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馆开业还有两天,朱雀街上已经渐渐有了 “桃记小馆” 的消息。
这天上午,绸缎铺的张老板和茶叶铺的刘老板一起来到苏软桃的铺面,说是 “来探探班,看看开业的准备情况”。张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爷子,慈眉善目,手里还拿着一匹浅蓝色的绸缎;刘老板三十多岁,精明能干,提着一个小茶罐。
“软桃姑娘,听说你要开药膳小馆,我们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张老板笑着说,把手里的绸缎递给苏软桃,“这是我铺子里最好的绸缎,你要是想做桌布或者窗帘,就用这个,算我送你的开业贺礼。”
“张老板,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苏软桃赶紧推辞。
“哎,你就收下吧。” 张老板摆摆手,“都是街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这小馆开起来,我们朱雀街也多了个好去处,以后我做衣服,也能让客人来你这儿吃碗药膳,互补互助嘛。”
刘老板也笑着说:“软桃姑娘,我也没什么好送的,这是我铺子里最好的龙井,你要是想给客人泡茶,就用这个,保证好喝。以后来你小馆吃饭的客人,要是想买茶叶,我给他们打八折,算是给你捧场。”
苏软桃看着两位老板热情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不再推辞:“那我就谢谢两位老板了,以后也请你们多关照。” 她从厨房里端出刚做好的桂花酥和药膳茶,递给两位老板,“这是我做的点心和茶,你们尝尝,要是觉得好吃,以后常来。”
张老板拿起一块桂花酥,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甜而不腻,带着桂花香,比点心铺的还好吃!软桃姑娘,你这手艺真是绝了,开业那天我一定带街坊来捧场,让大家都尝尝你的手艺。”
刘老板喝了一口药膳茶,也赞叹道:“这茶也很好喝,带着淡淡的药香,却不苦,很清爽。以后我就把你的药膳茶推荐给我的客人,让他们也来尝尝。”
三位正聊着,就见李三跑了进来,兴奋地说:“软桃姑娘,张老板,刘老板,你们快看!朱雀街上好多人都在说咱们的桃记小馆呢,还有人在问什么时候开业!”
苏软桃愣了一下,疑惑地问:“怎么会这么快就有人知道了?我还没开始宣传呢。”
张老板笑着说:“肯定是街坊们互相传的,你这小馆的位置好,又有这么好的手艺,大家肯定都期待着开业呢。”
苏软桃不知道,这其实是萧璟渊安排的。昨天晚上,萧璟渊让侍卫在朱雀街的各个角落贴了 “桃记小馆开业,药膳暖身,江南风味” 的纸条,还让秦风去周边的巷子 “散布” 苏软桃的药膳能缓关节疼、治失眠的消息。萧璟渊不想让苏软桃知道,怕她觉得欠了自己太多,只想默默地帮她把小馆的名气打出去。
下午的时候,苏软桃正在铺子里整理母亲的食谱,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讨论声 ——
“听说了吗?朱雀街要开一家药膳小馆,老板是江南来的姑娘,手艺可好了,做的当归羊肉汤能治关节疼。”
“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去尝尝,我这老寒腿,冬天就疼得厉害。”
“我也去!听说还有江南的点心,桂花酥、春笋虾饺,想想就好吃。”
苏软桃听着这些讨论声,心里又惊又喜。她翻开母亲的食谱,在扉页上轻轻写下 “京城桃记,承娘心意” 六个字,字迹娟秀,和母亲的字迹很像。她轻轻抚摸着食谱,心里暗暗说:“娘,你看,你的药膳方子要在京城传开了,你的小馆,在京城也有了新家。”
春杏在旁边看着,笑着说:“姑娘,你看,大家都很期待小馆开业呢,开业那天肯定很热闹。”
苏软桃点点头,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她走到铺面门口,看着朱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挂在门口的 “桃记小馆” 木牌,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再过两天,这里就会飘满药膳的香气,就会坐满前来品尝的客人,她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傍晚的时候,萧璟渊来了,看到苏软桃开心的样子,笑着问:“怎么这么开心?是不是听到大家都在说你的小馆了?”
“是啊!” 苏软桃点点头,兴奋地说,“好多人都在问小馆什么时候开业,还有人说要来看我的药膳,我真的太开心了!”
萧璟渊看着她雀跃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他轻轻抱了抱她,说:“我就知道,你的手艺这么好,大家肯定会喜欢的。开业那天,我会陪在你身边,帮你招待客人。”
“嗯!” 苏软桃靠在萧璟渊的怀里,心里充满了安全感。她知道,有萧璟渊在身边,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克服;有这么多街坊邻居的支持,她的小馆一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把母亲的药膳方子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