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影号”脱离“低语者回廊”那片令人窒息的虚无,重新投入相对“鲜活”的宇宙空间,但舰桥内的气氛并未因此轻松。归途的航线上,超空间流光再次成为舷窗外的背景,却仿佛沾染了从那座巨大墓碑带回的沉重与寂静。
林洛将自己关在休息舱内,花了数小时独自梳理那来自“寂静之环”的庞大信息流和那个终极的抉择。他不是在犹豫,而是在消化那份沉重,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治愈宇宙的伤痕……这目标如此宏大,以至于个人的力量、甚至单一文明的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但“心光”的本质,不正是在黑暗中坚守,并相信连接与共鸣所能带来的可能性吗?
当他再次出现在舰桥时,脸上的疲惫依旧,但眼神深处多了一种沉淀后的坚定。他召集了诺娃、汐澜和逻辑节点7号,开始起草准备发回联盟核心的加密报告。
报告的内容经过了精心的措辞。它详细描述了“低语者回廊”的环境特征,确认了“原初协议”相关信息沉淀的存在,并重点强调了通过共鸣获得的、关于“系统”本质的新认知——将其定义为“基于宇宙古老创伤(摇篮伤痕)而产生的、旨在‘修复’但已彻底失控的演算机制”。报告明确指出,“系统”的收割行为,在其扭曲的逻辑框架内,是一种极端化的“治疗”尝试。
然而,报告刻意回避了“寂静之环”最后提出的那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汝等将何以待之?”也没有明确给出“治愈”或“毁灭”的倾向性建议。取而代之的,是提出了一个更具开放性的议题: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认识到,‘系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入侵者,而是宇宙自身深层问题的某种病态体现。因此,单纯以毁灭‘系统’为目标的战略,可能存在局限性,无法解决根源性的宇宙创伤。建议联盟在维持必要军事防御与反击的同时,将更多资源与智慧投向对‘宇宙伤痕’本质的研究,以及对第一季元文明‘原初协议’及相关‘钥匙’力量的深入探寻,以期找到从根本上稳定现实、平衡秩序的途径……】
“这样措辞,既指出了问题的深层原因,引导联盟思考超越单纯军事对抗的路径,又不会过早暴露‘治愈’这个可能引发巨大争议的终极目标。”林洛解释道,“我们需要先让联盟的核心层接受‘系统是宇宙病态产物’这个观念,才能逐步引导他们思考更根本的解决方案。”
诺娃表示赞同:“直接提出‘治愈宇宙’会被视为天方夜谭。但将其表述为‘研究伤痕本质’和‘探寻根本稳定途径’,则更具学术性和可操作性,更容易被晶语族这类重视逻辑与研究的文明接受。”
汐澜也点头:“灵能的感知也支持循序渐进。大多数生命的意识,需要时间来消化如此颠覆性的真相。”
加密报告通过超空间通讯阵列,以最高优先级发送了出去。接下来,便是等待回应,以及应对归途中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
“远影号”保持着高度警惕,在回归联盟控制区的航线上静默航行。数日后,他们收到了来自秦雪的回复。通讯信号因为距离和加密而有些失真,但秦雪的声音依旧清晰沉稳:
“报告已收到,核心委员会正在进行紧急磋商。你们带回的信息……确实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沉眠边疆’的行动……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暂时保住了‘伽马-7’部分生命火种,但整个星域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区域已彻底被‘虚无’吞噬。联盟内部,主战情绪高涨,要求对‘系统’实施更强力报复的呼声很大。”
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联盟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败仗”(尽管达成了部分战术目标),正是同仇敌忾、渴望以牙还牙的时刻。此时抛出“系统可能是需要理解的病人而非纯粹敌人”的观点,无疑会遭遇强大的阻力。
“我明白。”林洛回应道,“我们正在全速返回。在我抵达之前,请尽量稳住局势,引导讨论方向,强调我们对‘系统’本质的新发现,并突出继续寻找‘钥匙碎片’和深入研究第一季元文明遗迹的紧迫性。”
“我会尽力。”秦雪道,“但联盟不是‘心火’,各方利益和诉求错综复杂。另外……”她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我们监测到,在你们预定航线附近,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空间扰动,能量特征非常微弱且陌生,不像是自然现象。你们务必小心。”
通讯结束。
“异常空间扰动……”逻辑节点7号立刻开始扫描指定区域,“检测到极其微弱的、非背景辐射的量子泡沫涨落……模式……与已知的任何航行器或自然现象都不匹配。像是……某种高度先进的隐匿观测装置的残留痕迹。”
有人在他们回归的路上监视?是联盟内部的不信任者?还是……“系统”的触角,已经感知到了他们与“寂静之环”的接触?
一股寒意掠过众人心头。他们的发现,似乎已经搅动了更深层的暗流。
“提高警戒等级,调整航线,采取规避机动。”林洛下令,目光锐利地扫过星图。“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将信息和信念,安全带回去。”
“远影号”如同感知到危险的游鱼,悄然改变了航向,在星辰的海洋中划出一道更加隐秘的轨迹。舰内,每个人都清楚,他们带回的不仅是真相,更是一颗可能引爆联盟现有战略的火种,以及一个关乎宇宙未来的、沉重无比的抉择。
归途,亦是新的征途之始。
(第二百八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