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徐墨的声音不高,却在空旷的殿内清晰可闻。
一名身着玄甲的侍卫闻言快步入殿,单膝跪地:“大王。”
“传杨焱、杨淼,即刻入宫!”
“是!”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两道身影便出现在殿内,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红发、蓝发。
“参见大王!”二人躬身行礼,声音几乎同步。
徐墨转过身,扫过二人:“免礼。有件要紧事,需你二人速往吴国一趟。”
他言简意赅,将敬翔所报吴国朝堂暗流汹涌,以及可能发生的针对吴王杨溥的兵变风险说了一遍。
“杨溥无能,但眼下,他安稳地坐在吴王之位上,对我大乾最为有利。可有些人按捺不住,想把他掀下去……”
徐墨走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在一张空白帛书上飞快写下数行字,加盖上一方小巧的王印。
随后一旁侍从上前将帛书给于二人。
“这是本王的手令,凭此,你二人可调动潜伏在吴国都城的所有‘暗桩’。”
“遵命!”
杨焱、杨淼二人没有多言,躬身一礼便退了出去。
十余日后,吴国都城广陵,周邺与张澜、赵崇等人的“联盟”在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下,继续推进着他们的计划。
周邺虽然对那日密会中众人的心思感到厌恶与警惕,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自认心怀坦荡,是为了吴国社稷,只要最终能达成抗乾的目标,些许龌龊,他可以暂时忍耐。
而他周家在军中的威望,也确实是此次行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有他在,定能稳住局面。
他先是调动了昔日组建的数百重甲,又令几名心腹各自统兵,合三千人!
张澜、赵崇等人也果然“履行承诺”,利用各自的势力,在朝野间散布“吴王懦弱,周家忠勇,当挽天倾”的舆论。
赵霆更是利用职权,在都城卫戍的巡逻班次上做了手脚,为起事之日打开方便之门。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兵变的方向稳步推进。
山雨欲来风满楼,广陵城的上空,恰好一连几日乌云密布,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周邺选择在吴王杨溥例行召见重臣的朝会之日动手。
清晨,天色未明,三千甲士借着黎明前的昏暗时刻,悄无声息地集结于王宫数条街道之外的几处隐秘宅院中。
周邺一身戎装,目光坚定,心中默念:“为了吴国!”
辰时初,宫门开启,百官开始入宫。就在朝会进行约半个时辰后,随着王宫内一处偏殿突然冒起一股浓烟——约定信号!
周邺猛地拔出佩剑,剑锋直指王宫:“清君侧,抗强乾!随我入宫!”
“清君侧!抗强乾!”三千甲士齐声怒吼。
在赵霆安排的内部接应下,宫门守卫几乎未做有效抵抗便被缴械,周邺一马当先,率领精锐部众,直闯举行朝会的大殿。
甲胄碰撞声、脚步声、以及零星的兵刃交击声与惊呼声,打破了王宫朝会的肃穆。
宫女、内侍惊慌走避,百官在殿内听得外面喧嚣,顿时乱作一团。
端坐于王座之上的吴王杨溥,脸色有些发白:“发…发生了何事?!”
就在这时,周邺浑身浴血,手持滴血长剑,一步步踏入大殿。
他目光如炬,扫过殿内惶惶诸公,最终落在王座上的杨溥,朗声道:
“大王!臣周邺,今日冒死兵谏!乾王无道,欲亡我吴国社稷!今我吴国披坚持锐之士何止十万,岂能俯首称臣?
“请大王收回成命,整军备武,与乾国决一死战!”
他声音洪亮,一时间竟将殿内的嘈杂声压了下去。
部分官员始终不发一言,只是眼中闪烁,似乎早已知情。
杨溥久久不言,只是脸上此时正带着诡异的平静。
就在周邺以为大局已定,准备进一步逼迫杨溥下旨时,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突然地从大殿一侧的帷幔后响起:
“呵!周将军这般持剑闯殿,惊扰王驾,是要谋反吗?”
话音未落,一红一蓝两道身影,自帷幔后缓步走出。
正是早已潜入宫中,潜伏多时的杨焱、杨淼!
兄弟二人模样怪异,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二人步伐从容,径直走到御阶之前,将杨溥隐隐护在身后。
周邺瞳孔骤缩:“杨焱!”
昔日杨焱助世子杨琏诛杀徐温,他可是亲眼目睹全过程,其实力怕是不在自己父亲之下。
随后他看向一旁的杨淼,“更别说还有此人!”
