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匣子村,时间才刚过七点,大部分人家的屋顶正升起袅袅炊烟融入清晨的薄雾中,将整个村子氤氲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江德花无心欣赏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美景,也不着急找张桂兰,径直回了家。
院子里,江母和三个哥哥正端着碗吃早饭。见她回来,江母立即将手中的碗放到石桌上,从盆中取出一个窝窝头快步迎上来,一边将窝窝头递给她,一边又用袖子给她擦汗,嗔怪道:
“一大早,又去哪里野了?看你跑的满身是汗,快吃了,等会把衣服换下来,娘给你搓了。”
江德花将江母的手拉下来,迫不及待的和家人分享纺织厂招工的好消息,最后她还总结道,“娘,纺织厂招工一年也难得一回,大哥今年19,刚好符合招工标准,咱们家可不能错过”
江母看着江大哥,不说话,意思就是让江大哥自己决定,家里符合纺织厂招工标准的就只有老大。
江大哥脸上的表情明显就是心动了,但想到家里的地,他又犹豫起来,“如果我去工厂,家里的地怎么办?老二毕竟还小……”
他掩饰不住失落,声音低了下去:“要不让老二去……”
江德花明白大哥的顾虑。在乡下,家里没个成年男人,很容易被村子里的混子欺负。但纺织厂的招工要求必须要身体健康,且年满16岁,二哥有残疾且今年才15岁,明显不符合标准。
为了不伤害二哥的自尊心,她语气格外遗憾:“可是二哥今年才15岁,纺织厂的招工要求必须是16岁呢。大哥你就去吧,这个机会难得,包吃包住,还有钱拿,学徒工一个月都能有12个大洋呢。”
江母看老大犹豫,知道他是放心不下家里,用少有的强硬语气道:“老大符合标准必须要去,老二虽然年纪不够,也去试试!在家里种地能有什么出息,你爹在世那会常说:年轻人还是要多出去看看,以后才能经得起事!”
“家里的地直接租给村里人,我们收点粮食就行了,你们不用操心。”说完,江母就目光灼灼盯着江大哥,等他点头同意。虽然她是长辈,但乡下规矩,家里的大事终究得要家里的男人做决定。
江德福放下碗,围着江大哥上蹿下跳,激动不已:“大哥,你去吧,纺织厂就在我们学校旁边呢,以后你来看我们也方便。”
最后,江大哥拗不过家人的劝告,终于决定带着老二一起去试试。
江德花开心的差点跳起来!“那你们赶紧去换衣服,娘,您帮着给大哥、二哥拾掇一下,穿的整齐点,胡子也刮刮干净。记得带好户籍本。等会在村口大树下碰头,我先去桂兰姐家了。”
说完,她就兴高采烈的往张桂兰家跑去。
来到张家院子外,就看到张桂兰正端着饭碗追在一个胖墩墩的小男孩身后。那男孩一边跑一边回头做鬼脸。
张三叔端着大海碗坐在院里的树荫下“吸溜吸溜”的喝着稀饭,偶尔抬头看着儿子,脸上是藏不住的溺爱。
张三婶一脚踩在石头上,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死丫头,一点用都没有,让你喂个饭,这都多久了,家里一堆活计,你就这么耗着,故意的是吧。哎哟哟,你小心点,不要撞到你弟弟……”
江德花满腔的热情顿时凉了半截,她都听到张桂兰肚子里传来的雷鸣声,明显是没吃饭,追着弟弟的腿都在打颤,父母却无一人在意。
更让人沮丧的是,张桂兰不是一个人,这个年代还有很多很多张桂兰,她们甚至不被当作人,在家被压榨,出了嫁还要被吸血。
回过神,她瞅准时机一把推开院门,一把抓住张承宗,扬声笑道:“三婶,我帮你抓住承宗了,桂兰姐,你赶紧过来给承宗弟弟喂饭,一大早的可不能饿着咱三叔三婶的宝贝疙瘩”
小胖墩被江德花钳住身体,顿时不乐意了,手脚乱蹬,江德花也不是好性的,手上的力气加重,掐的小胖墩不得动弹。张桂兰小跑过来,感激的跟她道谢,小胖墩似乎察觉到到江德花身上不好惹的气场,收敛了脾气,老实下来,乖乖的跟着张桂兰吃起饭来。
儿子突然变得乖巧,张三婶子反倒是抽风起来,张嘴就是嚷嚷:“德花啊,你轻点,可别把我家承宗弄痛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张三叔开口制止道:“臭婆娘,胡咧咧啥?德花可是俺们村的文化人,不是那不懂事的。”他话头又一转,对江德花皮笑肉不笑道:“不过德花啊,三叔要说一句了,饭点可不兴往别人家里跑。”
江德花在心中狠狠翻了个白眼,脸上笑的很是客气,“三叔,看您说的,这不是城里纺织厂招工,一个月8个大洋呢,我就想着桂兰姐今年不是17吗,刚好符合要求,就赶紧来告诉一声”
张桂兰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德花”
张三叔听到有8个大洋,脸上的笑容也真诚几分,“是吗?有8个大洋,你叔和婶子能不能去?”
