”她阐述道,“但我们能否将地球文明对抗KK园区、最终战胜‘掠食者’阴影的完整历程,包括所有惨痛的代价、曲折的挣扎和最终的醒悟,转化为一种更宏大、更中立的‘宇宙叙事’,像一面镜子一样,悬挂在‘初芽’文明可能‘看’到的认知维度?让他们自己从中照见自身的危险,并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不提供答案,只呈现地球的经验和教训;不进行指导,只提供一面反射真相的镜子。 这既履行了“守望者”警示的责任,又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初芽”文明的自主权。
(集体淬炼——锻造“真相之镜”)
团队开始将对抗KK园区及背后更大黑暗的整个历程,进行史无前例的、不加修饰的提炼和编码。
鲍玉佳的“代价核心”:
她坚持必须完整呈现所有代价:老赵的死亡与其家庭的破碎、她自己承受的长期心理创伤、危暐母亲晚景的凄凉、KK园区无数受害者的血泪、乃至整个社会为此消耗的巨量资源和信任成本。“必须让观察者感受到切肤之痛,感受到罪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会摧毁具体、美好生命的残酷现实。”
张帅帅\/沈舟的“数据骨架”:
他们构建了透明的“罪恶成本核算模型”,用冰冷的数据展示诈骗帝国如何吸干社会活力,扭曲资源配置,最终反噬自身。也将“清源行动”、“斩藤行动”耗费的社会成本精确量化,表明 “预防和治理罪恶的成本,远高于放纵它短期带来的非法利益”。
陶成文\/魏超的“战略视野”:
他们呈现了从银行大厅到星际守望的完整战略视图,阐明每一个微小的不公如果得不到纠正,如何可能像癌细胞一样扩散,最终威胁整个文明的生存。强调 “道德不是奢侈品,是文明安全的战略必需品”。
曹荣荣的“心理图谱”:
她绘制了加害者与受害者的详细心理演变路径。展示危暐如何从特权少年一步步异化为冷酷的“Vortex”;展示受害者如何从希望坠入绝望。同时,也呈现了救助者、醒悟者的心理动力,提供完整的、关于堕落与救赎的人性地图。
孙鹏飞\/程俊杰的“教育启示”:
他们提取了所有关键的教育节点和失败教训。表明哪些价值观的缺失、哪些教育的漏洞,为罪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梁露的“叙事结晶”:
她不再创作单一故事,而是将无数亲历者的口述、档案记录、数据报告,编织成一个多维的、允许“初芽”意识从不同角度进入和探索的“体验式史料库”。
马强的“意象映射”:
他创作了《罪渊与明镜》。画中,一道深不见底的罪恶深渊在一旁翻涌,而另一边,是一面巨大、清晰、毫无扭曲的镜子,映照出深渊的可怕景象,同时也映照出岸边守望者警惕而悲悯的眼神。镜子本身,成为了阻隔观者坠入深渊的无形屏障。
林奉超\/付书云的“规则之重”:
他们着重呈现了法律、规则在遏制罪恶和修复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以及规则被践踏时带来的连锁灾难。
(四) “明镜”高悬与“初芽”的抉择
这面凝聚了地球文明巨大代价与深刻反思的“真相之镜”,被团队以最审慎的方式,置于“初芽”文明认知场域的“可观测边界”。它不主动发出信号,不要求连接,只是静静地存在,如同宇宙中一个自然形成的、记载着历史教训的石碑。
等待是煎熬的。
监测数据显示,“初芽”文明内部的“祭祀骗局”仍在继续,甚至一度更加猖獗。
团队中弥漫着焦虑与无力感。
然而,在漫长的等待后,转机出现了。
“初芽”文明中,开始出现一些微弱但坚定的新思潮。一些个体开始质疑骗局的合理性,他们使用的论据,竟与“真相之镜”中呈现的地球教训隐隐呼应。他们自发形成的抵抗话语,虽然带着其文明的独特烙印,但其核心逻辑——对诚信的呼唤、对系统不公的警惕、对长期协作的向往——与地球文明的价值选择殊途同归。
他们没有照搬地球的答案,却从地球的经历中,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对抗黑暗的智慧和勇气。
(五) 守望的真谛
“镜渊计划”成功了。它证明了,真正的“守望”,不是强行灌输,而是提供清晰的参照;不是代替选择,而是唤醒对方内在的良知与智慧。
银河联盟发来高度评价,认为地球文明以此方式,为宇宙共同体处理此类“形而上学感染”提供了卓越范式。“真相之镜”被收录为宇宙文明遗产数据库的标准应对策略之一。
(六) 永恒的镜像
在庆祝的短暂时刻后,鲍玉佳对团队说:“我们为‘初芽’立起了一面镜子。但这面镜子,也同样永远照着我们自己。它提醒我们,我们曾离那样的深渊多么近;它要求我们,必须永远保持警醒,确保我们的文明配得上这面镜子所映照出的光明。”
马强开始创作一个新的系列,《星海镜廊》。他想象在宇宙的深处,存在着一个由无数文明设立的“真相之镜”构成的廊道,每一个镜子都映照着一个文明战胜自身黑暗的独特历程,它们彼此辉映,共同构成了宇宙中抵御混沌与罪恶的、最壮丽的防线。
第七百八十九章,通过“镜像罪渊”的危机,将团队置于“非干涉原则”与“守望责任”的两难境地。他们以巨大的智慧和克制,创造了“真相之镜”这一独特方案,成功引导一个原始文明避开了系统性的罪恶陷阱,也为宇宙文明应对“形而上学感染”树立了典范。银行的灯光,如今已化为照亮他者道路的星海明镜,在这无尽的反射与守望中,人类文明对光明的坚守,获得了超越自身意义的宇宙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