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摆了摆手:“当时的局面确实如此。主力大营已被击溃,整个华夏王朝已是垂垂老矣,无力应对南方的局势。”
“这种围困方式在短短三五年内就消灭了主要城市,同时歼灭了敌军主力。关键就在于这些新式武器。此后,洋务运动便兴起了。”
“轮船、机枪、现代化工业设备,如钢铁、煤炭、化工制造,乃至纺织工厂,都在那个时代迅速涌现……”
听到这里,两人恍然大悟。朱传武叹了口气,踩着一块石头望向远方,对许平说道:“大当家回顾过去,思考现在和未来,是不是想告诉我们,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推进?”
许平笑了笑,摆手道:“可以这么说吧。但我更希望我们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那才是最重要的。”
几人又巡视了一圈险峻的后山。许平指向群山另一侧:“那里是我们的工厂区,与之形成犄角之势的位置,则是群众疏散区。两边互不干扰,危急时刻还能相互支援。”
距离适中,许平皱了皱眉:“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协调推进。”
许平挥了挥手,指向地形图说道:“黑云寨与周边区域构成了一个牛角阵型,原本是为了稳固防御。我最初设想过几种方案。”
“最优计划是集结五支力量联合进攻,将日军逼退回县城。但眼下各方难以协同作战,而敌军增援兵力可能远超预期,这成了最大隐患!”
“大沽镇正面受敌时,后方全是八路军的防线,日军绝不会放过。但他们对侧翼的358团和黑云寨态度暧昧,我们不能心存侥幸。”
“即便假意与日军合作,等他们拿下大沽镇、驱逐八路军后,转头就会用‘三光政策’剿灭358团和我们!所以是否妥协都不影响结局。”
“中策是在黑云寨前厅构筑巷战陷阱,让日军在此流血消耗。最坏的情况是山寨失守,届时只能化整为零,伪装成黑龙寨部队袭扰县城,制造混乱。”
“可一旦走到那一步,数万依附我们的百姓将无处可藏——他们早已失去田地,若再被赶进深山,根本活不下去!”
小鱼儿插话道:“大当家始终惦记着百姓?”
许平转向朱传武和小鱼儿:“战争中最苦的就是平民。但后方?我们根本没有后方!这些种田人连最后的栖身之所都要没了。”
他重重拍桌:“上中下三策各有风险,未来七天必须决断!下一周就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朱传武望着后山突然开口:“五方联攻虽难,可日军真有那么强?若他们真打算横扫一切,何必与358团和咱们虚与委蛇?”
凭借飞机大炮和大量装甲车辆,敌军能迅速攻占大沽镇。若真占据该地并布下包围圈,他们还会顾忌其他势力驰援吗?
\"总觉得这事蹊跷,实在摸不透敌人的意图。\"许平挥手道:\"需要进一步侦查,小鱼儿,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小鱼儿拍了拍腰间的驳壳枪,满不在乎地撇嘴:\"大当家放心,保证给您带回最新情报!\"
午后,朱传武回房整理内务并撰写心得,许平则在前厅品茶研读地图。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派兵下山。小鱼儿已带队前往县城,眼下情报工作至关重要。
面对七千余名非战斗人员名单,许平抽调两千人组成预备队。其余五千人中,两千人协助工厂和百姓转移,三千人将分批下山——每半小时派出十至二十人,一周内完成部署。这些情报人员将如盐入海般融入平原县及大沽镇周边,构建起庞大情报网络。
为确保安全,许平仅配备八部电台,采用自创的复杂密码系统。他深知这套编码虽难破译,但迟早会被 。因此要求这三千人与现有情报网协同运作,形成覆盖整个平原地区的监控体系,确保情报能在一个时辰内传递到位,精准掌握敌军动向。
许平意识到训练这三千人存在诸多变数,不得不重新筛选名单。他决定修改自编的情报人员教材,删减晦涩内容的同时,增设更严苛的操作规范。
(ahch) 例如强制实施单线联络机制——虽然流程繁琐,却能确保电台通讯时信号稳定,情报从传递到接收全程可控。即便某环节暴露,整条线最多损失两三人,其余成员可立即转入静默状态,并通过多种渠道在数日内将警报传回山寨。
收到预警后,许平便能针对该情报线作出处置。这套体系已成为他掌控局势的有效手段,对此他自有独到的执行标准。
日影渐斜时,喽啰前来禀报:\"大当家,朱先生邀您共进晚餐,说是有要事相商。\"
许平颔首应允,随即问道:\"小鱼儿可有消息?\"
\"派去县城的弟兄本该申时返回,至今未见人影。\"喽啰搓着手回答。
\"把侦察哨前推至平原,\"许平指尖敲着桌案,\"最好能覆盖大沽镇和县城外围,便于人员调度。\"
见喽啰面露迟疑,他直接下令:\"先派三组人出去,既要接应小鱼儿,也要摸清这三处据点的动向。\"
不多时朱传武入帐。粗瓷碗里盛着高粱饭,配烤土豆、地瓜,佐餐的只有野菜与一碟大酱。许平正翻阅文书,示意来客落座。
朱传武行军礼后抓起土豆蘸酱,边剥皮边说:\"您这半日劳神了。我拟了份作战总结需呈报楚团长,但建议先与方副团长商议——大当家提出的重拳攻势确有实施必要。\"
\"单纯夺取大沽镇恐入敌军包围圈,这点楚团长应当明白。\"
许平微微颔首,却话锋一转:\"当前最大短板是情报不足。若能借机召集团、新一团乃至358团主官会谈,倒是个契机。\"
\"可惜时机难觅啊。\"他摩挲着下巴叹息。
朱传武突然放下地瓜:\"恕我直言,黑云寨确实适合作为各方武装的联络枢纽。但您真认为能促成这般会面?\"
“可你们既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部队番号,作为第三方势力确实最合适。但您刚才说不必我带路就能见到楚云飞团长,这又是怎么回事?”
