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红经验丰富,可能在东北受过专业训练,但她终究不是日本人。鬼子怎会放心让一个中国人传递如此重要的情报呢?\"
鬼子此举透露出两个关键信息:其一,他们已无计可施,只能信任可用之人;其二,此事他们并不打算完全公之于众。
即便公开,效果也未必理想,因此选择二月红实属无奈。可以预见,他们将更多地启用娃娃兵,最终走向穷途末路。资源匮乏之下,他们必将做出更疯狂的决定,但这已超出我们的考量范围。战争终将落幕,侵略者必将接受历史的严惩,那将是他们的末日审判!
何海轻笑着向众人解释:\"所谓末日审判,据传会在他们最神圣之地燃起天火,烈焰瞬间吞噬万物,温度高达数千度,无数人葬身火海。爆发的冲击波足以抹平整座城市——就像我们眼前的山头、三五八团驻地、大沽镇、八路军根据地连同周边县城加起来的规模。\"
小鱼儿、陆鹏和朱传武听得目瞪口呆,何海却正色道:\"这正是他们应得的报应!至于这审判如何降临...\"他忽然收声,因为那位女子带着随从小头目走了进来。
尽管脸上带着伤痕,牙齿也有些肿胀,但这女子精于妆容。远看仍是倾国倾城的 ,近观才能发现端倪。她没做妖艳打扮,只是简单束发,最终大方地坐在何海身旁。
小鱼儿三人不禁皱眉——军中突然出现女子确实不合常理。但未等何海开口,二月红洒脱地甩了甩长发:\"我是月亮门的二月红,江湖儿女不拘小节。以此面目相见实属无奈。\"
“既然要合作,我就该用这个身份帮你们拿下黑龙寨和县城。我已向大当家承诺过,所以才有这次会面。各位不必对我另眼相看,如何?”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点头。何海抬手示意开饭,桌上饭菜与早晨别无二致。女人扫了眼粗粝的伙食,转向何海:“大当家让全寨上下都吃这些?”
何海摇头:“这是规矩。山寨资源紧张,不知你在东北的老巢是否也这般?”
“东北的情况我不清楚,但凡是拉起武装的——管他是正规军还是我这号的——若头领大鱼大肉,弟兄们啃树皮草根,那才叫荒唐!”
二月红闻言轻笑:“您误会了。我是说您能做到官兵同灶,实在难得。”
何海正色道:“我们虽无番号,却比三五八团和八路军更贴近百姓。实话告诉你,从我这个大当家到最末等的小兵,碗里盛的都是一样的稀粥。若遇上敌军围剿,连这口粥都喝不上。”
二月红若有所思:“您是把这山头当作根基来经营?要让武装与乡土血脉相连?”
何海眼中闪过赞许。朱传武等人暗自吃惊——这女人竟能与大当家对答如流,句句鞭辟入里。
“鬼子早把这套研究透了。”二月红拢了拢鬓发,“从省城到新京,他们连三五八团这类杂牌军都摸得门清,更别说八路的官兵平等。虽不理解其中深意,但凡是派往敌后的特务,都得背熟这些条陈。”
关于其中的具体细节,他们只能凭借过人的洞察力和长期摸索来掌握。可惜的是,那批鬼子大多已撤离华夏。
\"要么返回本土,要么转战其他地区,留在华夏的鬼子势力已大不如前。\"
这番话让众人面露疑惑。许平微微颔首,目光投向二月红:\"要不你再详细说说?\"
二月红抓起面饼咬了两口,直截了当道:\"我的经历你们大概能猜到,但有些事恕难相告。能说的我自会说明,还望各位理解。\"
小鱼儿眼珠一转,笑嘻嘻道:\"红姐,你说鬼子走下坡路是确有其事,还是你的个人感受?\"
这问题显然来自许平日的交谈。许平见状满意点头——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二月红打量着这个比自己年幼许多的少年,心中颇感诧异。在场众人中,朱传武和陆鹏约莫三十出头,自己虽比他们年轻,却明显长于小鱼儿。按年纪算,许平约二十五,小鱼儿恐怕不到二十......
