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听说集团要启动设备二期需求啦!”
“可不是嘛,一期设备运行得挺不错,现在业务发展快,启动二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集团里,员工们对设备二期需求启动的事儿议论纷纷。这事儿确实是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集团在智能化生产的道路上又要迈出重要一步。
负责这事儿的是设备部的老王,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这天一大早,老王就召集了技术部和生产部的骨干们开会。
“各位,咱集团决定启动设备二期需求计划,这事儿可得大家齐心协力。咱们先回顾下一期设备的运行情况,看看有哪些地方还能改进,再结合现在的业务发展需求,想想二期设备得采购些啥。”老王一边说着,一边在白板上写下要点。
生产部的小李第一个发言:“王哥,一期设备运行总体挺好,但在产能方面,随着业务量增加,有时候还是有点跟不上。我觉得二期设备得在提高产能上多下功夫。”
技术部的张工推了推眼镜,接着说:“没错,而且智能化程度还能再提升。比如,现在有些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还不够流畅,要是二期能优化这方面,生产效率能提高不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老王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
“行,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接下来,咱们兵分几路,去市场上考察下先进设备。技术部重点关注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智能化水平,生产部看看设备的产能和适用性,采购部去摸摸价格和供应商的情况。”老王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会后,各部门就按照老王的安排行动起来。技术部的张工带着几个同事,跑了好几个城市,参观了不少设备制造企业。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研究设备的性能、操作界面、数据处理能力等等。
“张工,你看这台设备,数据传输速度比咱们一期的快多了,而且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一个同事兴奋地说道。
张工点点头,“嗯,是挺不错,但还得看看和咱们集团现有设备的兼容性,不能买回去用不了。”
另一边,生产部的小李也没闲着。他和同事们在各个工厂间穿梭,了解不同设备的产能情况。
“李哥,这台设备理论产能倒是挺高,可实际运行起来,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还得打个问号。咱们得找几家用过的企业,实地考察考察。”一个同事提醒道。
“对,不能光听厂家说,得自己去验证。”小李说道。
就在大家紧锣密鼓地进行考察的时候,老王却遇到了麻烦。采购部的人汇报说,有几家原本谈得好好的供应商,突然变卦了,不愿意和集团合作二期设备采购。
“怎么回事?之前不是谈得挺顺利的吗?”老王皱着眉头问道。
采购部的人无奈地说:“王哥,不知道咋回事,这几家供应商突然说他们产能有限,接不了咱们的单子。但据我了解,他们最近也没接什么大项目啊。”
老王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这几家供应商同时变卦,肯定有原因。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你再去摸摸底,看看是不是有人给他们施压了。另外,多找几家备选供应商,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老王说道。
与此同时,技术部和生产部那边也遇到了状况。他们发现市场上有些先进设备虽然性能很好,但价格高得离谱,超出了集团的预算。
“张工,这可咋办?这些设备要是能引进,对咱们集团智能化生产提升很大,可这价格……”同事有些发愁地说道。
张工也很头疼,“先记录下来,咱们回去和老王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和厂家再谈谈价格,或者找找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设备二期需求启动本是集团发展的好事,可现在却状况百出。背后到底是谁在影响供应商?集团又能否在预算内找到合适的设备?老王和各部门的同事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顺利推进设备二期需求计划呢?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他们,正面临着一场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