江德花详细的说了招工要求,张三叔得知自己不符合要求,也不生气,而是将儿子从张桂兰怀里拉出来,轻声细语哄道:“乖儿子,你姐姐要去挣钱了,让你妈给你喂饭,好不好啊。”
接着,他转头,和颜悦色对张桂兰道:“既然这样,桂兰,你赶紧进去梳洗,换衣服。”
张桂兰一脸受宠若惊,又跟江德花说了句,飞快冲进屋收拾。
最后,他恶狠狠的瞪向张三婶,呵斥道:“干什么,还要我过去请你,赶快过来给儿子喂饭,你一天懒死得了。”
江德花看着张三叔变脸,只觉得像一出戏似的,这人真是善变啊,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刚刚女儿被骂他就冷眼旁观,如今见女儿能赚钱了,就变成慈父了。
不消片刻,张桂兰就收拾利落,走出来。张三叔嘱咐了两句好好表现,就挥手让她们离开。
江德花带着张桂兰赶到村口,江家人早就等在这里了。
江母正慈爱的帮江二哥整理衣领,轻柔的摸了摸他的头,“老二,你年纪还小,如果这次没成功也不要紧,娘已经和村头的木匠说好了,你年底就跟他学习木工。”
江二哥重重的点点头,站到江大哥身边,见张桂兰和女儿回来,江母又叮嘱几句,这才目送几人离去。
一行人紧赶慢赶来到纺织厂,门口已经有几人领到了报名表。门卫见江德花,赶紧招呼几人到传达室,听说他们有三人报名,他直接抽出三张报名表递过来,“小丫头,速度很快嘛,给,三张报名表,好好填写。”
江德花帮着三人填好报名表,又向门卫请教了面试的问题,最后才目送三位哥哥姐姐进去面试。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江德花心里七上八下的,桂兰姐和大哥应该没问题,但自家二哥是哑巴,如果刷下来,二哥肯定很伤心。
结果也不出所料。张桂兰被分到粗纱车间,江大哥被细纱车间录取,江二哥没有悬念的被刷下来。
其实只要身体好,即使年纪差点也是可以录取的。还好,纺织厂的面试官人心善,给江二哥的拒录理由是他“年纪不够”,而非残疾。因此,江二哥虽然失望,却没有预料中的伤心难过。
两位门卫也按照约定,给张桂兰和江大哥做了担保。他们没有要大洋,而是让江德花用野物来抵,15只野物外加一背篓野菜,刚好抵扣10个大洋的担保费。
江德花自然求之不得,省的她还要顶着大太阳,背着一堆东西去市场摆摊受罪。
回去路上,张桂兰主动提出,第一个月工资发了就把担保费还给江德花。江德花并没有推辞,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她很清楚。
回家后,江母为了宽慰二儿子,第二日就领着他去了村头的张木匠家,也不知说了什么,张木匠同意收下江二哥。
几天后,江家办了正式的拜师宴,江德花还特地去山上打了一头小野猪给二哥当作拜师礼,喜的张木匠开心的见牙不见眼。之后的日子里,张师傅几乎是手把手教江二哥木工手艺。
没两天,江大哥和张桂兰也在两家人的期望中,进入了纺织厂,开始崭新的工人生活。
这个夏天,江大哥、江二哥、张桂兰,还有村子里跟着江德花读书认字的女孩们,命运悄然转向。
许多年后,他们依然会清晰的记得,这个闷热却充满希望的夏天,如何改变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