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十二百户流放海岛,金州卫的反对者顿时销声匿迹。春耕速度陡然快了起来。
三万亩玉米迅速播种,而且按照李四白要求起了高垄,种的又快又好。
田新作为第一个投靠的百户,如今总管屯田事务,保举他升千户的奏折已上报朝廷。
有人又要好奇了,一个萝卜一个坑,金州卫就五个千户所,李四白又没拿下别人,如何保举田新为千户?
这就是对大明军制典型误解了。卫所体系的职级,实职只占一小部分而已。其他都是两百年中,累计功勋升上来的世袭职位。
所以金州卫虽然只有五个千户所,但千户官双手都数不过来。不过只有待遇而无职位。类似现代政府的主任科员,或是正厅级巡视员。
由于高级武官越来越多,朝廷也是不堪重负。所以现在世职升级是极难的。非有大功不可能升迁。
李四白为了邀买人心,干脆在上报沙河屯田的功绩时,把田新说成负责人之一。报称新开荒地千余亩,升个千户绰绰有余了。
如此重赏之下,如今田新跟打了鸡血似的,可以说指哪打哪。春耕一结束,立刻带着八百屯军,赶来李家河开挖大砬子山。
山下则是南山铁矿的一百人,
南山高炉十余日前完工后,便被抽调来此修炼炼铁炉。
这三个炉子太过重要,以至于李四白是全程跟进的。毕竟屯田有什么不如意,来年重新再挖开就是。这炉子事关重大,要是毁了就得拆了重建。
虽说如今砖头不用花钱。但屯军管饭发补贴的粮食也不少。最主要是他耽误不起这时间。
河边工地上,李老黑李二黑忧心忡忡。和李四白讨论着转炉细节。
“四白,这个转炉炉膛温度太高,一般耐火砖恐怕受不住啊?”
转炉外型类似水泥罐车,融化的铁水放入其中,旋转过程中通过管道往罐内吹入氧气。
发明当然早期没有纯氧,所以吹入空气也行。这个罐子外壳可大可小,一般钢铁就足以胜任。
问题是炉子内衬,是直接接触铁水钢水的。时刻要承受一千七百度的高温。
“这个简单!”
李四白一听就乐了,抬手往不远处人山人海大砬子山顶一指:
“山上挖出的白石里,有质地坚硬的,粉碎后加水烧结成砖,比一般耐火砖更胜数倍!”
“有这么巧的?”
李家父子听的一愣一愣。怎么感觉这大砬子山上,怎么什么玩意都有?
肯定也有读者要发飙,觉得作者是不是太懒了,你好编也编的合理点吧?
这事还真不是作者瞎编。辽南盛产石灰石、硅石、花岗岩。砖窑周围几座小山包,虽不是大矿,确实也产出石灰石和硅石。
不信可以看看3d地图,山包上巨大的矿坑清晰可见。
李四白前世到过此地,印象极其深刻。自是知道山上除了石灰石外,应该也有伴生的硅石。
即使没有也无妨。因为西南几公里外,就有一个巨大的石灰石矿,伴生有大量硅石。
此矿大到什么程度?后世因开采过度,挖出一个宽达数里的巨大天坑。海水倒灌形成了一个人工湖,名曰天空之湖。
凡是到过此地旅游的人,想不知道都不行。因为导游会给你详细介绍一遍!
李老黑父子半信半疑,立刻亲自上山。果然发现灰白的石灰石中,混杂着不少坚硬的白石。
几人选了最纯净的矿石,捣碎烧结做了实验,果然远比一般耐火砖要强。
李二黑啧啧称奇:
“四白,你是不是从选址建房开始,就把这些都计划好了?”
爷爷和几个叔伯闻言都竖起耳朵。他们现在都有此怀疑,感觉这事有点太邪性了。
李四白两手一摊,一脸的无辜道:
“爹,你说啥呢!”
“这地不是爷爷选的么?”
众人顿时语塞,心中怀疑消散了几分。
李四白心中暗笑。其实自打他来为盐场选址。心中就有了一系列的后续计划。
他把家人带到哈斯关,附近就这块位置最好,李老黑不选这选哪啊?
闲言少叙,且说李四白整日泡在工地,每日和工匠们讨论施工细节。
总算是这些人从上到下,都已经做了好几个工程。南山铁场李家河子砖窑,几次练手之后,最普通的屯军都成了合格的瓦工。
李四白所有细节要求,都不折不扣的得到实施。半个多月后,一座巨大的反射炉拔地而起。
铁匠们也不甘示弱,数日之后就打造出一个一人高的铁罐子。两座炉子毗邻制坯车间,相隔不过数十米。
按说这个距离不近,没曾想水轮开动以后,转动速度异常缓慢,远不及李四白预期。
水轮是李大黑带人所制,见状顿时慌了起来:
“四白,水轮真材实料,这可不关大伯的事!”
李四白忍俊不禁:
“这是水力不足,和大伯您没关系…”
众人都是眉头紧锁,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那可咋办,水轮转的慢,风箱就没劲”
“到时候火力不足,怕是融不了废铁”
李四白也没想到,这条河的径流看似不小,连三个水轮都带不动。
不过这种事不难解决,李四白略微沉吟,就果断下令:
“那就筑坝吧!”
众人顿时松了口气。其实大伙都想到这办法。只是说了就显得李四白思虑不周了。
李家河子上游窄下游宽。砖厂段宽度不过七八丈,筑坝难度不高。
砖厂有的是废砖头,砬子山上又运下来许多石头。一百屯军一起肩挑车载,没用两天就截断了大河。
原本宽阔的河道骤然收紧,流速本就不慢的河水,顿时就更加湍急起来。
随着流速陡增,原本慢悠悠的风箱活塞,瞬间从小脚老太太变身百米飞人,飞快的往复起来。
李四白大喜过望:
“来人,加料!”
李家在几日前,就从卫所库房运来一批报废兵器。手下人闻言,立刻迫不及待的投入炉中。
众人忙活半天,装填好燃料和数千斤废铁后,李四白一声令下:
“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