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半,阿澈的闹钟还没响,他自己先醒了。摸过手机看了眼,群里大赵已经发了消息:“我到厂房门口了,门开着没?”阿澈赶紧回:“我马上到,你等我十分钟。”
穿衣服的时候,老婆也醒了,递给他两个煮鸡蛋:“今天不是有个看烤炉的来面试吗?别耽误了。”阿澈揣着鸡蛋,骑上电动车就往厂房赶,路上风有点凉,他裹了裹外套,心里挺高兴——昨天小芳说老乡手艺好,要是真合适,看烤炉的人就有着落了。
三点五十分,阿澈到了厂房,大赵正蹲在门口抽烟。“咋来这么早?”阿澈边开门边问。大赵把烟掐了:“想着早点来把烤炉预热上,省得等下耽误干活。”俩人刚进门,就听见里面有动静,一看是小芳和小郑,正蹲在货架旁摆材料。
“你们俩咋也这么早?”阿澈挺意外。小芳站起来笑了笑:“我跟小郑说早点来熟悉下,省得等下忙不过来。”小郑也点头:“我以前在快递公司,天天早起,习惯了。”阿澈心里暖乎乎的,拍了拍他俩的肩膀:“行,有心了,先歇会儿,等老周他们来。”
四点整,老周、小吴、小李、陈阳都到了。刚放下东西,厂房门口就有人喊:“请问这里是招看烤炉的吗?”阿澈赶紧出去,门口站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背着个布包,看着挺结实。“我是小芳的老乡,叫大强。”男人笑着说。
“快进来,先看看烤炉。”阿澈把大强领进厂房,指着五个烤炉说:“这五个炉子,现在主要烤麻辣脆片,温度和时间得盯着,不能差了。”大强走到烤炉前,伸手摸了摸炉壁,又打开炉门看了看:“这炉子跟我以前在食品厂用的差不多,温度好控制。”
老周递过去一张纸:“这是烤麻辣脆片的温度和时间,你先看看。”大强扫了一眼,点点头:“180度,烤12分钟,对吧?我记着了。”阿澈说:“那你试试,正好第一批面团快揉好了。”
小芳和老周、小吴已经开始揉面了。小芳手艺熟练,揉得又快又好,老周和小吴也轻松了不少,不用像以前那样一直赶进度。没一会儿,第一批面团就揉好了,分成小份,压成薄片,等着上炉。
大强站在烤炉前,先把温度调到180度,等了几分钟,炉温到了,他小心地把脆片放进去,关上门,盯着计时器。“以前在食品厂,一次烤两百片,比这个多,不过流程都一样。”大强跟旁边的大赵说。大赵点点头:“只要能烤好,就行。”
十二分钟一到,大强打开炉门,一股香味飘了出来。他拿出一片脆片,吹了吹,递给阿澈:“你尝尝,看看咋样。”阿澈咬了一口,脆生生的,麻辣味也刚好,跟平时烤的没差别。“味道对,火候也刚好!”阿澈笑着说。
老周也尝了一片:“比我刚开始烤的时候强多了,我那时候总烤糊。”大强不好意思地笑了:“干了五年,就靠这个吃饭,不敢马虎。”阿澈拍板:“行,大强,你明天就来上班,工资跟大家一样,干好了有奖金。”大强赶紧点头:“谢谢老板,我一定好好干。”
解决了看烤炉的事,大家都松了口气。大赵说:“现在好了,五个炉子能同时烤了,不用再等了。”阿澈说:“今天争取多烤点,王总下周一要一万盒,咱们得提前准备好。”
大家分工干活,小芳、老周、小吴揉面,大强看烤炉,大赵和陈阳负责把烤好的脆片拿出来晾凉,小李和小郑打包。流水线一样,比以前快多了。上午十点,已经烤了一千两百盒麻辣脆片,比昨天还多。
正忙着,阿澈的手机响了,是张经理打来的。“阿澈,好事!王总说麻辣脆片卖得特别好,要再加五千盒,下周一一起送。”张经理在电话里挺兴奋。阿澈愣了一下,赶紧说:“没问题,我们能赶出来。”
挂了电话,阿澈跟大家说:“王总再加五千盒麻辣的,下周一要一万五千盒了。”小吴高兴地喊:“太好了!那我们今天得多烤点。”大强说:“五个炉子一起烤,一天能烤两千盒,到下周一,肯定够。”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订单的事。小郑说:“以前在快递公司,天天送别人的货,现在送自己烤的脆片,感觉不一样。”小芳说:“我以前在面包房,一个月就那点工资,现在干得好还有奖金,比以前强多了。”
阿澈听着,心里也挺感慨。正吃着,他的手机又响了,是个陌生号码。接起来一听,是个女人的声音:“请问是阿澈老板吗?我是张经理的朋友,听说你们家脆片卖得好,我想订两千盒原味的,下周能送吗?”
