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还黑着,周志远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了。他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亮穿好衣服,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张晓云和孩子们。窗棂上结了一层薄霜,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明显。
厨房里,岳母已经生起了柴火灶,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着泡。灶火映红了老人布满皱纹的脸。
\"妈,您起这么早?\"周志远压低声音问道,顺手往灶膛里添了根柴。
老太太掀开木质锅盖,一股香甜的红枣糯米味扑面而来:\"人老了,睡不着。\"她用围裙擦了擦手,\"给你蒸了几个糖三角,趁热吃。纸钱和香烛都放在门口竹篮里了,还有你爸生前爱吃的桂花糕。\"
周志远心头一热。岳母总是这样,嘴上不说,却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拿起一个热腾腾的糖三角咬了一口,甜糯的馅料烫得他直呵气。
\"慢着点。\"岳母递给他一个军用水壶,\"里面是姜糖水,山上风硬,喝点驱寒。\"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周志远就骑着岳父的永久牌自行车出发了。车把上挂着竹篮,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发出轻微的碰撞声。路边的枯草上还挂着霜花,车轮碾过时发出细碎的声响。
周家村后山的坟地上,大哥周志明已经等在那里了。他脚边放着两个竹篮,里面装满了祭品,正在清理坟头的枯草。
\"来得正好。\"大哥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我刚把杂草清完。\"
两兄弟并肩跪在父母坟前。周志远点燃香烛,青烟袅袅升起,在晨光中形成一道细线。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额头触到冰凉的泥土。
\"爸,妈,儿子来看你们了。\"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晓云和孩子都很好,小健上四年级了,期末考试拿了双百。蓓蓓和宇宇还小,等明年能走稳路了,一定带他们来看您二老。\"
大哥在一旁烧着纸钱,火苗映红了他黝黑的脸庞:\"爸妈,您二老放心,志远现在可有出息了,在宁波开了公司,还盖了大楼...\"
祭拜完毕,两兄弟坐在坟前的石板上休息。大哥从篮子里拿出两个小酒杯和一瓶烧酒。
\"来,陪爸喝一杯。\"他倒了满满两杯,\"这是爸最爱喝的'老村长',我特意留了一瓶。\"
烈酒入喉,火辣辣的感觉从喉咙一直烧到胃里。周志远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来上坟的情景。那时候总觉得这些仪式繁琐,现在却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哥,家里都准备好了吗?\"周志远问道,搓了搓冻僵的手指。
大哥把剩下的酒缓缓洒在坟前:\"你大嫂天没亮就起来忙活了,炖了只老母鸡,还包了三鲜馅的饺子。\"他看了看日头,\"你也别耽搁了,早点回去陪岳父岳母过年。按咱们说好的,吃完午饭就带晓云和小健过来。\"
回程的路上,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霜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周志远骑得浑身发热,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张家村已经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崭新的春联,墨迹还未干透,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袄在村道上追逐嬉戏,口袋里塞满了瓜子糖果,跑起来哗啦哗啦响。
周志远刚把自行车停好,就看见岳父在院子里杀鱼。老人动作麻利,鱼鳞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像小雨点一样清脆。
\"回来啦?\"岳父头也不抬地问道,手里的菜刀在鱼腹上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嗯,都办妥了。\"周志远蹲下身帮忙按住鱼尾,\"爸,这鱼真不小。\"
\"那当然,我特意挑的。\"岳父得意地说,\"六斤八两,讨个吉利数。\"
屋里飘来阵阵香味,张晓云和母亲正在厨房忙活。周健带着弟弟妹妹在堂屋玩新买的积木,看到周志远进来,立刻扑了上来。
\"爸爸,你看外婆给我的红包!\"周健举着一个鼓鼓的红包,小脸兴奋得通红。
周蓓和周宇也摇摇晃晃地走过来,手里攥着红包,咿咿呀呀地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周志远挨个抱起他们,在粉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快去谢谢外公外婆。\"他柔声说,\"等会儿爸爸也给你们压岁钱。\"
