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试着调动丹田处的气旋——那气旋缓缓转动着,散发出一阵阵暖意驱散着身上的寒气。
他伸出手,轻轻放在红红头顶上方。很快,他就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凉意,顺着指尖传过来,那凉意和堂屋的寒意不一样,带着点阴邪的气息,像是有个无形的东西缠在红红身上。
“她身上有东西。”林?小声说,声音有点发颤——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邪祟的气息,比爷爷描述的更让人害怕。
屋内的几人都吓了一跳,张大娘的声音都变了:“有、有啥东西?是……是刘寡妇吗?”
“不是刘寡妇,”林?摇摇头,他能感觉到那气息是男的,“是个男的,很淡,但一直在缠着她。”
他又看向红红,红红还在嘟囔。
这症状…应该像是惊魂了。
念起间,脑海中似有灵光闪过,眼前突然浮现出关于安魂定惊的记载。
《乾坤策·杂纂篇》有载:
夫惊厥失魂者,非必邪祟所致。或逢巨变,心神剧荡;或睹骇事,肝魄离位。神不守舍,则惶惶不可终日;魄难归体,则昏昏如坠云雾。
天地万物,相生相克,虽无符箓之威,然可借自然生生之气,调和抚慰。其法重在导引归正,而非强压禁锢。
【法一:艾草安神方】
取:新鲜艾叶一束(五至七片为宜),晨露或清泉水一碗,静心香一盏(若无,则以普通线香代之)。
行:将艾叶置于露水中浸洗,指蘸其水,轻弹于受惊者额前、胸口(膻中穴)、及手腕(内关穴)之处。口中默念“魂兮归来,定志安神”,意念存想温和青光随水渗入,抚平惊澜。
继而,将湿润艾叶捣碎,取其清芬,敷于受惊者脐下(气海穴)片刻。同时点燃静心香,使香气缭绕于室,导引心神安宁。
效:艾草乃纯阳之草,秉天地温热之气,能驱寒湿,通经络,其芬芳亦能开窍醒神,抚慰惊魂。露水洁净,涵养阴津。二者相合,阴阳既济,可安其神,抚其魂,使“魂归舍里”,神魄得安。
【附记】
· 宜:行法者需心念纯正,怀慈悲意。环境宜静,言语宜缓。
· 忌:行法时忌喧哗、躁动。忌用枯黄陈艾,因其生机已衰,效微。
· 变:若情状稍重,可佐以朱砂(微量,点额)或辰砂(镇心安神,可置小囊佩于胸前)。若为小儿,可加用柏子仁、酸枣仁等物煎汤沐浴,润肤安神。
盖心神如湖,惊变如石,石虽已沉,然余波未平。此法非移石,乃以自然之和风,助其波平浪静,复归澄澈。
……
他看向窗外,院中有一丛长势正旺的艾草。他快步出去,采了几片最嫩的艾叶,又去院井里舀了一碗清水,将艾叶置于碗中。心中默诵着刚领悟不久的静心口诀,尝试着引导丹田那微弱的算气,分出一缕,极其小心地融入水中。
碗中的清水似乎泛起了一丝极难察觉的莹润光泽。
他端着碗回到炕边,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按照艾叶安神法,将艾叶水轻弹在红红的额头、胸口、手腕……
……
片刻后,这方法似乎有了效果,红红的抽搐渐渐平复了一些,她喉咙里的怪声也停止了。
大概又过了半炷香的时间,红红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眼睛猛地睁开了!
她的眼睛里满是泪水,瞳孔还有些涣散,看了看张大娘,又看了看林?,嘴唇哆嗦着,哽咽着说:
“他……他回来了……”
声音断断续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
张大娘赶紧抱住她,也红了眼眶,“红红别怕,大娘在呢!”
林?心里一紧,赶紧问:“他是谁?谁回来了?”
红红被吓得浑身发抖,紧紧蜷缩在一起,只是嘴里不停的重复说“他回来了”,再也没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