许平咧嘴一笑,“眼下局势还不明朗,我要是现在告诉你实情,猜对了不算本事,猜错了反倒闹笑话。所以这事儿啊,我看还是先瞒着为好!”
朱传武闻言失笑,摇头看向许平:“我总觉得方副团长这次特意留我下来,包括他向您提的那些建议,似乎透着些蹊跷?莫非您察觉到这里头另有玄机?”
许平随手抓起烤地瓜咬了两口,含糊道:“都有考量。另外我得尽快核实情报,才好做决断。”
“别的不说,单论人手——不算鬼子的话,我这儿差不多能抵上358团加那三个团的兵力。当然战斗力肯定比不上正规军。”
朱传武心知这是谦辞。这两日所见所闻已令他大为震撼,但眼前展现的恐怕不过五成实力。能再见识两成都算难得,谁家不留三成压箱底的本事?
正思忖间,忽见哨兵急匆匆跑来:“大当家!派出去的弟兄回报,小鱼儿压根没出县城!”
朱传武眉头一拧。晌午下山的小鱼儿早该返回,此刻不见踪影,定是城里出了变故。
许平却笑着搓搓手:“这小子准是莽劲儿上头惹祸了。”说着突然提议:“咱俩扮作百姓进城转转?”
“您亲自去?”朱传武迟疑道,“寨里这么多事......”
“小鱼儿素来机警,要么是摸到重要情报被困,要么......”许平神色渐肃,“就是咱们的人在城里遇险。按理不该冒险,更不该带你同去。但事急从权,走这一趟很有必要。”
\"但我只是一时兴起,小鱼儿一直不回信,我就想去县城看看鬼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这种情况下,鬼子居然还有心思让黑龙寨的人来找我,说难听点,他们是想麻痹我,还是真有别的打算?这事可不好说!\"
朱传武叹了口气,\"大当家的要这么说,这趟恐怕不简单,危险得很。不管鬼子有没有防备,现在风声紧,秋收时节他们肯定查得严,咱俩去了能不出事吗?\"
许平大笑,\"狭路相逢勇者胜,去转转也没什么大不了,就看你有没这个胆量!顺便还能救小鱼儿,当然,还有别的理由。\"
说着,许平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朱传武。朱传武看了半天没看懂,上面只写着一句话:\"老黄家丢了东西!\"
许平咧嘴一笑,\"实话告诉你,这'老黄家'指的就是你们358团。东西丢了,消息确凿,但具体怎么回事,得去县城才能弄清楚。\"
358团的事居然要去县城打听?真是活见鬼了!
朱传武皱眉,\"您的意思是……358团的麻烦跟鬼子有关?\"
许平一摆手,\"没错!要是跟鬼子没关系,东西怎么会丢?既然丢了,事情就不简单。具体啥情况,得去看了才知道。\"
\"这情报不是小鱼儿负责的,我派他去打探鬼子的布防和治安情况。现在消息来了,还得救他,别人就算了,就咱俩——换上装备,拎着盒子炮,敢不敢闯一趟县城?\"
朱传武二话不说答应了。事关358团,他岂能坐视不理?
两人花了半小时打扮成伪军模样——黑衣礼帽,脚蹬布鞋,腰别盒子炮,还戴了副墨镜,活脱脱两个横行县城的二鬼子。
准备妥当后,他们骑马直奔县城。路上朱传武忍不住问:\"大当家的,358团能出什么事?您之前说楚团长可能不在团部,难道就跟这事有关?\"
许平策马扬鞭,\"差不多吧,但具体情况我说不准。如果'老黄家'真丢了东西,说明358团摊上事了,而且跟鬼子脱不了干系。\"
\"以楚团长的性子,他不可能不管。真要闹大了,咱们见他的地方恐怕就不是团部,说不定就在县城碰头了!\"
朱传武连连摇头,显然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许平摆了摆手,\"世事难料,人心易变。就拿最近晋绥军的事来说——\"
\"听说他们和鬼子有些不清不楚?\"
朱传武长叹一声,这事他确实有所耳闻。在358团内部,这类话题是绝对的禁忌。楚云飞团长和方副团长都是坚定的抗日将领,但传言并非指晋绥军要与日军合作,而是鬼子在暗中打探如何对付八路军。
358团防区广阔,不仅扼守大沽镇,还控制着587通道。这条要道与晋绥军其他防区相连,若日军借道包抄新一团或 团,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晋绥军的地盘怎会放任日军通行?蹊跷的是,确实有不明身份的人员从此处通过,甚至得到其他晋绥军团的放行。
这些流言蜚语让朱传武倍感愤懑,却也无可奈何。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此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