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武此刻陷入两难境地,既要应付许平的质问,又因未能见到楚云飞而困扰,更棘手的是方副团长对他的怀疑。
然而朱传武并不慌张,即便闭着眼,他也有把握安然脱身,索性静观其变,看对方究竟有何打算。
果然,方副团长眉头紧锁,心中不满。手下人要么行事鲁莽,毫无保密意识,要么过分谨慎,畏首畏尾。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不耐:“怎么,你们觉得358团的事,非得楚团长点头才行?”
事实上,无论激进还是保守的人,都抱有这种想法。毕竟朱传武的情报汇报清晰完整,且未对三营恶意中伤,众人一时难以决断。方副团长心知肚明,却仍不甘心——若情报属实,楚云飞的计划将彻底打乱;若情报有假,朱传武又该如何处置?
眼下他只想先扣押朱传武,可此举真能解决问题吗?他自己也拿不准。见无人敢表态,他索性起身拍板:“按商定的办!若楚团长今日回来,便秘密接见;若不回,就秘密扣押。”
他瞥了眼手表:“再等半小时,若无动静,立刻行动!”
众人只得领命离去。朱传武暗自盘算:半小时内楚云飞能否现身?若不能,自己是否该强行突围?可这样一来,便再无机会面见楚云飞。但若坐以待毙,后果同样难料……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坏消息终究传来——方副团长决定逮捕他。更诡异的是,这群人竟在团部大堂商议此事,令朱传武不禁怀疑:这究竟是试探,还是书生义气的假扣押?
朱传武内心挣扎不已。若此时逃走,情报便会被视为虚假,可证据已交给方副团长。倘若对方销毁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他额头渗出冷汗,忽然记起许平的话:情报重在处理,不必苛求完美,关键要及时。即便被误判为假,也未必影响大局。
许平虽未挑拨他与楚云飞、方副团长的关系,但三营的异常连朱传武都察觉,旁人却未必认同。方副团长与楚云飞或许坚信三营毫无问题,说服固执之人改变看法谈何容易?何况至今未能面见楚云飞,难题愈发棘手。
朱传武眉头紧锁——罢了,保命要紧。690情报已送出,若方副团长隐瞒或自己脱身,即便楚云飞怪罪也无计可施。更可怕的是,若方副团长暗中加害或囚禁,彻底掩盖情报易如反掌。排除异己的手段,那人绝对干得出来。
他攥紧衣襟,开始在屋内搜寻武器。五分钟后,竟从空荡的墙角摸到一块生锈的刮墙铁片。
窗外,监视者酒足饭饱,正打着嗝昏昏欲睡。
另一边,夜色渐深。许平刚结束巡查,小鱼儿和陆鹏便凑上来。
\"老大,王玄策的故事还没讲透呢,\"陆鹏挠头,\"一千人击溃敌军也太神了,到底咋做到的?\"
许平扶额:\"我成说书先生了?天天追着要故事!\"
小鱼儿嬉皮笑脸:\"就分析分析嘛!比如使臣被抓后,他怎么借兵破局的?\"
许平摇了摇头说道:\"史书上的记载有限,我也无法确定具体原因。这个问题需要你们自己思考,不动脑筋怎么行呢?\"
两人对视一眼,又将视线投向许平,显然希望他能给出答案。
许平挥了挥手:\"你们都经历过战斗,熟悉穿插包围战术,也懂得如何偷袭,但可能没见过真正的大规模行军布阵。\"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200人遭遇500或800名日军,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歼灭他们?正面交锋我们肯定处于劣势。\"
\"人数处于下风时,偷袭是唯一的选择,这点你们同意吧?\"
见两人点头,许平继续道:\"我们武器不如日军,必须依靠地形打近战。古人说'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就是要打乱敌方阵型,消灭指挥官。\"
\"王玄策虽是使节,却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千人对抗数万大军,关键就在于锁定敌军首领。\"
\"他事先埋伏在中游地带,待敌军经过时,仔细观察寻找对方主帅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要选择有利地形实施突袭,并通过突袭震慑敌军。\"
\"就像日军指挥部被端掉后,部队就会陷入混乱。这时再消灭几个重要 ,剩下的就只能溃逃了。\"
两人再次点头。许平解释道:\"现代战争用枪解决问题,古代则依靠弓箭。但使用弓箭需要选择合适地点,并掌握准确情报。\"
\"王玄策在被押送途中就在研究这支军队。他发现虽然叛军兵力强大, 了原政权,但统治并不稳固。\"
\"许多大臣和将领都对新政不满,加上扣押大唐使节的行为更引起恐慌。当时大唐在周边地区威名远播,这种挑衅行为很可能招致灭国之灾。\"
“当时已有畏惧之感,能死心塌地追随的不过寥寥数人。乃罪魁祸首,铲除他是必然之举。若将其麾下忠心耿耿、能征善战的将领击杀或俘获,是否会导致敌军士气崩溃?”
两人不禁点头,明白他首要之事便是做好充分侦查。陆鹏思索片刻道:“而且他清楚该打击哪些关键目标,只要持续攻击要害,就能瓦解对方?”
许平挥手道:“这些只是你我猜测。史书仅寥寥百字,具体如何执行,只能通过当时大规模战役及其他事件进行推演,方能还原 。”
二人再次点头。许平继续道:“因此,擒贼先擒王,铲除元凶,方能彻底动摇军心!”
