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那天,文化馆办了“老物件灯谜会”,把展品做成了灯谜,让大家猜。
苏明和李阳、赵晓宇一起去帮忙,赵晓宇还把他修复的瓷片带来,做成了小灯笼,挂在文化馆的门口。晚上,灯笼亮起来,满是喜庆的味道。
有个小朋友猜对了灯谜,奖品是个小小的仿古瓷片,孩子拿着瓷片,高兴得蹦蹦跳跳:“我也有老物件啦!”
元宵节过后,赵晓宇就要回学校了。临走前,他跟苏明说:“苏叔,我暑假回来,就开始准备修复工作室的事,到时候还得请您多帮忙。”
苏明点点头:“放心吧,有需要的地方,叔肯定帮。”李阳也说:“晓宇哥,我暑假也跟你一起忙活,咱们一起把工作室办起来。”
看着赵晓宇离开的背影,苏明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老物件来找他,更多故事等着被听见,还有更多像赵晓宇、李阳这样的年轻人,会加入到保护老物件的队伍中来。
他会一直守在这里,守着超市,守着“老物件交流角”,守着这些藏在时光里的念想,做个踏实的鉴宝人,做个温暖的故事倾听者,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和温情,在岁月里慢慢沉淀,静静流淌。
赵晓宇回学校后,苏明的生活又落回往常的节奏。
每天清晨先去市场挑新鲜蔬菜,给饭馆备齐食材,再回超市理货,下午守着“老物件交流角”,偶尔帮街坊看看带来的旧物件。
李阳则忙着备考中级文物鉴定证,一有空就抱着书本在交流角的桌子旁啃,遇到不懂的就抓着苏明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
三月初的一天,文化馆馆长突然来找苏明,手里拿着份文件:“苏先生,咱们县要办‘非遗文化节’,想设个‘民间老物件展区’,您看能不能帮忙牵头,选些有代表性的物件?”
苏明接过文件,上面写着文化节定在四月中旬,展区需要三十件左右的老物件,还要配上故事展板。
“行,我来帮着选,”苏明点头应下,“正好让李阳也跟着学学,多接触点实物。”
接下来的半个月,苏明和李阳几乎跑遍了周边村子,挨家挨户打听有没有能参展的老物件。
有户姓王的人家,藏着个民国时期的织布机,木质框架虽然有些开裂,但梭子、经线都还完好。女主人说:“这是我太婆婆传下来的,以前靠它织粗布做衣服,现在虽然不用了,但看着就亲切。”
苏明摸着织布机上的木纹,跟女主人商量:“我们给您做个防尘罩,展览结束就送回来,让更多人看看以前的织布手艺,好不好?”
女主人爽快地答应了:“好啊,能让这老机子‘见世面’,我太婆婆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还有个老木匠,家里有套传了三代的木工工具,刨子、凿子、墨斗一应俱全,木柄上的包浆亮得能照见人。
“这是我爷爷年轻时走街串巷做木工用的,”老木匠拿起一把刨子,“你看这刨刃,还是当年在县城铁匠铺打的,锋利得很。”
苏明看着工具,跟老木匠说:“我们把这些工具摆进展区,再配个您做木工的照片,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手艺人多不容易。”老木匠笑着点头:“中,我这就去找照片。”
选物件的过程中,李阳进步飞快,不仅能准确说出大部分物件的年代,还能跟主人聊起物件的工艺特点。
有次遇到个清代的铜锁,李阳拿着锁仔细看了看,跟苏明说:“苏叔,这是‘暗门锁’,里面有机关,得用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您看这锁身上的花纹,是‘福寿纹’,清代很常见。”
苏明点点头:“说得对,你现在眼光越来越准了,继续加油。”
四月中旬,“非遗文化节”如期开幕。苏明选的三十件老物件在展区一字排开,织布机、木工工具、铁皮饼干盒、民国账本……
每件物件旁边都挂着故事卡片,还有李阳录的主人讲解音频。不少游客围着展区转,戴着耳机听故事,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
有个学设计的大学生,对着那套木工工具拍了半天,跟苏明说:“这些工具的造型太有意思了,比现在的工业产品有温度,我想借鉴到我的设计里。”苏明笑着说:“好啊,能让老物件的手艺传下去,比啥都强。”
文化节期间,赵晓宇特意从学校请假回来帮忙,每天在展区给游客讲解物件背后的故事。
有游客问起那只宋代兔毫盏,赵晓宇不仅讲了建窑的特点,还说起苏明当初鉴定时的细节:“我苏叔看老物件,不光看年代,还看背后的人情味儿,这只碗能保存这么久,全靠马大爷一家的细心呵护。”
游客听了,连连称赞:“你们这小地方,藏着这么多懂行又热心的人,不容易。”
文化节结束后,县文旅局给苏明和李阳发了“非遗保护先进个人”证书,还把他们选物件、讲故事的过程做成了短视频,在当地公众号上推送。
街坊们看到视频,都来超市跟苏明打趣:“苏老板,你现在成‘网红’了,以后咱们镇的老物件,说不定全国都知道了。”苏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啥网红啊,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事。”
五月初,李阳参加了中级文物鉴定证考试。成绩出来那天,李阳拿着合格证书冲进超市,激动得手都在抖:“苏叔!我过了!我拿到中级证了!”
苏明一把抱住李阳:“好小子,没白努力!晚上叔请你吃好吃的!”
那天晚上,苏明关了超市,带着李阳去镇上最好的饭馆,点了李阳最爱吃的鱼香肉丝、糖醋排骨,还开了瓶饮料,两人边吃边聊,从鉴宝聊到未来,越聊越有劲儿。
六月底,赵晓宇放暑假回来,带来个好消息:他申请的“民间文物修复工作室”项目,得到了学校的支持,还能拿到一笔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