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基金会”的行动效率极高。阿兰·佩特里获得授权后不到二十四小时,数种极其隐蔽的观测手段便开始如同无形的触须,悄然伸向星辰动物园。
首先出现异常的,是园区周边的电磁环境。一些极其微弱、频率特殊的信号开始若隐若现,它们并非通讯信号,更像是某种高精度的环境扫描波,试图穿透动物园外围的灵枢守护阵,探测内部的能量场和生命反应。这些信号被守护阵本身的能量流转自然干扰和削弱,但持续不断的尝试本身,就说明了对方的决心。
紧接着,一些伪装成普通鸟类(如鸽子、麻雀)的微型仿生机器人开始出现在动物园上空及周边树林。它们搭载着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试图从物理层面收集数据。然而,这些“间谍”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元宝和 newly evolved 雪翎的空中巡逻网发挥了关键作用。元宝的锐利鹰眼能轻易分辨出仿生机器人飞行姿态与真鸟的细微差别,而雪翎对能量波动的敏感更是远超普通仪器。任何试图靠近核心区域的仿生鸟,都会在元宝的驱赶或雪翎悄然释放的、干扰其内部元件的微弱冰磁脉冲下失效坠落。
地面的渗透尝试同样受阻。钉子进化后愈发神出鬼没,配合冰耳那变态的感知能力,任何试图从地面潜入园区或在周边设置固定监测点的行为,都难以逃过它们的耳目。几次尝试失败后,“方舟”暂时停止了这种容易暴露的物理渗透。
然而,凌尘和风老都清楚,对方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种表面的平静,往往意味着更隐蔽、更危险的行动正在酝酿。
“他们在用我们无法完全屏蔽的方式,收集外围数据,分析能量逸散模式。”风老分析道,“这是在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方舟’行事,讲究证据和风险评估,一旦他们确认内部的‘价值’远超预期,或者认为威胁等级提升,手段可能会升级。”
凌尘点头,他也有同感。被动防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想办法掌握更多主动权。
“风老,我们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凌尘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们不是想观测吗?我们或许可以……主动释放一些经过‘处理’的信息。”
“你的意思是……制造假象?”风老眼中精光一闪。
“不完全是假象。”凌尘解释道,“冰脉引导阵的能量波动无法完全掩盖,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包装’。利用阵法,将这股纯净的冰系能量,伪装成是某种我们‘研发’的、基于地热和特殊材料的‘环境模拟系统’产生的结果。将超凡现象,伪装成科技产物。”
这个思路与凌尘一直以来塑造的“科技动物园”人设一脉相承。他打算将计就计,利用“方舟”的观测,反向输出自己想要对方看到的信息。
说干就干。在风老的协助下,凌尘开始对灵枢守护阵进行微调,在冰脉引导阵的能量输出路径上,叠加了一层模拟“科技能量场”的干扰波纹。同时,他让秦刚有意无意地在园区一些边缘区域,摆放了一些看起来颇具科技感的、但实际上只是壳子的废弃仪器外壳,并“恰好”让某些仿生鸟拍摄到。
这些举措能否完全骗过“方舟”的专业分析,凌尘没有十足把握,但至少能增加对方判断的难度,混淆视听。
就在凌尘忙于应对“方舟”的“深潜观测”时,另一条战线的消息传来——通过对那名俘虏主祭的持续审讯和心理压迫,结合风老江湖朋友提供的一些零散信息,他们终于拼凑出了关于“鸦羽祭司·血羽”的更多情报。
“血羽”,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其在组织内的称号。此人性格残忍狡诈,擅长诅咒与暗杀,惯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规则来达成目的。他并非纯粹的武力型角色,更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阴谋家。黑鸦岭失败后,他并未像预料中那样立刻发动血腥报复,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这反而让凌尘更加警惕。
“他在等待机会,或者在布置一个更大的局。”凌尘断定,“我们必须比他更快。”
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防御,提升实力,应对可能来自“方舟”和“乌鸦”的威胁。另一方面,他要开始尝试主动出击,至少要弄清楚“血羽”目前藏身何处,有何具体计划。
这个任务,交给了刚刚完成进化、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的冰耳。它的速度和潜行能力,结合对能量波动的敏锐感知,是目前执行深入敌后侦察任务的最佳人选。
夜幕降临,冰耳如同融入夜色的蓝色幽光,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星辰动物园,按照风老提供的几个“乌鸦”可能活动的区域,开始了它的第一次独立侦察任务。
而凌尘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冰耳离开的同时,动物园外围,一处隐秘的树冠中,一个经过特殊改装的、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长焦镜头,正缓缓调整着焦距,锁定了在月光下练习控制新能力的雪翎和寒甲。镜头后方,连接着一个高速数据存储设备,将捕捉到的影像和数据,实时加密传输……
暗处的窥伺,从未停止。星辰动物园如同一颗日益璀璨的明珠,吸引着各方目光,也置身于越来越汹涌的暗流中心。
(第一百零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