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过头,目光坚定:“我支持搬过去。城里房子留着,万一不习惯,咱们再回来就是。”
妻子的支持让宋霆野最后的一点顾虑也烟消云散。他紧紧握住孟沅的手:“好,那咱们就冒险一次!”
决定搬去西山小院后,老两口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改造工程。他们没有请专业的设计师,而是决定亲手打造这个梦想中的家园。
首先是房屋的整修。虽然主体结构完好,但内部需要重新粉刷,水电线路也要检查更新。宋霆野发挥当年在部队学到的技能,亲自上阵,只请了个小工帮忙。
孟沅则负责院子的规划。她画了张详细的图纸,标注了每个区域的功能:葡萄架下是休闲区,要放置摇椅和小茶几;竹林边是品茶区,摆石桌石凳;紫藤花下是花园,种植四季花卉;院中央的井口要重新整理,周围铺上鹅卵石;屋后的空地开辟为菜园,种些家常蔬菜。
最让两人兴奋的是去选购家具和装饰品。他们不去高档商场,而是偏爱旧货市场和手工艺品店。一张老式的藤编摇椅,一套质朴的石桌石凳,几个手绘的花盆...每件物品都精挑细选,带着故事和温度。
予宁和予安也来帮忙。予安利用周末时间,为小院安装了智能照明系统和安防设备;予宁则送来了许多装饰品,还帮父母建立了视频通话系统,方便日后联系。
村里的邻居们对这对从城里搬来的老夫妻很好奇,经常有人探头探脑地张望。孟沅便做了些点心,主动送给左邻右舍,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小小的社区。
一位姓张的大婶告诉他们,这棵紫藤已经有六十多年树龄了,每年四五月开花时,整个院子都香气扑鼻。一位李大爷则教宋霆野如何打理葡萄架,什么时候修剪,什么时候施肥。
“没想到农村人这么热情。”晚上,宋霆野一边整理工具,一边感慨道。
孟沅正在擦拭新买的花盆,笑道:“这就是乡土人情啊,城里已经很少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小院终于改造完成。选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老两口正式搬入了新居。没有大张旗鼓,只请了刘大山等几位老战友和子女来温锅。
当朋友们走进小院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了。
曾经略显荒芜的院子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葡萄架下,藤编摇椅轻轻晃动;竹林边,石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紫藤花下,各色花卉争奇斗艳;重新整修的老井口边,鹅卵石铺就的小径蜿蜒而过。最引人注目的是屋后的小菜园,嫩绿的菜苗整齐排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老宋,你们这可真是世外桃源啊!”刘大山羡慕地说,“比我描述的还要好!”
予宁和予安也惊喜不已。他们没想到父母能把一个老宅改造得如此精致温馨。
“爸、妈,这院子太美了!”予宁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我要在这里多住几天!”
孟沅亲自下厨,用菜园里新摘的蔬菜做了几道家常菜。大家围坐在葡萄架下,品尝着美食,畅谈着往事,欢声笑语在小院里回荡。
饭后,宋霆野泡上一壶香茶,大家继续品茶聊天。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橘红色的晚霞,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茶香。
“这才叫生活啊。”刘大山抿了一口茶,感慨道,“老宋,你们做了个明智的决定。”
送走客人后,老两口坐在摇椅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暮色渐浓,星星开始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
“累了吧?”宋霆野关切地问妻子。今天孟沅忙前忙后,一刻没闲着。
孟沅摇摇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累,心里高兴。这就是我梦想中的院子,梦想中的生活。”
搬入小院后,宋霆野和孟沅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却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春天,院子里的花卉次第开放。最先报春的是墙角的迎春花,接着是紫荆、玉兰,最后是那株老紫藤的盛大绽放。孟沅每天清晨都会在院子里剪几支鲜花,插在客厅的花瓶里。宋霆野则开始耕种菜园,播下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菜籽。
夏天的院子绿意盎然。葡萄架上果实累累,竹林提供了一片清凉。老两口最喜欢在夏夜躺在摇椅上乘凉,听着蛙鸣虫唱,数着天上的星星。有时会有萤火虫飞过,点亮夏夜的诗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葡萄可以采摘了。孟沅忙着腌制泡菜、制作葡萄酱,宋霆野则负责晾晒收获的辣椒和大蒜。院里的菊花盛开时,他们会采些花瓣泡茶,或者做菊花枕。
冬天,小院披上银装。屋里的暖气很足,他们坐在窗前,看雪花静静飘落。宋霆野学会了生火炉,晚上他们会围着火炉读书、下棋。雪停后,就在院子里堆个雪人,重温童趣。
每个季节,小院都带给老两口不同的惊喜和乐趣。他们在这里读书、写字、画画、品茶,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孟沅开始学习国画,宋霆野重拾了年轻时的摄影爱好。小院的每一个角落,四季的每一个变化,都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小院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地。
在这里,宋霆野终于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整理自己多年的日记和照片,开始撰写回忆录。每天上午,他会在书桌前工作两小时,记录那些烽火岁月和晚年创办“老兵之家”的经历。
孟沅则迷上了园艺和国画。她专门买了一本植物图鉴,学习各种花卉的习性和栽培方法。她的画作主题多是院子里的花草和小院的四季风景,虽然笔法稚嫩,但充满生活气息。
老两口还养了一只橘猫和一对画眉鸟。橘猫是村里的流浪猫,有一天自己跑进院子就不走了。画眉鸟是刘大山送的,鸟笼挂在葡萄架下,每天清晨都会唱起动听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