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悬影未散
晨光刚漫过同心圩的圩墙,凌云霄就带着几个值守的汉子绕着墙根巡查。他手按在剑柄上,目光扫过昨夜发现莲影宗标记的地方,泥土上的脚印还没被风吹散,只是多了些细碎的莲瓣——和之前见到的墨莲粉来源一样。
“凌少侠,要不俺们再加点人手守着?”赵大牛扛着锄头跟在后面,嗓门压低了些,“昨晚俺家那口子起夜,总觉得墙外有动静,吓得又跑回来了。”
凌云霄点头:“你去跟木老说,让羌族的弟兄多盯着西边,那里离学堂近,别让孩子和先生们受惊吓。”正说着,身后传来轻唤,苏凝霜提着个布包快步走来,里面装着刚做好的布鞋:“早间缝好的,你总穿那双旧鞋,鞋底都磨薄了,换上这双吧。”
凌云霄停下脚步,任由她蹲下身帮自己换鞋,指尖碰到她微凉的手背,心里一暖:“你也别总熬夜做活,要是累坏了,我可没心思巡查。”苏凝霜脸颊微红,站起身拍了拍他裤脚的泥:“知道了,方承莲刚来说,京城的传旨官大概今日午后就到,让咱们去圩门口迎一迎。”
二、圣旨临门
午后的太阳正暖,同心圩的人都聚在东门口,方承莲穿着一身干净的青衫,柳先生和周秀才站在她身边,手里捧着之前誊好的《儒莲合璧》。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人马簇拥着个穿绯色官服的人走来,正是京城来的传旨官。
“圣旨到——莲心堂众人接旨!”传旨官声音洪亮,众人立刻跪下身。他展开明黄色的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莲心堂着《儒莲合璧》,阐仁政与江湖相济之理,惠及百姓,朕心甚慰。特赐‘天下同心’匾额一方,允莲心堂于各州府设‘莲心调解司’,协助官府处理民事,钦此!”
方承莲接过圣旨,声音带着激动:“臣女谢陛下隆恩!”众人起身时,凌云霄悄悄扶了苏凝霜一把,怕她跪得久了腿麻。传旨官看着圩里的景象,笑着说:“陛下还说,听闻同心圩各族共居,和睦相处,特让咱家来看看,果然名不虚传。”
苏凝霜看着传旨官身后的随从捧着的匾额,金漆的“天下同心”四个字闪着光,忍不住跟凌云霄小声说:“这下,咱们的同心圩,真的能帮到更多人了。”凌云霄点头,目光落在她带笑的眉眼上,只觉得比匾额上的金漆还亮。
三、立规获允
晚膳时,传旨官留在圩里做客,方承莲趁机提起“莲心调解司”的规矩:“大人,臣女有个请求,这调解司处理纠纷,得定两条规矩——一是‘调解不收费’,百姓本就为琐事烦恼,不能再让他们花钱;二是‘公正不偏袒’,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得一碗水端平。”
传旨官愣了愣,随即抚掌:“姑娘这规矩定得好!陛下最看重百姓疾苦,要是知道调解司不收费,定然高兴。”柳先生也补充道:“是啊,之前圩里有两家争地界,凌云霄和凝霜姑娘调解时,就是只看道理不看身份,最后两家都服了。”
苏凝霜听到自己的名字,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大家信任,我只是帮着说几句公道话。”凌云霄夹了块她爱吃的青菜放进她碗里:“你别谦虚,上次赵大牛和李家争水,要是你没去劝,他们还得吵半天。”
没过几日,京城就传回消息,仁宗皇帝认可了方承莲定的两条规矩,还特意下了文书,让各州府官府配合调解司的工作。圩里的人都欢呼起来,木老杀了自家养的鸡,煮了一大锅鸡汤,分给众人。凌云霄拉着苏凝霜坐在莲池边,看着池里盛开的莲花,轻声说:“等忙完调解司的事,我带你回我老家看看,那里也有片莲池,比这里还大。”苏凝霜笑着点头,指尖轻轻勾住了他的手。
四、夜牌疑情
庆祝到深夜,众人渐渐散去,凌云霄提着灯笼去巡查。走到西边圩墙时,突然听到“嗖”的一声,一道黑影从墙外翻进来,手里似乎拿着什么东西。他立刻追上去,短剑出鞘,喝声道:“站住!”
黑影却不回头,只是往学堂方向跑,快到门口时,突然把手里的东西往地上一扔,翻身又翻出了圩墙。凌云霄捡起地上的东西,是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莲影”二字,还有个小小的“司”字——显然是针对刚获准设立的莲心调解司。
他拿着令牌回到住处,苏凝霜还没睡,正坐在灯下等他。看到令牌,她脸色一变:“莲影宗这是要对调解司下手?”凌云霄点头,把令牌放在桌上:“刚才那黑影的身手,和之前在莲池边见到的很像,怕是他们早就盯上调解司了。”
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有人用石子打了下窗户。凌云霄立刻吹灭油灯,拉着苏凝霜躲到门后,手里握紧短剑。月光从窗缝照进来,落在桌上的青铜令牌上,泛着冷光——莲影宗的人,今晚显然没打算就此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