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吴海峰心里,竟隐隐觉得第二种可能,更接近真相。
因为陆翎川手里,握着铁证。
仅凭一纸文件,就能让吴家顷刻崩塌。
可他偏偏不动。
那如果……换个角度想呢?
如果娄琦云真能用感情套住陆翎川,让他放松警惕,再从他身边,悄悄偷出所有针对吴家的证据……
那陆翎川不仅前功尽弃,甚至会沦为全城的笑柄。
吴海峰嘴角一扬,眼神骤然亮起。
他不再犹豫,转身大步离去。
林碧凡站在原地,死死盯着他远去的背影,眼神发紧。
吴海峰特意跑这一趟,真的只是为送一束花?
他来,一定有别的目的。
她还没想明白,娄琦云就从出来了。
她直接走到桌前,站定,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开会。”
底下坐着的项目组成员面面相觑,脸色难看。
可就在他们准备发作时,娄琦云已举起手机,点开一段视频。
那……是录音!
是某位高层私下里的交谈。
内容正是关于项目成果被截胡、功劳被抢走的安排。
想骂吧,不敢。
不骂吧,又憋得慌。
所有人齐刷刷地看向林碧凡。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个项目是林碧凡一手熬夜熬出来的。
可最终成果,却让人半路截胡,成了别人桌上的功劳簿。
要是这个关系户娄琦云能被气走,他们心里其实乐得拍手称快。
可林碧凡没有接话。
“你要开会,说一声就行,何必搞这一出?”
娄琦云不是傻子,她不可能不懂。
她当然知道那段视频意味着什么。
但她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波动。
指尖划过屏幕时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她的拇指悬停在“删除”选项上。
“叮”的一声,系统提示音轻巧地响起。
全场寂静。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错愕。
连林碧凡都愣了。
她本以为娄琦云会借着那段视频发难,借此立威、施压,逼迫众人低头。
可现在,对方竟亲手将这张底牌抹去。
这不是退让,更像是某种更高明的布局。
难道娄琦云根本不屑用这种方式?
还是说……她另有打算?
怎么……说删就删了?
娄琦云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
“从我进这个组那天起,咱们就是一条绳上的。”
“那段录音,不是用来威胁你们的。”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林碧凡身上,又缓缓移开。
“它本就不该存在。而我现在删掉它,是想告诉你们,我可以不追究过去,但绝不容忍未来的分裂。”
“组里怎么吵、怎么闹,我都认。”
她的语气忽然柔和了些。
“你们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可以争,可以吵。我不怕内耗,只要问题能解决。”
“但只要出了这扇门。”
她微微坐直了身体,声音也陡然沉了几分。
“所有人都得是一条心。”
她环视四周,一字一顿。
“对外,我们必须是一个整体。不能有裂痕,不能有分歧,更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否则,被人当笑话看的,只会是你们自己。”
她说完这句话,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但这一次的沉默,和刚才不同。
不是震惊,而是开始思考,开始重新评估眼前这个女人。
其实……娄琦云比谁都清楚这场博弈的本质。
那视频就算放出去,没人当回事。
她在公司里的处境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就算她拿出确凿证据,也没人真信她是靠实力上来的。
流言传得再凶,顶多就是茶水间里的谈资。
她这“空降关系户”的身份,本来就没人信。
即便视频曝光,大家嘴上附和几句,背地里照样不屑一顾。
真正要赢的,不是舆论,而是人心。
靠打压换来的服从,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合作。
不如当面删了,先给你们一颗糖,再敲一棒子,你们才肯咽。
她很清楚人性。
突然的宽容比持续的压迫更容易让人动摇。
软硬兼施,才能让人既感激又忌惮。
林碧凡攥紧手心,终于反应过来。
她终于看懂了娄琦云的策略。
不是莽撞地立威,而是用一次出人意料的举动,彻底打乱所有人的心理预期。
她也曾是项目组的核心。
可娄琦云一来,一切都被打破了。
娄琦云和她对视了一眼,没说话,轻轻移开了目光。
“玉京医院项目还没正式定下来,但之前小组早就让大家整理过方案和相关材料。”
她重新拿起桌上的文件夹,翻开第一页。
“我查过记录,每人负责的部分早就分配好了。现在不是重新分工的时候,而是验收成果。”
“今天下班前,所有资料必须放在我办公桌上。”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但那种安静已经不再压抑。
它变成了一种默认的接受。
刚才那场删录音的闹剧,大家都看明白了。
娄琦云不是来立威的。
新领导上任,没一上来就甩脸色,反而挺讲道理。
这种反差让人意外,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她。
气氛慢慢松了下来。
紧张的弦一点点放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默契。
可人群中,几个男的看着林碧凡越皱越紧的眉头,心里替她不平。
他们本是林碧凡的同盟。
此刻看到她被压了一头,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可他们又不敢正面对抗,只能用些小动作发泄情绪。
一个直接趴桌上装睡,故意扯着嗓子“呼噜呼噜”打鼾。
另一个慢悠悠拉开抽屉,咔啦一声撕开薯片袋,嘎嘣嘎嘣嚼得满屋响。
他一边吃一边用眼神瞟向娄琦云。
还有人手机压根没响,却猛地一把抓起来,演技浮夸地大喊:“什么?!我家煤气没关?!”
紧接着,他瞪大眼睛看向娄琦云。
“娄二小姐,您看怎么办?”
不少人偷偷捂嘴笑了。
可那笑意里,却夹杂着幸灾乐祸,也夹杂着对娄琦云能否应对的怀疑。
娄琦云要是真答应了,那她脑门上就等于贴了个“蠢”字。
所有人都在等她的反应。
管理最怕的就是双重标准。
一旦开了先例,后续便难以服众。
可要是不是,以后员工真有急事,她会不会不批假?
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让不少人心里泛起了嘀咕。
万一哪天自己真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紧急处理。
领导却以“上次都没批”为由拒绝,那该怎么办?
不批,人心就乱了。
人心一散,团队的凝聚力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