她将发丝撩至耳后,正色道:\"许平应该和你提过这事。就我个人观察,鬼子式微主要因其战线过长,精锐部队陆续调离华夏,很可能要应对与美丽国的战事。\"
\"作为情报搜集者,我查阅过八路军、晋绥军等多方资料。从敌军士气来看,如今的情报分析与他们早年的精准报告已截然不同。\"
二月红夹起一块土豆,继续道:\"虽非专业情报人员,但我发现他们三十年前的调查最为详尽。那时通过长期实地考察,连村落水井的细微变化都记录在案。\"
\"这种缜密作风源于百年前随八国联军入华时的侦查传统。当时他们以学者探险为名,暗中进行着系统性的情报搜集。\"
“但这种侦查进展缓慢,因为当时他们只控制了所谓的高丽地区,消化这片土地需要漫长的时间,这是第一点!”
“第二,当他们实力真正达到较高水平时,是伴随着八国联军的进程逐步提升的。这种提升与欧美列强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我不清楚这种推动具体起到什么作用,但对他们而言确实产生了强大的。可以说三十年前他们的调查能力最强,甚至十年前也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
“但现在不行了。这种衰退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许平望向二月红,摆了摆手:“你是说他们在情报调查方面已经落后了?”
二月红叹了口气:“我对他们没什么特别的看法,但从这些资料能看出,他们确实在走下坡路。原因有几个:人手不足、调查越来越粗疏。”
“此外,战争消耗对他们打击很大。一个弹丸小国对抗我们这样的大国本就不易,历史上虽有成功先例——”
“无论是元朝忽必烈还是清朝八旗,可惜他们学不会精髓!”
二月红甩了甩头发看向众人:“至于具体情况,你们大当家会更清楚。我只是从资料分析,他们在太多领域投入巨大——”
“但这些投入要么突然中断,要么半途而废。资金和物资供应都出现了问题!”
听到这话,一直沉默的朱传武和陆鹏同时抬头,露出诧异神色。二月红摆手道:“你们应该深有体会。”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鬼子实力真那么强,每年至少会发动四次扫荡,根本不会在意眼前这点粮食。为什么现在做不到?”
“早年他们的作战序列——不知你们是否经历过——据资料显示远比我们强大。但现在这种差距正在缩小。”
陆鹏忍不住插话:“这些情报按理说属于高度机密,你能接触到似乎不太可能?我不是怀疑你……”
二月红轻轻摇头:“这些都是公开信息。只要给我一摞从1937年至今的报纸,哪怕是敌方报纸,我就能分析出来。”
“比如追踪某个大型工程——可能在东北或关东地区——通过报纸就能看出建设速度的变化曲线,时快时慢。有些设施被废弃,作战计划被搁置,这些对他们影响很大!”
陆鹏、小鱼儿和朱传武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因为二月红的描述竟与许平的手法如出一辙。许平却只顾埋头啃着大葱蘸酱的大饼,对这场对话漠不关心。直到朱传武放下筷子,直视二月红问道:\"我参与过训练项目的第三层——不是怀疑你,但想知道这些本事是鬼子训练出来的吧?\"
二月红点头承认:\"确实如此。这是他们培养情报人员的特殊方法,通过观察细节变化来训练眼力。从简单到复杂,先弄乱房间再调整摆设,目的就是培养发现差异的能力。我只练到第三层,据说要成为顶级特务必须通过五层考验。\"
她详细解释道:\"第一层是最基础的,就观察普通日式房间里花瓶碗碟的位置变化;第二层会增加书本、书签等更细小的物品;到了第三层,就要在移动的物品中辨别出关键物件。至于第四层和第五层...\"她顿了顿,\"那涉及 译和任务执行时的物品管控,可惜我没机会接触。\"
许平突然擦着嘴插话:\"为什么止步第三层?\"
二月红笑着摊手:\"教我的人自己就会这么多。\"
许平意味深长地追问:\"说不定是怕你学太多呢?\"
\"我的成绩好歹中等偏上,\"二月红自信地扬起下巴,\"否则也摸不到第三层的门槛。\"
“第一层在岛国,顶尖的警察就能胜任;到了第二层,需要特务出手;而第三层,唯有真正的精英方能触及。”士淡然道。
“至于第四层和第五层,他们能完成,无非是仗着所谓‘帝国人杰’的虚名罢了!”
“信与不信,如今都已无关紧要。”
这番话令众人心生敬佩。对于许平口中这位女子——精英中的精英,多数人选择了认同。更令人好奇的是,她竟被许平视为同伴。许平轻叹一声,目光深邃:“你我交流甚少,原因有二。其一,你足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