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屿的归来,像一阵温暖而干燥的风,吹散了笼罩在“墨香”上空最后一丝潮湿阴冷的压抑。他没有详细诉说北城之行的具体细节,苏晚意也没有追问。有些风雨,共同经历过便已足够,无需再将过程的惨烈反复咀嚼。他们默契地将注意力投向了眼前——那个即将拉开帷幕的“古籍里的云城”专题活动。
活动的筹备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工作室里灯火通明,人声却并不嘈杂,只有一种充满期待的、井然有序的忙碌。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的在精心调整展柜里《云城舆地考略》等修复典籍的摆放角度,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有的在反复测试互动区域的设备,力求给参与者最流畅的体验;还有的在对讲解员进行最后的培训,要求他们不仅熟知内容,更要能传递出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温度。
苏晚意是绝对的核心,她穿梭在各个区域之间,眼神锐利地检查着每一个环节,时而俯身调整一个标签的位置,时而与讲解员低声交流几句,查漏补缺,精益求精。她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专注而有力量。
顾屿没有插手具体事务,他更像一个沉稳的定海神针,坐镇在活动区的角落,处理着“晨曦”那边因他提前归来而需要收尾的几件急事。偶尔抬头,看到苏晚意忙碌而充满生气的侧影,他的嘴角便会不自觉地微微扬起。他发现,经历了一场无形的风波后,她似乎褪去了最后一丝青涩,变得更加沉稳、干练,那份因热爱而生的执着,也愈发闪耀出不容忽视的光芒。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所有人无声的鼓舞。志愿者们看到他,心里便觉得格外踏实,仿佛有了主心骨。
活动前一天晚上,所有准备工作终于就绪。送走最后一位确认完细节的志愿者,工作室里只剩下苏晚意和顾屿。空旷的空间里,只有展柜内部恒湿恒温系统发出的极低微的运行声。灯光柔和地洒在修复好的古籍、精心制作的展板和那些充满巧思的互动装置上,一切静默,却又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精彩。
苏晚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古镇宁静的夜色,零星灯火倒映在雨后清澈的河水里,宛如碎星。
“终于……都准备好了。”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巨大的疲惫,也带着满满的成就感。
顾屿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递给她一杯刚沏好的、温度正好的热茶。“辛苦了。”他看着窗外,目光悠远,“明天,这里会很热闹。”
苏晚意接过茶杯,温热的瓷壁熨贴着她微凉的指尖。她喝了一口,茶香氤氲,驱散了最后的疲惫。“希望一切顺利。”
“一定会。”顾屿的语气笃定,带着一种经历过风浪后的平静力量。他转过头,看向她,昏黄的灯光在她睫毛下投下浅浅的阴影,衬得她的眼神格外柔和。“晚意,你知道吗?在北城的时候,每次觉得疲惫或者棘手,我就会想起‘墨香’的灯光,想起你坐在这里看书或者修复古籍的样子。”
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像是在陈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实。“那让我觉得,无论外面如何喧嚣博弈,总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守着一些干净明亮的东西。这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更能让我感到安心。”
苏晚意的心像是被最柔软的羽毛轻轻拂过,泛起层层涟漪。她抬起头,迎上他深邃的目光,那里面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以及毫无保留的坦诚与依恋。
她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他垂在身侧的手。指尖相触,温暖传递。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是万籁俱寂的秋夜,窗内是灯火可亲的相伴。那些审查的压力、北城的博弈、家族的阴影,在这一刻,都被这满室书香和彼此手心的温度隔绝在外,显得遥远而模糊。
他们不再仅仅是恋人,更是彼此在纷繁世事中寻找到的精神锚地,是疲惫时可以安心回归的港湾,是面对风浪时可以毫不犹豫背靠背作战的战友。
“走吧,”顾屿反手将她的手握紧,力道沉稳,“回家。好好休息,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苏晚意点了点头,任由他牵着自己,关掉工作室大部分的灯,只留下几盏必要的夜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期待的氛围。
锁上门,走在回书店的青石板路上,夜风微凉,却吹不散心头的暖意。两人的身影在路灯下紧紧相依。
“古籍里的云城”,不仅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他们向所有关注者(包括那些带着审视目光的人)展示“墨香记忆”价值与力量的一次郑重宣言。而此刻,灯火已备,只待明日,向所有人证明,扎根于热爱与真诚的事物,拥有何等坚韧而璀璨的生命力。长夜将尽,黎明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