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接过收音机,按照李师傅教的方法,先检查线路,发现是电池接触不良,清理了一下,再装上电池,按下开关,里面果然传出了评书的声音。年轻人高兴得跳起来:“响了!真的响了!我爷爷要是还在,肯定特别高兴!”
苏明笑着说:“你跟大伙儿说说,你爷爷用这收音机的故事呗?”年轻人点点头,坐在凳子上说:“我小时候,每天晚上都跟爷爷一起听评书,他一边听一边给我讲里面的故事,有时候听得入迷,连饭都忘了吃。后来爷爷得了 dementia,啥都记不清了,唯独听见这收音机的声音,眼睛就会亮一下。”
大伙儿听着,都忍不住点头,马大爷说:“这老物件就是好,能帮咱们记着那些忘不了的事。我家也有个老收音机,是我结婚时买的,现在还能听,每次听见里面的声音,就想起我老伴儿当年跟我一起听新闻的样子。”
那天下午,修复角特别热闹,来修物件的人都带着故事来,修完物件也不急着走,坐在院子里跟大伙儿分享。有个大叔修好了老座钟,说起小时候跟爸爸一起给钟上发条的事;有个阿姨修好了旧瓷碗,说起妈妈用这碗给她盛饭的日子。
苏明看着大伙儿热闹的样子,心里琢磨着:“不如咱们把这些故事都记下来,整理成一本‘老物件故事集’,放在基地的展示区,让来的人都能看看,也让这些故事能一直传下去。”
马大爷一听,赶紧说:“好主意!我来记,我年轻时在文化馆就记过不少故事,保证把大伙儿的故事都记下来。”小杨也说:“我来拍照,把老物件和讲故事的人都拍下来,贴在故事集里,这样更生动。”
说干就干,马大爷找了个新本子,每次有人来修物件,就把他们的故事记下来,小杨则负责拍照。有时候遇到记性不好的老人,马大爷还会耐心引导:“您再想想,这物件是啥时候来的?当时发生了啥事儿?”
没过多久,“老物件故事集”就记了厚厚的一本,里面有陈奶奶的老棉袄、年轻人的旧收音机、大叔的老座钟,每一页都有故事和照片,看着特别温暖。苏明把故事集放在展示区的桌子上,旁边放了支笔,让来的人也能写下自己的故事。
有天,之前来学扎纸鸢的阿杰,拿着自己修好的老竹篮,在故事集里写下了自己的故事:“这竹篮是爷爷给我编的,小时候他总用这竹篮给我装水果,现在爷爷走了,我把竹篮修好了,以后我也要给我的孩子编竹篮,把爷爷的手艺传下去。”
苏明看着阿杰写的故事,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些老物件不光是物件,更是承载着回忆和情感的宝贝,而这些故事,就是老物件的灵魂。只要这些故事还在,老物件就永远不会“老”,老辈人的念想也会一直传下去。
晚上,大伙儿坐在院子里,翻着“老物件故事集”,聊着白天的故事,月光洒在故事集上,也洒在院子里的老物件上,泛着柔和的光。苏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踏实极了——
自打“老物件故事集”电子版在基地公众号连载,后台每天都能收到好多留言。有人说看了陈奶奶老棉袄的故事哭了,有人说想起了自己家的旧收音机,还有人问能不能把家里的老物件捐给基地,让更多人看到背后的故事。
这天早上,苏明刚打开公众号后台,就看到一条长留言,是个叫“落叶归根”的网友发的:“苏叔,我是咱们镇出去的,现在在外地工作,看了你们连载的故事,想起我妈留下的那台老缝纫机。我妈当年用它给街坊们做衣服,还教过我缝扣子,现在机器在老家阁楼里落灰,我想捐给基地,让它能‘活’起来,而不是一直堆着。”
苏明赶紧回复,让他方便的时候把缝纫机送过来,还留了基地的地址。没过几天,一辆快递货车就停在了基地门口,下来两个师傅,小心翼翼地抬下一台黑色的蝴蝶牌缝纫机,正是网友说的那台。机器虽然有点旧,但擦得干干净净,踏板上的木纹还清晰可见。
苏明和马大爷围着缝纫机看,马大爷忍不住说:“这可是当年的稀罕物!我老伴儿以前就想有一台,可惜那时候没钱买。你看这针脚调节器,还是老款的,现在的缝纫机都没这玩意儿了。”
当天下午,苏明就把缝纫机的照片和网友的故事发到了公众号上,标题叫《一台老缝纫机,藏着一位母亲的温暖》。没想到刚发出去没多久,就有人在后台留言说也要捐老物件——有捐老算盘的,有捐旧搪瓷缸的,还有捐手写账本的。
第一个来捐物件的是镇上的林爷爷,他拎着个布包,里面是个暗红色的老算盘,珠子是木头做的,有些地方已经磨得发亮。“这算盘是我父亲当年开杂货铺用的,他教我算账的时候总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可不能马虎。现在杂货铺没了,算盘也没人用了,捐给基地,让孩子们看看以前的人是咋算账的。”
苏明接过算盘,轻轻拨了拨珠子,“噼里啪啦”的声音特别清脆。“林爷爷,您放心,我们肯定好好保管,还会把您父亲的故事写进故事集里。”林爷爷笑着点点头,又跟马大爷聊起了以前开杂货铺的趣事。
慢慢的,来基地捐老物件的人越来越多,展示区都快摆不下了。苏明和大伙儿商量,把基地旁边的一间空房子收拾出来,改成“老物件纪念馆”,分了好几个区域:生活用具区、生产工具区、手工艺品区,每个物件旁边都挂着牌子,写着物件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开馆那天,基地特别热闹,捐物件的街坊都来了,还有不少来参观的人。林爷爷看着自己捐的老算盘摆在展柜里,高兴地跟旁边的人说:“你看,这是我父亲的算盘,现在有这么多人看,他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