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巅,混沌气流深处。
那块与山体脉动完美契合的混沌顽石内部,那沉眠了万古、融合着力之道则与永恒道果的盘古真灵,此刻不再是无意识的悸动或淡漠的“一瞥”。
一丝清晰的、带着些许“满意”意味的意念,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其意识深处荡漾开来。
“善。”
并非声音,而是一道划过混沌的本源道音。
随着这道意念的流转,不周山那巍峨的山体,仿佛被注入了无形的活力,变得更加厚重、更加深沉。
山间弥漫的盘古威压,无形中凝练了数分,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认可”。
山腹深处,那口承载着盘古精血与本源煞气的血池,回应般地发出低沉轰鸣。
池中那粘稠如汞浆的精血,光芒内蕴,流转不息,散发出比之前更加纯粹、更加霸道的力之法则气息,悄然滋养着整座不周山,滋养着依托此山而生的巫族。
盘古的“目光”,穿透了无尽虚空,落在了东海之滨,那片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河谷。
他“看”到了那三千名觉醒的人族强者身上萦绕的武道气血与文道辉光。
他“看”到了幸存者们眼中燃起的希望与不屈。
他“看”到了那座新立的石碑,以及其上铭刻的“武道不息,文道长存”。
他“看”到了人族文明的火种,正以一种迥异于仙、迥异于妖、更迥异于巫的方式,顽强而蓬勃地生根、发芽。
那滴早已融入河谷地脉、激活三千血脉的暗红真血,此刻完成了使命,其最后一丝本源意志彻底散去,化作最精纯的养分,反哺着这片土地与其上的人族。
“种子已播下,道路已指明。”
“能否在这洪荒杀劫中走出一条生路,能否真正继承吾之‘力’,打破宿命……且看尔等自身造化了。”
盘古的真灵之中,流淌过这般意念。
他此番布局,并非要创造一个唯命是从的傀儡种族,而是要播下一颗拥有无限可能的种子。
文武大道,一者锤炼己身,一者沟通天地,皆是通往“力”之终极的不同路径,蕴含着超脱的契机。
他给予了起点,指明了方向,但最终能走到哪一步,仍需人族自身去闯,去争,去悟!
今日人族之表现,面对绝境爆发出的力量与意志,初步证明了他的选择没有错。这颗种子,已然破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这,便足够了。
至于那天庭的怒火,巫族的旁观,诸圣的算计,乃至那窃取天道权柄的“命运”……皆不过是这新生种族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磨刀石。
“劫,亦是运。”
“棋子已活,棋局……当变。”
盘古的真灵再次归于沉寂,但这一次的沉寂,与以往不同。
不再是无意识的沉眠,而是如同蛰伏的巨龙,在闭目养神,静观风云变幻,等待着真正需要他再次“睁眼”的时刻。
随着他意念的平复,不周山恢复如常,血池的轰鸣也渐渐止息。
然而,洪荒天地间,一些微妙的变化已然发生。
那笼罩天地的量劫煞气,在原有的巫妖因果基础上,似乎又融入了一丝新的、更加坚韧、更加难以揣度的变数。
这变数源于人族,更源于那隐于幕后的盘古意志。
昆仑山,八景宫内。
老子于定境中猛地睁开双眼,眸中清光一闪而逝。
就在刚才,他清晰地感觉到,那一直缠绕在“人教”气运之上、令他如坐针毡的无形压力,骤然减轻了数分!
并非消失,而是从一种“排斥”与“警告”,转变为一种更加中性的、“观察”与“默许”的态度。
“盘古父神……认可了?”老子心中明悟,复杂难言。
这意味着,他这“人教教主”的虚名,似乎被默认了,但也仅限于此。
他依旧无法真正插手人族的道途,更无法借此成圣。
但至少,暂时无需担心来自那位存在的直接清算。
他苦笑一声,再次闭上双眼。
这教主之位,如今更像是一个象征,一个连接点。福兮?祸兮?尚未可知。
东海之滨,河谷之中。
那三千名觉醒的强者,以及所有幸存的人族,皆在同一时刻,心有所感。
一股难以言喻的温暖、厚重、仿佛源自血脉源头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滋润着他们的身心。
之前激战留下的暗伤在加速愈合,对文武大道的感悟似乎更加清晰,整个族群的气运,都仿佛凝实、壮大了一分。
他们不明所以,却本能地朝着不周山的方向,肃然起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虔诚。
“父神……一直在看着我们。”一位人族老者喃喃自语,热泪盈眶。
这一刻,人族的信念前所未有的凝聚!
三十三天,太阳神殿。
帝俊与太一同样心生感应,只觉得那冥冥中来自不周山的压力似乎沉重了一丝,令他们烦躁不安。
“盘古!”帝俊眼中魔意闪烁,恨意更浓。
洪荒诸多大能,亦隐约察觉到天地间那无形棋局似乎发生了某种偏转,但具体为何,却无人能真正推演明白。
唯有那高卧混沌紫霄,身合天道的鸿钧(或者说其背后的“命运”),于那无尽的规则运转中,捕捉到了这一丝不寻常的波动。
“变数……”冰冷的意念在天道核心深处流转,“盘古……你果然,贼心不死。”
一场由盘古落子、人族执棋、波及整个洪荒的全新棋局,随着东海之役的落幕,随着盘古的“颔首”,正式拉开了序幕。
后手初验,锋芒已露。
真正的风雨,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