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旧痕上的新花在夜雾中吐露芬芳时,苏承影(幼)的孙子苏念安已能在听涛轩每个孩童的笑声里,听见传奇延续的调子。这笑声裹着林默剑穗扫过灵藤的轻响,混着当代修士修补信标的叮当;带着苏清月星盘转动的微吟,缠着星鸟掠过藤梢的啾鸣;最清亮的那几声,落在老藤的枯叶上,像无数颗饱满的种子,在晨光里破土而出,说“我们来了”。
这年的“童传日”,苏念安没有请长者讲古,只是在藤下摆了圈小矮凳,让亿域的孩童们围坐在一起,轮流说“我要怎样护藤”。孩子们的话稚嫩却认真——冰封星域的小男孩说要学太爷爷“用体温焐化冻住的藤根”,漂流星域的小姑娘说要像太奶奶“给迷路的星鸟画藤下的家”,最年幼的孩子举着半截灵果枝,奶声奶气地说“我要给藤藤讲故事”,逗得满藤的花都颤巍巍地晃。
“传奇从不是老人口中的遥远故事,是孩子心里‘我也要这样’的念头。”苏念安坐在矮凳旁,听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说要“造会飞的灵泉壶,给所有藤浇水”。小姑娘的羊角辫上系着星盘形状的铃铛,说话时叮当作响,像苏清月星盘的余韵。“你们看这孩子的手,”他指着一个小男孩握树枝的姿势,那姿势与林默握剑的起势隐隐相合,“他从没见过剑谱,却天生知道要护着前端的嫩芽,像先祖说的‘力要用在该用的地方’。”
来自“忘忧星域”的老人们,此刻正红着眼眶看着孩子们。这片星域的孩童从不被灌输过往的沉重,只知道“藤是要好好疼的”。当一个扎着双髻的小女孩,用灵沙在地上画出“剑穗缠星盘”的图案时,沙粒突然自动聚拢,在图案旁补全了林默与苏清月的虚影:男子弯腰听孩童说话,女子笑着把灵果塞给孩子,像在说“这故事该你们说了”。
“原来传奇不用刻意记,”一位老人抹了把眼角,“孩子心里的善,就是最好的续篇。”
苏念安的小女儿苏望舒(与先祖同名),这时刚满五岁,正踮着脚给藤下的石兽戴花环。花环是用新摘的根花编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她给石兽的耳朵挂上一朵,鼻尖别上一朵,说“这样石兽就会帮藤藤挡坏人啦”。“爹爹,太爷爷会喜欢我的小花环吗?”小姑娘仰着小脸问,花环的藤蔓垂在她胸前,像串会发光的项链。
苏念安笑着把她抱到膝头,让她看石兽爪子边的一道浅痕:“你看这痕,是太爷爷当年教弟子练剑时,怕剑风伤到石兽,特意收势留下的,他总说‘连石头都要疼惜,何况生灵’。现在你给它戴花,他肯定在藤上笑呢。”
午后的阳光透过藤叶,在孩子们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童言童语像溪流般淌过——
“我要种好多好多藤,让星星都有地方歇脚。”
“我要学星象,不让星轨压到藤的头。”
“我要把灵果分给藤藤一半,它长高高了才能护着我们。”
这些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每个听者心头发热。苏念安望着孩子们在藤下追逐打闹,突然发现:所谓童语续传奇,不过是让后来者知道,那些被称为“传奇”的先祖,其实从未离开——他们的勇气变成了孩子握树枝的力气,他们的温柔化作了孩子给石兽戴花的心意,就像林默的剑不是为了成为传说,是为了让孩子敢说“我也能护着什么”;苏清月的星盘不是为了留下功绩,是为了让孩子眼里的星空,永远有藤可以依靠。
日头偏西时,孩子们开始用灵泥捏“守护像”。有的捏剑穗缠着藤,有的捏星盘托着果,苏望舒捏了个圆滚滚的小人,说是“太爷爷太奶奶抱着藤藤睡觉”,泥人的脸上还按了两个甜甜的酒窝。当这些泥像被摆在藤根旁,老藤突然抖落几片枯叶,落在泥像上,像给它们盖了层暖暖的被。
“是先祖在给孩子们的作品盖章呢!”有人轻声说。忘忧星域的老人看着泥像上的枯叶,突然想起自己幼时也这样捏过泥人,只是那时的泥像旁,真的站着两位温和的长辈,笑着说“捏得真好”。
苏望舒指着自己捏的圆泥人,拍手笑道:“爹爹你看,太奶奶在给它盖被子!”
枯叶果然在圆泥人身上铺得最匀,叶尖还沾着颗露珠,像滴甜甜的泪,映着孩子们的笑脸。
当暮色漫过青岚,孩子们把自己的“守护承诺”写在灵叶上,挂在藤枝上。叶片在风中轻摆,与花影交叠,像无数个小小的心愿在生长。苏念安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还会有新的孩子来藤下说话,还会有新的泥像被捏出来,就像藤会永远结果,孩子会永远相信“自己能成为守护者”,这场用童语续写的传奇,永远没有终点。
苏望舒趴在藤根旁,听着叶片的沙沙声,突然对着泥像小声说:“等我长大了,就让藤藤长到月亮上,太爷爷太奶奶就能在月亮上看我们啦。”藤根轻轻拱了拱她的手背,像在说好。
苏念安知道,童语续传奇的故事还会继续——
会在孩子握树枝的力道里,
会在灵泥捏出的酒窝里,
会在星盘铃铛的脆响里,
会在每个“我也要护着藤”的童声里,
悄悄发芽,
静静生长,
直到万载后的某株藤下,
还有孩子举着灵果枝,
奶声奶气地说:
“从前有位太爷爷,
他的剑会给藤挡雨;
从前有位太奶奶,
她的星盘会给藤讲故事……”
听涛轩的月光漫过孩子们的泥像,
藤影在地上轻轻摇晃,
像在为这些小小的传奇哼着摇篮曲。
而这童语的故事,
还在继续,
像那串系着星盘铃的羊角辫,
像圆泥人脸上的酒窝,
在每个“此刻”里,
温柔地证明着:
最好的传奇,
从不是刻在石碑上的名字,
是孩子心里的光,
在童语里,
长成了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