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信息的传播却比重建工作更快地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在官方的报道、幸存者的口口相传以及网络残存节点的疯狂扩散中,“墨白团队”这个名字,被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迅速席卷了整个劫后余生的都市。
英雄的塑造。
林幽,在传闻中被描绘成在关键时刻牺牲自我、用神秘力量平息灾难的“圣者”或“钥匙”。他那温和的形象、安抚人心的能力(尽管被夸大和神化),以及此刻昏迷不醒的状态,完美契合了乱世中人们对光明与救赎的渴望。许多幸存者甚至自发在临时避难所中为他祈祷,将他视为希望的精神象征。
墨白,则被塑造成了孤身深入地狱、斩灭灾祸之源的“暗夜守护神”。他那冷酷的形象、碾压级的战力,以及他与林幽之间“形影不离”的守护关系,成为了力量与忠诚的化身。尤其是在最后关头他爆发出的恐怖实力和背负林幽杀出重围的景象(尽管细节模糊),经过口耳相传,变得愈发夸张和神秘。
团队的其他成员,如磐岩的坚守、苏沐的救治、飞羽的速度、影子的潜行、阿吉的技术、安梦的精神力量以及小瞳的预警,也都成为了传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被统称为“启示录小队”,成为了这座城市对抗未知恐怖的精神旗帜。
质疑的暗流。
然而,与英雄赞歌同时涌动的,还有无法忽视的质疑与阴谋论的暗流。
首先是一些来自战场边缘的、不那么和谐的“目击证词”。有幸存者信誓旦旦地说,曾看到墨白在战斗中如同怪物般杀戮,眼神疯狂,敌我不分;还有人质疑,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畸变体和裂隙,偏偏在他们团队所在区域爆发得最为剧烈?
“清道夫”组织的残余势力在暗中推波助澜,散播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论调。他们坚称墨白的力量来源不正,林幽的能力也绝非单纯的“安抚”,而是更危险的东西,这次裂隙危机或许就是他们引来的,所谓的牺牲不过是苦肉计。
部分在战争中损失惨重的势力或家庭,在悲痛中也难免迁怒。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而风头最盛、又带着神秘色彩的墨白团队,自然成了目标。“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强,为什么不能早点阻止?”“为什么我的亲人死了,而他们团队的人却几乎都活了下来?”这样的声音虽然不敢公开宣扬,却在私下的怨愤中滋生。
甚至公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些较为保守或与“铁幕”长老关系密切的派系,对星轨长老如此倚重并赋予墨白团队高度自主权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这些“流浪者”不可控,实力过于危险,这次战争或许只是侥幸,未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团队的反应。
对于外界汹涌的舆论,团队内部反应不一。
飞羽是最先沉不住气的,在一次外出搜集物资时听到几句风凉话,差点跟人动手,被同行的磐岩强行按住。“跟这些嚼舌根的废物计较什么?他们懂个屁!”飞羽气得脸色发青。
阿吉则利用修复的网络系统,默默地监控着舆论动向,整理出那些有组织、有目的的恶意引导,标记出其可能的来源。“有人在水军操作,试图抹黑我们,尤其是墨白哥和林幽哥。”他将分析结果告知大家。
影子行动依旧不便,但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也捕捉到了一些阴暗角落里的议论,眼神变得更加冰冷。
磐岩和苏沐最为沉稳,他们劝慰大家:“清者自清。我们做了什么,自己清楚。活下去,保护好自己人,才是最重要的。”
安梦精神稍好时,则会冷静地分析:“英雄和恶魔,往往只是一线之隔。人们需要英雄来寄托希望,也需要替罪羊来承担恐惧。我们恰好成了这个焦点而已。”
小瞳则有些害怕和难过,她不明白为什么救了大家,还要被这样说。
而处于风暴眼的两人——
林幽依旧在沉睡,对外界一切毫不知情。
墨白,则根本不在乎。
他所有的心神都系于林幽一身。外界的赞誉也好,诋毁也罢,于他而言,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噪音。他甚至懒得去听。只要不打扰到林幽的恢复,不威胁到团队的安全,他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若真有不知死活的人敢上门挑衅,他不介意用最直接的方式让对方闭嘴。
英雄之名,是枷锁也是庇护。
质疑之声,是考验也是磨刀石。
团队在经历了血肉横飞的战争后,又将面临一场更为复杂的人心舆论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