“能送,下周什么时候要?”阿澈问。女人说:“下周三吧,送到市中心的便利店,我给你发地址。”阿澈赶紧记下来:“行,下周三保证送到。”挂了电话,阿澈跟大家说:“又来个新客户,要两千盒原味的。”
“那我们得留个炉子烤原味的了。”老周说。阿澈点点头:“嗯,四个炉子烤麻辣,一个烤原味,不耽误。”大强说:“我能盯着,四个炉子也没问题,以前在食品厂,八个炉子我都盯过。”
下午接着干活,四个烤炉烤麻辣,一个烤原味。大强果然厉害,来回盯着五个炉子,温度和时间都没差。到下午四点,一共烤了两千两百盒麻辣脆片,三百盒原味脆片。小李把打包好的盒子堆在一边,数了数:“加上昨天的,已经有三千八百盒麻辣的了,再烤四天,一万五千盒肯定够。”
大家正收拾东西,大强说:“老板,我有个朋友,以前也在食品厂干,会修烤炉,你们要不要招个修炉子的?万一炉子坏了,也不用等别人来修,耽误干活。”阿澈想了想:“可以啊,让他明天来看看,合适的话就留下,现在炉子多了,确实需要个人看着。”大强赶紧给朋友打电话,朋友说明天就来。
等大家都走了,阿澈留在厂房,检查了一遍烤炉,又把账本整理好。刚要锁门,手机响了,是老婆打来的:“晚上回来吃饭不?我炖了鸡汤。”阿澈笑着说:“回,马上就回,今天又有新订单了。”
骑上电动车往家走,太阳快落山了,照得路上暖洋洋的。阿澈想着,现在有八个人了,五个烤炉也能满负荷转,订单越来越多,以后说不定要再租个大厂房,再添几个炉子。想着想着,嘴角就扬了起来。
回到家,鸡汤的香味已经飘出来了。老婆把鸡汤端上桌,里面放了红枣和枸杞。“今天面试的人咋样?”老婆问。阿澈喝了口汤:“挺好,手艺好,还帮我介绍了个修炉子的。对了,王总又加了五千盒订单,还有个新客户要两千盒原味的。”
老婆笑着说:“那以后更忙了,不过忙点好,日子才有奔头。”阿澈点点头,夹了块鸡肉:“嗯,等再招个人,就不用天天这么累了,到时候带你去买件新衣服。”老婆白了他一眼:“我不用,你给自己买双新鞋吧,你那鞋都快磨破了。”
吃完饭,阿澈躺在沙发上,掏出手机,把今天的订单记在账本上。刚记完,张经理发来消息:“阿澈,王总说你们的麻辣脆片,想放到超市里卖,要是行,下次就订五万盒。”阿澈一看,眼睛都亮了,赶紧回:“行,没问题,我们能供上。”
挂了手机,阿澈跟老婆说:“张经理说,王总想把咱们的脆片放到超市卖,要订五万盒。”老婆也挺惊讶:“五万盒?那得烤多少天啊?”阿澈说:“现在一天能烤两千多盒,要是再添几个炉子,招几个人,肯定能行。”
晚上睡觉前,阿澈又在群里发了消息:“明天大强的朋友来面试修炉子的,大家早点到,再把烤炉擦一遍。”刚发完,群里就有人回,大赵说:“放心,我明天三点就到。”小芳说:“我和小郑也早点来,帮着收拾。”
阿澈放下手机,心里满是期待。他想着,等修炉子的人来了,就去看看新厂房,要是合适,就租下来,再添五个烤炉,到时候一天能烤五千盒,五万盒也用不了多久。想着以后的日子,阿澈很快就睡着了,梦里都是烤炉转个不停,订单堆得像小山一样。
第二天凌晨三点,阿澈就醒了,比平时早了半小时。穿好衣服,揣上老婆煮的鸡蛋,就往厂房赶。到了厂房门口,大赵已经到了,正拿着抹布擦烤炉。“你咋比我还早?”阿澈问。大赵说:“想着早点擦干净,等下修炉子的来了,也好看。”
没一会儿,小芳、小郑、大强也到了。大强的朋友叫老林,四十来岁,背着个工具箱,看着挺专业。“我以前在食品厂修了十年炉子,啥毛病都能修。”老林放下工具箱,就去看烤炉。
他打开烤炉的后盖,看了看里面的线路,又摸了摸加热管:“这炉子没问题,就是有点积灰,清理一下就行。”说着,从工具箱里拿出工具,开始清理烤炉里面的灰。没一会儿,五个烤炉都清理干净了。老林又试了试,烤炉加热更快了。
“咋样,老板,我这手艺还行吧?”老林笑着说。阿澈点点头:“行,你明天就来上班,主要看着炉子,有问题就修,平时也能帮着干点活。”老林赶紧说:“谢谢老板,我一定好好干。”
现在厂里有九个人了,五个烤炉,四个烤麻辣,一个烤原味。大家分工明确,干活也快。到上午十点,已经烤了一千五百盒麻辣脆片,两百盒原味脆片。小李打包的时候,跟阿澈说:“老板,咱们的盒子快不够了,得再订点。”
阿澈赶紧给纸盒厂打电话:“喂,王厂长,再给我订两万个麻辣脆片的盒子,五千个原味的,尽快送过来。”王厂长说:“行,明天就能送。”阿澈挂了电话,松了口气,还好没耽误。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林说:“老板,我看你们的厂房有点小了,这么多炉子,这么多人,转个身都费劲。我知道有个厂房,就在附近,比这个大两倍,租金也不贵,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阿澈眼睛一亮:“真的?下午带我去看看。”老林点点头:“行,下午吃完饭就去。”
下午四点,活干完了,一共烤了两千三百盒麻辣脆片,四百盒原味脆片。阿澈跟大家说:“我和老林去看厂房,你们先回去休息,明天正常上班。”
跟着老林到了那个厂房,确实比现在的大两倍,里面空荡荡的,能放下十个烤炉,还有地方放材料和成品。房东也在,跟阿澈说:“租金一个月三千,押一付三。”阿澈算了算,现在订单多了,确实需要大厂房,就跟房东说:“行,我明天就签合同。”
从厂房出来,阿澈给老婆打了个电话:“我看好个大厂房,比现在的大两倍,明天就签合同。”老婆笑着说:“行,你看着办,我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