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万……”杨勇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像是在确认什么,“我们杀了十三万突厥人?”
裴行俨的银枪斜倚在城垛上,枪尖的血迹早已凝固成黑褐色,“是的,陛下,加上俘虏的九千余人,此战至少歼灭东突厥主力大半。突厥先锋骨赞被斩,末将估计突厥各部落逃回去的,都不足万人。”
“始毕可汗呢?”
徐世积接过话头,他正指挥士兵用草席覆盖城下的尸体,“禀陛下,始毕可汗已经败逃至郁督军山。斥候回报,突厥的大可汗沙钵略已经遣使问责始毕,突厥内部怕是要起经历一番纷争了。”
杨勇闻言沉默了许久,终于,他转过身,雨水打湿了他的龙袍,却丝毫未减那份威仪。
他看着面前这些满身伤痕的将领,一字一句道,“十——年——!经此一战,东突厥十年内再无力南下入侵我大隋!”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众人心头的阴霾。
李安猛地抬头,短铳从手中滑落,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十年……”他喃喃道,眼眶瞬间红了,“那些弟兄们没有白死啊。”
尉迟恭用没受伤的右臂抹了把脸,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末将恳请陛下,厚葬阵亡将士,善待他们的家眷。”
杨勇环视着残破的城头,“朕也正有此意。传朕旨意,在雁门郡中心修建纪念碑广场,将所有阵亡将士与百姓的姓名刻于碑上。凡战死之家,免赋税十年,孤儿寡母由官府赡养,伤残士兵终生有俸禄。”
“陛下圣明!”众将齐声跪倒,雨水混合着血水在他们膝下晕开。
消息传到城中时,正在清理街道的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
王二柱背着一个受伤的老妇人,听见巡街士兵的呼喊,突然蹲在地上失声痛哭。
他怀里还揣着那半块被血浸透的麦饼,张大哥的模样在眼前愈发清晰。
“二柱兄弟,你哭啥?”旁边一个断了胳膊的老兵拍着他的背,自己的眼泪却也掉了下来,“陛下说了,要给咱们立碑呢!张大哥他们,能名垂青史了!”
老妇人用袖口擦着眼角:“好孩子,别哭了。能活着看见这太平日子,都是托陛下和将士们的福啊。”
三日后,纪念碑广场奠基。
杨勇亲自挥锹铲下第一捧土,铁锹碰到石头发出“当”的轻响,像是在叩问大地。
尉迟恭、李安、伍云召等将领紧随其后,百姓们排着长队,每人都捧着一抔从战场上收集的净土,缓缓倒入基坑。
“这是我家柱子的……”一个白发老妪颤抖着将土撒下,她的独子是火枪营的士兵,连尸首都没找着,“柱子啊,皇上给你立碑了,你安息吧。”
“这是王三郎的……”
“还有李屠户家的二郎……”
呜咽声在广场上此起彼伏,却奇异地透着一股安宁。
仿佛那些逝去的灵魂,真的能透过这方土地,听到生者的告慰。
与此同时,朝廷派来的户部官员正在城中心的空地上分发救济粮。
户部尚书虞世南亲自督办此事,他站在粮车旁,看着账簿上的数字眉头紧锁:“每户按人口每日发放粟米二升,发足三个月,布匹三尺,务必登记在册,不得有误。”
“大人,这是城西张寡妇家三口人,男人战死了,要不要多给些?”小吏低声问道。
虞世南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面黄肌瘦的妇人正抱着一个孩子排队,手中牵着另一个孩子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粮车,喉咙里发出吞咽声。
他叹了口气:“按特例算,加发一个月的口粮。记住,凡战死将士家属,都按此例。”
张寡妇领到粮食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给虞世南等人磕了三个响头:“多谢大人!多谢陛下!”
她的影响下,附近的领粮百姓们纷纷磕头感谢。
“多谢朝廷!多谢陛下让俺们活命啊!”
“陛下万岁……”
这样的场景在雁门郡随处可见。
杨勇巡视时,看到百姓们在残垣断壁间搭起窝棚,孩子们在清理过的空地上追逐打闹,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他指着正在修缮房屋的士兵和百姓说道:“尉迟,让军队协助百姓重建,木料从损毁的敌营拆取,砖石不够就从倒塌的城墙里挑拣。”
尉迟恭抱拳应道:“末将这就去安排。另外,秋收在即,城外的田地不能荒了。”
“嗯,”杨勇点头,“让伤兵中能行动的,都去田里帮忙。告诉百姓们,今年的赋税全免,明年减半,种子由官府统一发放。”
消息传开后,雁门郡的百姓们像是被注入了强心剂。
日出而作时,田埂上既有穿着军服的士兵,也有戴着头巾的百姓,锄头碰撞的声音里,透着劫后余生的生机。
王二柱的伤好了大半,他跟着老兵们在田里收割粟米。
金黄的谷穗压弯了腰,沉甸甸的像是缀满了希望。
“二柱,你看那边!”一个士兵指着远处,只见杨勇正和几个老农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稻穗比划着什么,笑得像个孩子。
“皇上还会种地?”王二柱惊讶地张大了嘴。
老兵们都笑了:“陛下可是真龙天子,啥都会!”
杨勇之前只在宫里面种过红薯,没有正儿八经的种过庄稼。
他一边听老农周老汉讲解农事,一边拿起镰刀准备试一下。
他问老农该如何割麦,周老汉示范了下,杨勇有样学样割起了麦子。
杨勇很快便适应了割麦的节奏,越干越起劲,不知不觉两三个时辰过去了。
夕阳西下时,田埂上响起了歌声。
那是百姓们自编的民谣,唱的是雁门之战的惨烈,唱的是陛下亲征的威武,唱的是往后的太平日子。杨勇站在田埂上,听着这质朴的歌声,忽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残破的雁门郡在军民的双手下渐渐恢复了生机。
纪念碑广场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巨大的石碑矗立在中央,工匠们正在小心翼翼地雕刻着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