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天热,影搬了个大西瓜过来,用刀“啪”地劈开,红瓤黑籽,甜水顺着刀流。他给排队的街坊每人递一牙,自己捧着半块啃,瓜汁滴在衣襟上也不管。“小莫,”影含糊不清地说,“刚才社区主任来过,说明年想把便民摊办成胡同特色,让你当负责人呢。”
莫语正给刘婶修缝纫机踏板,闻言笑了:“负责人就算了,我就想踏踏实实修东西。”刘婶在旁边接话:“就你实在!你当负责人,我们都放心!”
夕阳西下时,便民摊的人渐渐少了。莫语收拾工具,发现今天修了满满一筐:补好的搪瓷缸、粘好的风筝、修好的台灯、绑好的竹蜻蜓……每件东西上都带着手温,像串起来的日子,热热闹闹的。
影帮他把东西往家搬,俩人踩着夕阳的影子走,影子里还拖着没说完的话。“明天我进点新零件,”影踢了踢路边的小石子,“有个小伙子说他的无人机螺旋桨坏了,想让你修修。”莫语点头:“行啊,啥都能试试。”
走到院门口,苏丽正往绳上晾被单,被单在风里飘,像朵大白云。“刚王婶来说,她侄女想跟你学修东西,”苏丽往莫语手里塞了块毛巾,“说在城里上班,总被房东坑,想自己修修水龙头啥的。”
莫语擦着汗笑:“想学就来,不收学费,管饭就行。”影在旁边喊:“管饭得吃卤牛肉!”引得苏丽直笑:“就你嘴馋。”
夜里,莫语躺在炕上,听着窗外的蝉鸣,手里转着影的竹蜻蜓。
竹蜻蜓转得飞快,影子在墙上晃,像只真蜻蜓。他想起白天妞妞举着风筝跑的样子,李奶奶捧着搪瓷缸的笑,还有影啃西瓜时的憨态,心里暖烘烘的。
这日子啊,就像这便民摊的棚子,看着普通,却能遮风挡雨,能盛下冬瓜汤的香,能装下街坊们的笑,能让那些旧物件重新活过来,陪着日子一天天往前走。
莫语想着,竹蜻蜓转得更欢了,像在唱一首平平淡淡的歌,却比任何华丽的曲子都让人踏实。
王婶的侄女叫小敏,周末真的提着个工具箱来了,帆布包上还印着卡通图案,跟她一身职业装搭在一起,看着有点滑稽。“莫语师傅,”小敏把工具箱往桌上一放,拉链“刺啦”拉开,里面的螺丝刀摆得比莫语的还整齐,“我先从修水龙头学起,我们家那破龙头,三天两头滴水,房东说修不如换,可换一个得花好几十呢。”
莫语正给张爷爷磨剪刀,闻言笑了:“换啥换,多半是阀芯松了,拧下来紧紧就行。”他从墙角拖出个旧水龙头,是上次帮李奶奶换下来的,“你先练练拆这个,拆顺了再说装。”
影抱着乐乐在旁边看热闹,乐乐手里举着那只修好的竹蜻蜓,转得“嗡嗡”响。“小敏你可得好好学,”影逗她,“学会了不光能修水龙头,还能帮莫语师傅看摊,他这摊现在比菜市场还忙。”小敏脸一红,手里的扳手差点掉地上,逗得大伙直笑。
安安凑过去,把自己的铁皮青蛙往小敏面前一放:“姐姐,你先修这个,这个简单!”小敏还真拿起青蛙研究,手指在发条上拨了拨,抬头问:“是不是这里卡住了?”莫语点头:“聪明,比影叔强多了,他上次把青蛙拆得七零八落,装不回去了。”影在旁边翻白眼:“我那是故意拆的,想研究研究构造!”
中午影炖了排骨藕汤,用的还是王婶给的大冬瓜,切了半块扔进去,汤里飘着层油花,香得人直咽口水。小敏捧着碗喝汤,藕炖得粉粉的,一抿就化。“莫语师傅,”她突然说,“我在公司楼下看见有修鞋的摊,修双鞋要十块,您这摊要是开到城里,肯定火。”
莫语舀了勺汤:“在城里开摊哪那么容易,租金就够喝一壶的。再说咱这胡同多好,张爷爷的马扎,李奶奶的酸梅汤,少了哪样都不行。”影接话:“就是!咱这是‘人情摊’,修东西收点零件钱,更多时候是换俩黄瓜俩西红柿,比挣钱舒坦。”
下午小敏真把自家的坏水龙头带来了,黄铜的,表面都发乌了,滴水的地方锈出个小坑。莫语教她用扳手卸阀芯,阀芯上全是水垢,像层白泥。“用醋泡会儿,”莫语递过个小碟子,“泡软了一擦就掉。”小敏蹲在地上,用棉签蘸着醋擦阀芯,阳光照在她脸上,鼻尖上渗着小汗珠。
正擦着,胡同口传来“哐当”一声,是影的破面包又坏了,这次是车胎瘪了。影气呼呼地踹了车胎一脚:“这破玩意儿,早晚给它拆了当废铁卖!”莫语放下手里的活:“我给你补补,上次进的补丁还剩几张。”
补胎时,小敏也凑过来看,看着莫语把内胎打足气,泡在水盆里找漏气的地方,气泡“咕嘟咕嘟”冒。“原来补胎这么简单,”小敏咋舌,“我上次在路边补,花了三十呢。”影在旁边喊:“那是你没遇见咱莫语师傅,他补的胎,能开到报废!”
夕阳斜斜照过来,把便民棚的影子拉得老长。小敏的水龙头修好了,装在院里的水管上试了试,果然不滴水了,她乐得给莫语鞠了个躬:“谢谢师傅!晚上我请大伙吃冰棍!”安安立刻举手:“我要草莓味的!”
收摊时,莫语把小敏没带走的工具收拾好,发现她落下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修水龙头的步骤,字写得工工整整,还画了阀芯的草图,旁边标着“醋泡十分钟”。莫语笑了,这姑娘跟他年轻时一样,干啥都较真。
影抱着乐乐往家走,乐乐的竹蜻蜓还在转,影的裤脚沾着修车时蹭的泥。“小莫,”他突然说,“下周社区组织去养老院,咱带点工具去呗?听说那儿的老人好多东西坏了没人修。”莫语点头:“行啊,再让小敏也去,正好练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