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莹也给自己盛了一口尝了,而后不顾形象地吐了出来,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喝大哥煲的汤了。
须宁:……呵呵。
虽然是一母所出的妹妹,但他对这个妹妹是一点也亲近不起来,人和人的气场真的是有天生不对付的,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真是勉强不了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须宁上午在家锻炼身体,下午进厨房,还让人帮忙找武师教他拳脚功夫。
这事儿没多久就被传出去了。
且很快就传到了安平公主府上。
红杏笑道:“主子,驸马对您还真是一片真心,又是学厨艺,又是学武艺的。
就是听他府上的人说,他学菜的天分实在不高,做出的菜味道实在欠奉,以后您的嘴巴可要遭罪了。”
姬溪禾冷清的脸上现出一抹柔意,如果是驸马特意为她做的,就算是嘴巴受罪她也是愿意尝一尝的。
“帮我更衣,我要进趟宫。”
红杏又露出了姨母笑,心知这次进宫肯定和驸马有关,她快速找到适合进宫穿的衣服帮公主换上。
姬溪禾很快进了宫。
正在御书房批折子的皇上听到二公主来了,还笑说了一句,“这个点儿来了,肯定是有事啊,快将人请进来吧。”
溪禾进殿就恭恭敬敬给父皇行了一礼,“父皇,女儿来看您了。”
“呵呵,别来卖乖!快说吧,又有什么事?”
“父皇,儿臣想和您讨个人。”
皇上不解,“要什么人?难不成你又看上哪个男子了?”
姬溪禾:……
她的脸刷一下就红了。
“父皇~女儿是想和您讨个功夫好的武师傅。”
“要武师做什么?是你府上的侍卫首领你不满意吗?”
姬溪禾无奈道:“是驸马,他要习武,却找不到合适的武师傅。”
皇上惊着了,“苏须宁一个文官学什么武艺?再说他都过了学武的最佳年纪了,练这个干什么?”
姬溪禾不好意思的道:“他说要学好武艺保护女儿。他还在家里天天学厨艺……”
“……啊?哈哈哈哈,这个驸马选的好啊!我儿有福了!
好,朕这就给你挑个武师,等下你一起带回去。”
苏探花还真是个妙人,刚好放两个人到他身边,这样驸马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皇上从未想过,他连他的亲生儿子都没有特意派人保护,为什么驸马就成了例外。
于是,当天姬溪禾出宫时,带走了一名武师及两名陪练。
次日这三人经过安平公主的一番嘱咐后就被送到了苏员外郎的府上。
须宁看到这三人很是开心,不用多说就把两个陪练带在了身边,武师傅的住处也安排在自己的院子里。
公主和皇上对他是真心不错
“苏鸿”那边已经喝过两次药了,按他下的剂量,服下第三次药剂,他就该支撑不住,在家养病了。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安平公主克“苏鸿”?
人家住在人家的公主府,都不和他一起生活,可克不到他身上。
再者,不是活够了的人,谁敢说?
那可是皇家公主!
只要“苏鸿”,不死在他成亲那日就没问题。
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须宁提出要回乡祭祖,还诚邀苏子豪苏莹莹一同前往。
苏子豪跃跃欲试,须宁一看就明白,他是想在回乡祭祖的路上换了他。
却被“苏鸿”用眼神压住了。
而苏莹莹直接拒绝了,“我不要,就算坐马车路上都要耽搁走一个多月,我才不要受这个罪。”
“苏鸿”看向自己这个大儿子,“你怎么突然想要回乡祭祖了?”
“儿子中了探花,又要尚公主,不该回乡祭拜祖宗感谢祖宗庇佑吗?”
“那就等成亲后再回吧,成亲前你就老实待在京城,准备你和公主的婚事。”
“苏鸿”在这个家里一向强势,他不同意的事是绝不能做的。
不听?不听你就是不孝!
走仕途的人要是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前途基本无了。
可是须宁不怕啊。
因为“苏鸿”绝不会让他这个好大儿背上一个不孝的污名,毕竟他还指着小儿子顶替大儿子的身份呢。
“爹,祭祖乃是大事,我们一家二十多年未回过老家,如今儿子马上就要大婚,婚前祭祖这不是应该的吗?
这件事您就别管了,祭祖的事儿子肯定是要去的。”
“苏鸿”打死也想不到这个孩子会忤逆他,恨不得直接当场将人打死。
苏子豪疯狂给父亲使眼色,而后开口替亲哥说话,“爹,大哥说的有理,您就同意了吧。”
“苏鸿”怎会不知儿子的想法,可他要做的事太危险了,他如何能放心子豪独自前往?
须宁也不催,同不同意都无所谓,这一局他占尽先手,优势在他。
……
当天晚上,008主动汇报:【宿主,那父子俩又跑书房密谋去了。】
回答它的是须宁迅速起身,又翻窗而出,七拐八拐的窝到了“苏鸿”书房窗下。
“爹,你就同意了吧!大哥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凭我的能力对付他一个不要太简单。
再者,我的小厮是您特意挑的,有他在,弄死个人罢了,我们都不会有事的。”
“苏鸿”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同意了。
之后,父子二人把计划反复推敲,确定没问题了,这才各自回房休息。
须宁把二人的计划听的清清楚楚,等二人离开后,他轻手轻脚进了“苏鸿”的书房。
在里面一通翻找,果然找到了一处暗格,里面放着两个小瓶子,一瓶是刚才二人商议时提到的迷药,一瓶则是毒药,还有一堆的银票,小额的十两二十两,大额的一百两。
(这个朝代,最大面额的银票就是一百两的。)
看着这些银票最少有二三万两,须宁没动,把迷药和毒药换上无毒的东西放好,就出了书房。
至于这些药他是打哪儿来的,须宁没那个好奇心。
次日,“苏鸿”就应了让须宁回乡祭祖的事,吴月卿见丈夫妥协,立刻命人给两兄弟收拾行李,还拿了两千两银子给须宁,让他看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