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方才是去施粮了吗?”
看着姜灼马车来的方向和空置的粮车,苏砚清很快猜出了姜灼今日所为之事。
“是。”
姜灼硬着头皮承认,又将方才所见所遇说与了苏砚清听。
“这是必然的,”苏砚清依旧笑看着姜灼,目光中有一缕不可捉摸的幽深,“民怨沸腾,朝中对襄王殿下的诽议也愈演愈烈,自大相国寺的祈雨大典结束之后,襄王殿下就再也没有上过朝堂,似乎是被陛下劝了在府中静养。”
难怪近来都没有赵翊白的音信。
得知消息的姜灼眼眸一颤,旋即垂下眼帘,附和道:“这倒不足以怪,但我总觉得春旱,不至于立刻引发饥荒。”
“郡主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抬升粮价?”
看着姜灼探究的目光,苏砚清轻轻地笑了。
“郡主不必担心,此事我会派人去彻查清楚。”
与其说是应下此事,倒不如说苏砚清是一种立场的澄清——此事与旧政党人无关。
姜灼点点头。
明白旧党可能会趁机散布消息以打压赵翊白,但确实不至于抬升粮价,让天下大乱。
毕竟旧政官员之所以厌恶新政,还是因为目前局势有利于他们背后的家族利益,不愿意门阀势力遭到新政洗牌。
若景王得到的天下是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天下,那料想对苏砚清一众旧政官员也没什么好处。
“不过,如今来看,施粥确实一个不错的选择,”
苏砚清却转头提起了另一个话题。
“灾情才起,当众施粥不会显得沽名钓誉吗?”
姜灼不解。
“若善行真能换来名誉,那京中富者料想也会群起效仿,届时若真能结如此大的善果,料想郡主这沽名钓誉之举也会得到奖赏。”
“我明白了,我会去做的。”
像是作为交换,姜灼也应下施粥一事。
但在苏砚清的车马走远后,姜灼却兀自紧锁了眉头。
如果自己方才是想试探民间粮价高升是否是旧政党人所为,苏砚清想要自己率先施粥放粮的目的是什么呢?
姜灼想不明白,也不敢轻信苏砚清所说之事,于是又派了墨箫出去打探消息。
而墨箫带回来的消息确实跟苏砚清所说的一致——在祈雨大典结束的三天后,圣上单独召了赵翊白入宫,经历整夜的长谈后,襄王殿下就再没有上过朝堂,对外也只声称在府中静休。
姜灼不禁叹了口气。
今天是五月初九。
按前世的记忆,这五六天里随时都可能下雨,但偏偏是这最后几天,对于身处谣言中心的襄王殿下却最是难熬。
希望赵翊白能熬过此劫。
姜灼这样想着。
晚间时,身着深黑色常服的赵翊白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自己书房门口。
“殿下没事吧?”
姜灼不由得有些担忧地询问起近况。
皇子的静休有很多种,有些是失势式的剥夺权力,有些却是保护式的暂避风头。
姜灼并不确定赵翊白现今是处于何种境遇。
“没事,父皇信任我,一切朝政事宜也都由王相传达,我目前的行动也都还是自由的。”
赵翊白轻快笑笑,不像有假。
姜灼微微放下心来。
大概是因为白蛟谶语与这民间流言都是针对着赵翊白下手,幕后主使之人的目的实在太过明确,圣上也察觉到了端倪。
先前二人在大相国寺,消息传递很是不易,现下回京安稳下来,有些话却是不得不说开了。
对于自己先前坚称很快就会落雨的缘由,姜灼推脱称是父亲生前教过自己可以根据云势感知天气。
“这个风向这样,就会导致这个云势那样……”
心虚的姜灼手舞足蹈一通对天乱指,再次向赵翊白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虽然现在却还没有成群的雨云出现,但根据风向,基本可以笃定十五月圆之前,确实有很大可能下雨。”
赵翊白也点头微笑,随姜灼所指,仰头望向浩瀚星空,静静听着姜灼胡说八道。
真的……千不该万不该,都不该忘记前世到底是五月几日下的雨。
对此,姜灼自己也很是懊悔。
“若我能推测出落雨的具体时辰就好了,届时,殿下就可以举办一场仪式,当众挥剑问天,然后一场甘霖落下,保准民心归顺,所向披靡。”
姜灼望天感叹,优哉游哉地沉浸在了自己美好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你已经帮了我很多忙。”
对于姜灼偶发性的天马行空,赵翊白也很是无奈。
不,不够多的。
姜灼垂下了眼眸。
前世登基的是景王,沈观芷亦是有凤命在身。
选择赵翊白就相当于是逆天而行,这样险难的事,即使自己能完完全全地通晓未来也是不够的。
只是天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如果是天命真是眷顾沈观芷的,又为何让自己重生?
若是天命不公,莫非身在此局中的人还要如提线木偶般接受失败和噩运吗?
姜灼输过,认命过,但如今却更想赌一把,试试不服输,不认命的活法。
二人气氛一时沉静。
赵翊白亦收起了笑意,正色道:“不过,我今天来找你,是有正事要说。”
“什么?”
察觉到赵翊白语气非比寻常的姜灼微微一怔,从深思中醒神,询问。
夜灯烛火照亮赵翊白的双眸,他缓缓开口:
“陶氏父女的下落,找到了。”
——陶正岳与陶桃的下落是在宋州找到的。
陶正岳一路从衢州北上,陶桃则于汴京南下逃亡。
许是父女俩心有灵犀,一同前往至陶氏在宋州的故旧家中,这才得以重逢。
陶正岳自知躲躲藏藏不是长久之策,如今朝中新旧党争势力交错复杂,因而求助了目前唯一能与旧政势力抗衡的襄王殿下。
“我在宋州的亲信方已将陶氏父女送上水路,只是一至汴京码头,陶氏父女的行踪就难成秘密,为确保万无一失,到时我会亲自接应。”赵翊白认真承诺。
赵翊白的能力姜灼自然信得过,只是此事非比寻常,更要慎重。
姜灼起身,从书柜中取出汴京城舆图来,与赵翊白商议起具体的路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