杨焱双手环抱,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打量着周邺和他身后的甲士:“周将军还没回答我,是要谋反吗?!”
“胡说八道!”周邺怒斥,“我周邺对吴国、对大王忠心耿耿!此举全为社稷!你二人出现,只怕才是另有图谋吧!”
一旁的杨淼冷冷开口:“忠心耿耿,便是挟持君王,逼宫犯驾?周邺,你父周本可知你今日之举?”
“汝欲灭族乎?”
此言一出,周邺心头一震——他自然不想牵连家族!但此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休要在此妖言惑众!众将士,将此二人与我拿下!”周邺挥剑下令。
数十名悍勇的亲兵立刻扑上。
面对扑来的甲士,杨焱只是袖袍一拂,一股灼热的气浪凭空而生,那几名甲士如同撞在一堵无形的火墙上,惨叫着倒飞出去,身上铠甲发红,冒出青烟。
几乎同时,杨淼手中三叉戟微动,数道白色寒气射出,打在另外几名试图冲上的甲士脚前。
“咔嚓”声中,光洁的地面瞬间凝结出厚厚一层坚冰,将那几人双脚牢牢冻住,动弹不得,几人脸上满是惊骇。
殿内顿时一片死寂,周邺麾下的士兵们也被这手段震慑。
杨焱环视全场,最终将目光落在杨溥身上,语气笃定道:
“吴王,逆臣周邺,勾结兵部侍郎赵崇、吏部郎中王庭文、郎将赵霆等,密谋作乱,证据确凿。”
“此刻,宫外叛军已被控制,赵霆等人也已拿下。请大王下旨,平定叛乱!”
这话一出,狠狠在周邺和殿内那些参与密谋的官员心头炸响。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计划竟早已泄露,而且对方似乎掌控了一切!
杨溥此刻却显得平静:“都拿下!”
随着一声令下,殿外突然涌入大批宫廷禁卫,刀剑出鞘,将周邺及其部众反包围起来。
这些禁卫显然早已得到指令,只是之前隐藏不出。
直到此刻,周邺才恍然明白,自己所谓的“秘密行动”,从一开始就落在了别人的算计之中。
可他还想殊死一搏之际,却发现他最赖以信任的重甲士卒,此时也将刀指向他!
“哈哈……哈哈哈……”周邺仰天笑了。手中的长剑“当啷”一声掉落在地。
“吴国不该这样……”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
就在禁卫上前,准备将失魂落魄的周邺拿下之时,一个沉稳而略带疲惫的声音,从大殿的大门外传来:
“且慢。”
这个声音并不洪亮,却让所有人的动作为之一滞。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殿门处,一个身着常服、鬓角微白的老将,正缓步踏入殿内。
正是周邺的父亲,吴国军方的擎天巨柱——周本!
“父……父亲?!”周邺猛地抬头,他万万没想到,父亲会在此刻出现。
周本没有看儿子,他的目光越过大殿,直接落在了御阶之上的吴王杨溥身上。
杨溥直视过去,杨焱和杨淼见状微微挑眉,交换了一个眼神,并未阻止,只是静观其变。
他们也想看看,这位吴国军神,此刻意欲何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周本一步步走到御阶之前,与杨焱、杨淼擦肩而过,却并未理会他们。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地上掉落的长剑,又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儿子,最终,深深地叹了口气。
随后,在满朝文武惊愕的目光中,周本缓缓伸手,解下了腰间那枚代表着吴国大半兵马指挥权的虎符。
他双手托起兵符,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朝着王座上的杨溥,单膝跪地,将兵符高高举过头顶。
“老臣……教子无方,致使逆子周邺犯上作乱,惊扰王驾,罪该万死。”
周本的声音低沉,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老臣……无颜再居帅位,统率三军。恳请大王,收回兵符。老臣……愿解甲归田,以此残躯,赎我周家之罪。”
这一幕,远比周邺的兵变更加震撼人心!
杨溥却像是早料到周本会来这一出,声音平淡道:“周爱卿深明大义,孤准了!”
他一挥手,身旁一名内侍连忙小跑下去,小心翼翼地从周本手中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虎符。
兵符离手的那一刻,周本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他站起身,依旧没有看周邺一眼,只是对着杨溥再行一礼:
“老臣,谢大王恩典!”
说完,他转身,步履略显蹒跚地向殿外走去。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为儿子求一句情,也没有再看这吴国朝堂一眼。
很快,杨溥的声音再次响起。
“将逆臣周邺押入天牢,听候发落!其余参与叛乱者,一律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