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到账的第三天,阳光洒在樊星阁总部大楼前,玻璃幕墙映照出一片金光。楼内,机器轰鸣、键盘飞舞,整个团队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项目推进的速度陡然加快。
智能交通系统的测试计划早已拟定,但关键设备迟迟未到,成了卡住进度的一根刺。孙明站在调度室中央,眉头紧锁地盯着屏幕上的物流信息——原定供应商突然取消发货,理由含糊不清,只说“内部调整”。
“不能等。”他拿起电话,“联系备用供应商,预付订金,优先供货。”
与此同时,胡军已经带着人驱车前往邻市仓库。他在电话里吼道:“我亲自去提货!设备不进实验室,谁也别想歇着!”车队在高速上疾驰,风声呼啸中,胡军咬牙切齿地盯着导航,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抢回时间。
当夜,设备运抵研发中心。孙明在清点清单时,目光忽然停留在一组编号上——Zd-09。这个型号从未出现在樊星阁的资产登记表中。他皱起眉头,翻查资料无果,便将这一细节记下,准备第二天再细究。
次日清晨,会议室里已坐满核心成员。张涛和李刚刚刚完成一次“特殊行动”归来。原来,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因薪酬问题拒绝到场,导致会议推迟两小时。张涛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通过社交平台匿名联系对方,承诺额外补贴;而李刚则亲自驱车前往接人,在路上一边播放樊星阁过往项目的成果视频,一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团队的故事。
“我们不是靠背景吃饭的人。”李刚对那位工程师说道,“我们靠的是信念,是拼出来的未来。”
那名工程师沉默许久,最终点头答应参会。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却有序。张涛主持技术对接会,详细讲解新模块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场景。赵宇在一旁补充市场前景分析,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工程师们原本带着怀疑而来,此刻却频频点头,甚至主动提出优化建议。
会议结束时,张涛拍了拍李刚的肩:“干得漂亮。”
李刚咧嘴一笑:“只要他们愿意听,我们就一定能赢。”
而在另一端,林娜正组织跨部门资料整理会。新业务白皮书的初稿迟迟未成型,各部门提交的数据口径混乱,标准不一。她站在投影幕布前,语气坚定地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份报告,而是一份能代表樊星阁实力的战略蓝图。”
她亲手制定标准化模板,统一术语、格式与数据来源,要求每个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马亮则负责调取历史运营数据,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确保信息直观清晰。
“这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林娜强调,“这是我们的底气。”
整整两天,团队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最终,第一份白皮书初稿完成。内容涵盖智能医疗与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路径、试点城市规划、以及未来三年的发展蓝图。它不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是一封写给市场的宣言。
发布当天,徐静作为记者受邀参加发布会。她翻阅着白皮书,眼神中透出一丝惊讶:“你们的数据比预期成熟得多。”
陆轩站在台上,目光沉稳:“这不是偶然,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结果。”
台下掌声雷动,而陆轩只是微微一笑。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就在发布会结束后不久,马亮回到机房,继续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他的目光扫过数据流,忽然发现一条异常记录——某个工程师的手机中存有一张截图,内容涉及“樊星阁资金来源调查”的匿名群聊。
他迅速截取相关信息,标记重点后发给了张涛。张涛看完后,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关闭了对话框。
夜色渐深,樊星阁总部依旧灯火通明。各个实验室、办公室内,技术人员仍在调试设备,撰写报告,沟通方案。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汗水的味道,那是奋斗的气息。
陆轩独自站在顶层办公室窗前,俯瞰整座城市。灯光璀璨,街道如织,而在这片繁华之下,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他轻声道:“现在,我们有了钱,有了方向,也有了对手。”
身后,张涛走进来,递上一份文件:“吴峰那边的资金流向正常,但……有迹象显示,有人在暗中关注我们的进展。”
陆轩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就让他们看个够。”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字:
“以快制变,以稳应乱。”
窗外,城市的夜空高远辽阔,星辰闪烁如灯塔。而樊星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驶向更深的海域。
此时,林娜再次打开那份白皮书,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她的目光落在一张图表上,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数据来源标注模糊,似乎引用了某第三方机构未经公开的信息。
她皱起眉,低声自语:“这……会不会是个陷阱?”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敲门声。
林娜合上文件,起身开门。外面站着马亮,神情严肃。
“林娜,我需要你帮忙查一件事。”他低声说道,“关于那个匿名群聊……它的源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得多。”
林娜心头一震,轻轻点头。
办公室的灯光依旧明亮,而窗外,夜色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