下午四点整,年夜饭准时开始。八仙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红烧鲤鱼摆在正中间,鱼头朝着长辈的方向;腊味合蒸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糯米藕切片摆成了花朵形状;还有金黄油亮的八宝饭...正中央是一锅冒着热气的鸡汤,金黄的油珠在汤面上轻轻晃动。
岳父给每个人都倒了杯自家酿的米酒,连周健也分到了小半杯甜米酒。老人举起酒杯,眼眶有些发红:\"又是一年啊...\"
\"新年快乐!\"大家齐声说道,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周健迫不及待地夹了块鱼肚子上的肉:\"外公,我要吃鱼眼睛!\"
\"这孩子,跟你妈小时候一个样。\"岳母笑着把鱼眼睛夹到他碗里,\"吃了鱼眼睛,读书更聪明。\"
席间,岳父说起村里今年的变化:东头的张老三家新添了个孙子;村小学翻新了教室;后山的橘子林今年收成特别好...周志远和张晓云认真听着,时不时插几句话。周蓓和周宇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笨拙地用勺子往嘴里送饭粒,弄得满脸都是。
饭后,按照约定,周志远带着张晓云和周健准备前往周家村。岳母用红纸包了几个糖三角和炸丸子,塞给周志远:\"带给志刚家孩子尝尝。\"
\"妈,您别忙活了。\"张晓云帮周健系好围巾,\"我们吃过晚饭就回来,蓓蓓和宇宇还得喂奶呢。\"
走在乡间小路上,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周健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蹲下来捡块石子扔进路边的水沟里。
\"慢点跑!\"张晓云喊道,紧了紧脖子上的红围巾。这是她出嫁前母亲织的,每年过年都会拿出来戴。
周家村比张家村要热闹些,村口的大榕树下围着一群人在下象棋,不时爆发出喝彩声。大哥家的院子里,几个侄子侄女正在玩捉迷藏,看到周志远一家来了,立刻围了上来。
\"叔叔婶婶新年好!\"孩子们齐声喊道,眼睛直往张晓云手里的网兜瞟。
大嫂闻声从厨房出来,围裙上沾着面粉:\"可算来了!饺子刚下锅,快进屋暖和暖和!\"
堂屋里,大哥正在陪老支书喝茶。见他们进来,老支书连忙起身:\"哎呀,这不是志远嘛!听说你在宁波发了财,什么时候带带咱们村里人啊?\"
周志远笑着递上烟:\"您说笑了,就是混口饭吃。\"
大嫂端上来热气腾腾的饺子,皮薄馅大,隔着面皮都能看到里面粉红的虾仁。周健早就饿了,夹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哈气。
\"慢点吃。\"大哥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跟你爸小时候一个样。\"
饭后,两家人围坐在炭火盆旁聊天。大嫂拿出自家炒的瓜子花生,又泡了壶茉莉花茶。大人们说着村里的新鲜事,孩子们在院子里放起了烟花,小小的火花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回家的路上,周健已经困得走不动了,趴在周志远背上睡着了。夜空中的星星格外明亮,远处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
\"又是一年。\"张晓云轻声说,呼出的白气在月光下缓缓消散。
周志远空出一只手握住妻子的手:\"明年会更好。\"
大年初一,按照江南习俗,一家人闭门不出,享受着难得的清闲。上午,张晓云提议去河边散步。
\"就像我当姑娘时一样。\"她笑着说,眼睛里闪着怀念的光。
张家村东头的河堤上,柳树已经冒出了嫩芽。春风拂过水面,泛起细碎的波纹。张晓云慢慢走着,手指轻轻拂过路边的芦苇。
\"记得小时候,我、春桃、秋菊,还有丽姐,经常在这条路上疯跑。\"她的声音有些飘忽,\"那时候河水比现在清多了,夏天我们就在那个回水湾里游泳。\"
周志远默默听着,他知道妻子是在怀念那些逝去的青春时光。
\"春桃嫁到杭州去了吧?\"他问道,顺手折了根柳枝在手里把玩。
张晓云点点头:\"去年生了二胎,来信说孩子长得可快了。\"她顿了顿,\"秋菊更远,跟着丈夫去了深圳,开了家小饭馆,听说生意不错。\"
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堂姐张丽小跑着追了上来,脸颊因为运动而泛着红晕。
\"我就知道你们在这儿!\"张丽气喘吁吁地说,\"建军去村口看人下棋了,我一个人待着无聊。\"
三人在河堤上慢慢走着,回忆着童年的趣事。张丽突然指着河边一块大石头:\"记得吗?那年夏天,我们在这石头后面偷看志远他们游泳,结果你踩滑了掉进河里...\"
张晓云的脸一下子红了:\"姐!\"
周志远惊讶地挑眉:\"还有这事?我怎么不知道?\"
三人笑作一团。阳光透过柳枝,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想春桃和秋菊他们了吧?\"张丽挽住张晓云的手臂,\"明天不就见到了吗?她们明天都得回娘家拜年。\"
张晓云眼睛一亮:\"对啊!我差点忘了这茬!\"
回程的路上,三人约定明天在二伯家聚会。周志远看着妻子雀跃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年,过得比想象中还要温馨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