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
在场的众人在听到沈历的话后瞬间变了脸色,这个孩子在喊谁娘。
王婶就在他旁边,还紧紧的牵着沈历。
没道理会再次喊出这句话,这些围观的百姓顺着沈历的视线看去。
是侯府的沈大夫人,想到先前沈历喊沈老夫人祖母,如今再喊沈大夫人娘,事情一下变得扑朔迷离。
到底谁才是这个孩子的亲娘。
王婶听到沈历的话瞬间变了脸色,对着他便是一阵训斥。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刚回来,对我没感情,这些我都认了,毕竟丢失这么多年,我亏欠于你。”
“可你……你怎么能去喊别的人娘。”
王婶握着沈历的手又紧了些,其余村民也跟着附和。
“二娃子,你娘为了你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也是没办法才把你放在村里,虽然把你吊起来是不对,可你做的那些事……”
这些村民中一个壮汉站了出来,崔行皱着眉,朝那壮汉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细细说来,若有隐瞒之处,本官绝不轻饶。”
“大人,我们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啊,就在这之前,二娃子他差点将我们住的房子给烧了,甚至欺负村里的同龄人,一开始我们看着他年纪小,也就不跟他计较,可是他却屡教不改,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过分。”
“您评评理,要普通人,哪怕送到官府也能处置了,可我们都看在王婶的面,在经过商量一番后将他吊在树上给个惩戒。”
“我们也派了人在附近,要是有什么情况也就将人放下来了,压根就没想伤这孩子的性命。”
“娘,他们胡说,他们就是在故意欺负我!”
沈历哇哇大哭起来,不管不顾的推开王婶试图往姜瑶的方向而去。
壮汉看到沈历这样,直接上前制止了他。
“大人,你看就是像现在这样,这孩子我们是实在拿他没办法,可年纪又这么小的,我们总不能看着他出事。”
围观的这些百姓在听到这些话,以及看到沈历推王婶的一幕时,议论声更大了。
“刚开始还真以为这孩子可怜,敢情还有这层原因在里面,这要是我的孩子,别说是吊起来了,我得把狠狠地打一顿。”
“现在要是放任,长大了还不知道会发展成这样,我看这个孩子就是纯坏!”
“那他刚才为什么还喊沈大夫人为娘,喊沈老夫人为祖母,说不定这件事情上真的有隐情。”
“还能因为什么,那孩子在侯府住了一段时间,做了一阵的小少爷,定然是被享受了好日子,不愿意回去了呗。”
“小小年纪就这么贪慕虚荣的,该打!”
这些百姓的议论声一阵接着一阵,沈历早就到了读书上学堂的年龄,再加上姜瑶之前教导过一阵。
听到这些人的话,自然能领悟,哪怕没有回侯府,姜瑶也是一直将其捧着长大的,不管他要什么都是有求必应。
等回到侯府之后,沈老夫人对于这么一个宝贝大孙子,更是溺爱得不行。
就算是沈历想要天上的星星,沈老夫人都会想办法的将其摘下来。
顾清霜站在人群中,目光却是朝姜瑶那边看去,她倒是想看看,在这种时候,姜瑶能为了沈历做到哪一步。
还有沈老夫人,沈历……
这些人一个都别想跑,至于村民说的那些事,在前世的侯府都一一发生,可沈老夫人与姜瑶却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
甚至让她将所有的银两拿出来的赔偿,她不愿意,就用强硬的手段,如今的事也该让她们也好好尝尝了。
只是唯一让她意外的是“沈亦临”,他明明也到了这里,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的出现,好像是在等着什么。
不过现在越犹豫,等待会……
今日要是没说出点什么事情出来,这些人都别想离开!
沈历哪里受的住被别的人这么说,可他却见着姜瑶与沈老夫人站在那里,并没有为他出头的意思。
在这一刻,沈历彻底是崩溃了,他虽然是个孩子,却远比同龄人的享受过更好的待遇。
再加上在村庄这段时间受的这些苦日子,沈历内心深处无比害怕会被再次带回去。
“娘,你真的不决定管我了是吗,要是这样。你之前告诉我的我可就要说出来了!”
沈历是下定了心,对姜瑶满是怨恨。
姜瑶与沈老夫人脸色同时一变,就连着原本打算观望情况的“沈亦临”也在这时变得紧张。
尤其是沈历知道自己才是他的亲生父亲。
就在“沈亦临”准备出面阻止时,姜瑶已先一步的冲了出来,一来是因为沈历确实是她亲生儿子,她也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吃苦。
至于另外……一旦沈历将那些事说出来,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姜瑶趁着众人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时,已先一步的将沈历女拽了过来。
王婶以及这些村民看到姜瑶的举动当即就恼了。
“沈大夫人,你这是做什么,这可是在大理寺,你竟敢当着大理寺卿大人的面强抢孩子!”
“大理寺卿大人,你可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
“沈大夫人,还请将孩子还给王婶!”
崔行朝姜瑶当即呵斥,随即就有衙役上前。
姜瑶将沈历紧紧的护在身后,说什么都不让这些衙役靠近半步,一边护着沈历,一边朝崔行说道,“崔大人,我哪里是抢,沈历就是我的孩子!”
“亲生孩子!”
“对!”原本在城西宅子找来照顾沈历的嬷嬷在听到姜瑶的这句话后也紧接着回答。
“没错,大理寺卿大人,当时我在照顾这个孩子的时候,也曾听到他喊侯府的沈大夫人为娘。”
“而且这个沈大夫人也是默认了的。”
沈老夫人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生成这样,只是竟然到了这一步,再加上姜瑶说的这些话,就算是想否认也不行了。
“沈大夫人,你确定这孩子是你所出?”
崔行对姜瑶仍旧存在质疑。
此时的姜瑶也顾不得这么多,正准备应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