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汊口“信通面粉厂”旧址。
时间接近黄昏。
空气沉重湿闷,浓密的芦苇疯长得几近一人高,
厚实墨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像一层厚重的帷幕,
隔绝了不远处苏州河主干道的喧嚣,也挡住了远处零星厂房的轮廓。
这里只有风掠过芦苇尖端的沙沙声,蚊虫群舞的嗡鸣,
和脚下踩过枯枝败叶的碎裂声,偶尔夹杂着几声水鸟突兀凄厉的尖叫。
废弃的厂区断壁残垣如同巨兽的枯骨,爬满厚厚的藤蔓。
河水呈现一种不祥的淤黑色,表面漂浮着暗绿色的黏稠浮萍和腐烂泡沫。
林一推算出的“信通旧码头”就在前方一片死寂的芦苇丛后面。
韩笑带着两名身着便服、经验丰富的刑警老姜和老刘,
如同潜行的猎豹,拨开厚厚的芦苇丛,趟过泥泞湿滑的滩涂,
终于靠近了那片浸没在铅灰色暮霭中的石砌废墟。
这里曾是面粉厂自用的专用小码头,用于接收上游运来的原料小麦。
一条狭窄的水泥栈桥早已塌陷大半,扭曲的钢筋锈迹斑斑,如同怪物的断爪伸向腐臭的水中。
支撑栈桥的粗大水泥墩柱半数崩塌,与残存的几块岸壁巨石,共同构成了一片怪石嶙峋的湿滑区域。
河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回旋的静水湾,水色深得发乌,水面是泛着油光的死寂。
三人分开区域,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每一寸目力所及的岸线和浅水滩。
腐败的淤泥散发出刺鼻的沼气味,每一步都深陷其中,滑腻湿软。
寻找林一预判的“拖拽、摩擦、重物撞击痕迹”。
目标物:鞋底赤铁矿粉!
“韩探长!这边!”老刘压低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在芦苇丛深处响起。
韩笑和老姜迅速靠拢过去。在几块巨大堆叠、构成一个天然凹角的水泥块后,
是一片被芦苇和浮萍遮掩了大半的浅水泥滩。
泥滩与一块侧面较为光滑直立的岸壁巨石交界处,
有一片极其明显、不同于自然泥滩波纹的翻搅、剐蹭痕迹!
那痕迹范围不小,从巨石根部一直延伸向浑浊浅水区数米远。
像是有什么沉重的东西从水里拖拽出来,又或者…
是重物被从岸上猛力推入水中时,在石岸根部疯狂刮蹭留下的!
更关键的是,被翻搅出来的新鲜湿泥中,赫然混杂着星星点点的、如同干涸发黑血迹般的铁锈红色碎屑!
韩笑立刻打开随身勘察铝箱,利落地戴上橡胶手套,
取出放大镜和小型吸管取样工具,俯身查看。
他用镊子小心拨开湿泥,将一块相对集中的红点区域单独提取。
“相机!”
韩笑沉声道。老刘迅速从背包掏出小型徕卡相机,
对着痕迹区域的不同角度快速拍摄,镁光灯在灰暗的河道里刺眼地闪烁了几下。
韩笑用小刮片小心翼翼地将那些铁锈红的碎屑,
连同少量湿泥刮入预制的玻璃样本瓶,密封标签。
同时,他将镊子尖端轻轻触及巨石根部一处向下倾塌的尖锐石棱边缘。
放大镜下,石棱那坚硬的、覆盖着青苔和钙化的灰白色表面,
竟呈现出数道平行排列、异常新鲜的划痕!
划痕很浅但边缘锐利,露出石头内部较为新鲜的青色石质,
最触目惊心的是——划痕凹槽与边缘缝隙中,
清晰可见嵌着那同样的铁锈红色粉末状物质,
甚至还有一些极为微小的、如同断裂纤维或碎屑般的黑色粘稠物质!
——完美再现赵阿四鞋底提取物和指缝油污!
仿佛有一双穿着那双沾满矿粉的破布鞋、指尖染着南洋油脂的人(赵阿四或凶手),
在这里剧烈拖拽或抵抗时,鞋底在石棱上猛烈擦过,
甚至指缝里的油脂都被带出并蹭到了石壁上!
“水下!”
韩笑果断下令。老刘早已脱下外裤和外衣,
只穿一条短裤,咬着匕首,小心翼翼地滑下污浊发臭的浅水区。
他憋住气,在划痕所指的方向,靠近巨石底部和水下岸壁相接的烂泥里摸索。
浑浊的淤泥翻腾上来,带出腐烂植物根茎的渣滓和气泡。
突然,老刘的手从淤泥中扯出一小片东西,他直起身甩了甩水:“找到了!”
那是一片巴掌大小的、颜色暗黄中带着油黑的厚油纸片;已经被水泡得发软,边缘不规则撕裂。
油纸内层沾染着厚厚的乌黑泥浆,但依稀能看到外侧印着一块几乎被磨光的、模糊的花体字母图案残迹。
“油纸密封层…用来隔潮、保护内容物…”
韩笑将油纸片小心夹起,对着昏暗的光线,
“这种材质和厚实程度,像是用于包裹昂贵或有特殊保存要求的物品,不像是普通货物包装。”
他将其小心装入另一个专用防水证物袋。
这张小小的残片,如同沉默的告密者,暗示着在这片腐臭的水域之下,
曾经包裹着属于“水上漂”和赵阿四的禁忌之物。
当韩笑拿着装有赤铁矿粉样本、沾着泥水的油纸残片、
以及现场照片匆匆赶回“福生记”货栈附近与林一会合时,
他的发现与林一刚取得的关键突破瞬间合流。
林一并未进入“福生记”那充满谎言与惊惧的前院。
他直接通过公共租界工部局尘封已久的旧档案室。
在一摞布满灰尘、纸页发黄变脆的《沪西公共租界早期铁路专线建设档案(1920-1928年)》中,
林一精准地找到了被忽略的附录图纸——
“苏沪联运小型货物运输支线(信通面粉厂专线)规划总图”。
泛黄的蓝晒图纸上,一道细如血管的黑色实线,
从地图中部的“信通面粉厂”厂区核心仓库位置,如同一条潜伏的毒蛇,笔直地延伸出来,
穿过早已倒闭的厂区围墙外被标识为“公共货场”(即现“福生记”货栈所在地)的区域边缘,
再沿着一条规划的小路(早已荒芜无路形),最终抵达地图北部边缘一个点——
“信通码头”(即韩笑刚勘察完的三汊口废弃点)。
图纸右下角的工程标识清晰地注明:本专线采用0.6米窄轨距(非标准轨距),
设计用于小型蒸汽机车或人力\/畜力推送短程运输,连接内河码头与仓库。
档案标注:1928年,因苏沪铁路干线调整及面粉厂倒闭,
该支线完全废止。钢轨枕木应于1930年被官方回收……
纸面上的“废止”,就是彻底的消失吗?
答案在“福生记”货栈那道隔绝后院的高墙前揭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