“同时以大唐臣子自居,以此举宣告对方已被囚禁或覆灭,王朝将重建。只要大唐旗帜飘扬,敌军昔日嚣张气焰便会消散——这必是王玄策动摇军心的第二手段。”
“其一,擒获首恶;其二,宣扬旧日恩惠,铲除异己;其三,发动突袭,一击制胜。此战术可称为闪电战。”
“兵力悬殊,千人对五万。若能擒获敌首并高举大唐旗帜,足以令敌胆寒,甚至跪地求饶!”
闻言,二人相视一笑:“先祖当年何等威风!”
许平叹道:“这便是我们的强大之处。不同于某些外族只知奴役他人,我们讲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若一再相逼,必斩草除根。”
天色渐暗,许平让小鱼儿与陆鹏细化计划。他断定,即便没有自己与358团及八路联军,此事也势在必行。
唯有如此,才能延缓黑云寨危机,逐步疏散人员。剩余半月内安置上万百姓及数千战士,难度极大。
情报网拉练需隐秘进行,大规模下山易引人注目。山上藏匿人数已达极限,如何分批转移至他处,本就是难题。
许多人不愿背井离乡,即便离开深山也心存抗拒,由此引发诸多问题。许平原想加强动员,但眼下难以实现。
他计划在战局打响后,迅速利用混乱局面转移民众。必要时,一部分沿黑龙寨后方撤离,另一部分在八路掩护下迁往更偏远的山区。
虽然这部分力量有限,但至少能让那些不愿离开深山的百姓有个安稳的落脚处。
许平绞尽脑汁,在油灯下反复研究地图,不知不觉已近晚上八点。这时小头目匆匆跑来报告:\"大当家,寨子里又来客人了!\"
许平无奈地摇头。先前楚云天来蹭吃蹭喝,实则是为了商谈与八路军合作事宜——毕竟丁伟和孔捷都来过,他也要了解情况。许平托他转告新一团和新二团做好战斗准备,计划联合攻打大沽镇,以这个据点为中心对日军发起猛攻,夺取更多粮食。八路军刚走,358团不太可能这么快又来,若是派人也该是朱传武。
\"难道是黑龙寨的人?还是鬼子派来的?\"许平放下铅笔,看着眼前这个总在迎客的小头目,感觉山寨简直成了人来人往的客栈。
小头目连忙解释:\"都不是!那人说是从外地来的,非要见您不可......\"
许平皱眉心想:什么人都能随便进寨?他盯着小头目问:\"怎么放他进来的?\"
\"守门的兄弟说,他是按规矩发信号进来的,还说必须见到您才说明来意。我们怀疑可能是自己人......\"
许平暗自思忖:哪来的自己人?真要是内部人员也不会走正门,早从密道进来了。他确实在县城安插了眼线,但这些人都有多重身份。在许平看来,像电影里那种长期潜伏的专业特工根本不现实——这穷乡僻壤的,谁愿意整天啃土豆茄子当卧底?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苦日子简直让人心力交瘁。真要从中谋取利益,除非你铁了心要做大特务——比如潜伏到重要人物身边搞刺杀或窃取情报,那倒另当别论!
但现实根本没这种安排。唯有特殊历史背景下才会催生这类人,况且他们的主业压根不是当 ,而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罢了。
所谓双面 不过是个幌子,特工身份也只是表象。这些绝密人员真正要做的,是避开山寨其他成员的过多接触。他们需要保持距离,正因为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多面 !
他们的真实身份或许就是个田间老农,关键是要盯紧岗楼的动静——这座岗楼牵一发而动全身!
再比如县城药房的掌柜,平日里八面玲珑。可他的铺子正对日军家属院,鬼子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像这样的人,可能两三年都不需要回山寨一趟。
情报工作本就无需亲自传递。真正的机密往往来自无数双眼睛的观察,量变引发质变,最终汇聚成关键信息。一个人只能看到一个角度,三五个人就能拼出全貌。当所有人都察觉异常时,情报就会赶在敌人行动前送到许平手里。
提前半天、一天甚至两天掌握日军动向,就足够做好防御部署。所以超级 ?根本是子虚乌有!
听完小头目汇报,许平总觉得事有蹊跷。朱传武不可能这副打扮回来,那蒙面人又会是谁?口令倒是对得上,可浑身裹得严实,还自称来自外地——既非八路,也不是358团,更不可能是日军。
许平揉了揉眉心:\"带他去偏屋喝杯茶,我五分钟后过去。\"
待小头目退下,许平整理好文件,踱步来到侧室的观察窗前。这屋子设计巧妙,既是审讯室也能待客。透过隐蔽气窗,他看到斗篷人正焦躁不安地坐着,油灯将他的脸藏在阴影里。那人似乎又渴又累,四下张望后终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许平眉头微蹙,目光紧盯着717那只端茶的手臂。昏黄油灯下,那纤细的手腕分明属于女子。这让他心中疑窦顿生——情报工作竟落到女子身上?更蹊跷的是此人装扮如此招摇,哪像潜伏人员?倒像是专程夜闯山寨的。
\"老大?\"小头目见许平神色有异,低声询问。许平将双手拢进袖中,状似闲散地摇头:\"她与你交谈时,可辨出男女?\"
\"这...\"小头目挠头,\"虽压着嗓子,实在听不出来。\"
许平暗自叹息。朱传武迟迟未归358团,本就令人忧心,偏又冒出这等怪事。前有饕餮客楚云天,今有神秘女子,诸事纷杂却不得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