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某座数据中心内,林晚正盯着屏幕上一条刺眼的红色警报。

系统标记出一个怪异的直播间:位于川西高原上的一座牦牛奶站,连续三十天交易额为零,但后台数据显示,它每天雷打不动地直播两小时,观众留存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这串数据就像一根无法插进齿轮的木棍,让整个商业逻辑模型都发出了尖锐的怪声。

她点开直播,画面并非预想中的带货场景,而是一扇结了霜花的窗户,模糊了窗外雪山的轮廓。

镜头固定不动,唯一的声响,是偶尔从画面外传来的、极富节奏感的“呲——呲——”挤奶声,伴随着牦牛偶尔低沉的哞叫声。

没有主播说话,没有商品链接,只有这近乎单调的背景音。

林晚皱起眉头,调取了观众画像。

下一秒,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批黏性极高的“观众”,既不是高原风光的爱好者,也不是寻找助眠白噪音的失眠者。

他们的Ip地址,惊人地集中在全国各大城市顶级医院的周边。

她点开留言区,没有催促上链接的评论,只有一行行简短而滚烫的文字:“听着这声音,就像我爸还在家里准备早饭。”“妈妈,再撑一下,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这声音,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没那么慌了。”

一股电流从林晚的脊椎窜上大脑。

她瞬间明白了,这不是一场失败的商业直播,而是一个成功的“信用”样本——一个不以交易为目的,却能提供巨大情绪价值的场域。

她立刻终止了系统即将自动关闭直播间的指令,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在后台算法的深处,破天荒地建立了一个新的评估模型。

她没有称之为“情感维系”或“用户关怀”,而是输入了三个冰冷又滚烫的字:“非功利信用体系”。

那天夜里,她罕见地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片广袤无垠的麦田里,风吹过,麦浪起伏,却没有任何声音。

醒来后,她打开工作日志,在“非功利信用体系”下,又新增了一个子指标:“沉默陪伴值”。

她在日志的最后写道:“当直播不再是为了卖货,才真正开始治愈。”

这份附带着梦境的报告,被加密发送到了集团战略研究部。

周执收到报告时,正在湘西的盘山公路上颠簸。

作为集团的冷链物流专家,他此行的目的是调研无人机配送在偏远山区的可行性。

在周执看来,林晚的报告有些过于“唯心”,但他还是把“非功利信用”这个词记在了心里。

当他的越野车停在村口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没有快递点,没有代收站,只有一个由村民自发组成的“信用脚力队”。

每天清晨,队员们会根据村里公告板上的互助积分,轮流背上几十斤重的货筐,步行十里山路,将从镇上取回的包裹挨家挨户送到乡亲们手中。

随行的技术员嗤之以鼻:“太原始了,这效率能有多高?”

周执没有立刻反驳,他调取了该地区近半年的物流数据。

结果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村落的快递退货率,仅为全国行业平均值的十分之一。

他拦住一位刚送完货、满头大汗的年轻队长,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队长憨厚地一笑,拍了拍胸口:“我们这儿,认的是人,不是那个快递单号。张大爷的降压药不能断,李婶孙子的奶粉不能等。送的不是货,是人情,是信誉。谁会退这个?”

周执原计划在报告中大书特书无人机矩阵的部署方案,但在村里住了三天后,他撕掉了原来的草稿。

返回总部的总结会上,他没有展示任何复杂的技术图表,而是播放了一段手机录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地接过年轻人送上山的药盒,然后不由分说地拉着满身泥土的年轻人坐下,从灶膛里捧出一碗热气腾腾的腊肉饭。

镜头外,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笑声。

视频播放完毕,会议室一片寂静。

周执关掉投影,沉声说道:“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后一公里,它应该有温度。”他在报告的标题上,写下了他的最终结论:“人际链优先原则——在强信任关系的熟人社会,技术必须退后一步。”

周执和林晚的报告,最终都汇集到了秦念慈的案头。

她正在整理集团年度文化项目“百村百声”的成果展。

这个项目旨在收集中国乡村最真实的声音。

她收到的大多是各地的方言、山歌、农作号子,直到她打开一个匿名的音频文件。

文件里,是长达十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唯一的背景音,是几不可闻的呼吸声和纸张被小心翼翼翻动的声音。

秦念慈几乎要把它当成错误文件删除,却看到了附带的一行文字:“这是我爸爸每天晚上记账的时间。他不识字,用画圈画杠的方式记,但三十年来,家里的每一笔收支都对得上。他说,账不能乱,乱了心就乱了。”

秦念慈在那片沉默中,听到了比任何号子都更雄浑的力量。

在最终的成果展上,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评委都大跌眼镜的决定:她将这段“无声之声”放置在了展厅最中央的位置,用最好的音响设备循环播放。

无数参观者驻足于此,一开始困惑,继而从解说牌上读懂故事,最终陷入长久的沉思。

评审会上,有专家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提议应该找到那个最初在侗寨用陈米创造奇迹的沈昭岐,为他立传,将他的事迹作为集团的信用标杆。

秦念慈却轻轻摇了摇头:“传记会神化一个人,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光源。”

最终,这场引发了巨大社会反响的展览,被命名为《他们这样活着》。

展出的不是某个英雄,而是三百个普通农人日常生活中关于信任、坚守和尊严的声音切片。

展览闭幕那天深夜,秦念慈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你没有写他的故事,却让更多人讲出了自己的故事。谢谢你。”

秦念慈知道这短信来自谁。

她没有回复,只是默默地将它保存了下来。

而那个故事的源头,沈昭岐,此刻正潜伏在酷热的华南荔枝林里。

时值采摘高峰,本该是丰收喜悦的季节,果农们的脸上却布满了愁云。

几大电商平台为了抢占“第一口鲜”的噱头,疯狂压价竞拍,逼得果农们不得不提前采摘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涩果实,用催熟剂应付上市。

品质下降,口碑受损,形成恶性循环。

沈昭岐什么也没说,只是应聘成了分拣队伍里的一名临时工。

他沉默地工作,手脚麻利,很快赢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在一个深夜,他趁着无人注意,将一整批他白天悄悄分拣出的、明显是提前采摘的果子,混入到了准备发往一线城市的“精品果”箱中。

但他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他在每一箱的标签背面,用难以察觉的笔迹,精准地写下了这批果子的真实采摘时间——“离自然熟成,尚差三天。”

这批货如期上市,迅速被那些味蕾挑剔的城市消费者识破。

“今年的荔枝怎么又酸又涩!”愤怒的投诉电话打爆了平台客服。

然而,当一位较真的买家无意中发现了标签背后的秘密并将其发到网上后,舆论瞬间引爆。

愤怒的声讨,第一次没有指向果农,而是对准了整个“抢鲜营销”的产业链。

“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这条评论被顶上了热搜。

眼看时机成熟,沈昭岐顺势将他早就准备好的、记录了整个压价、早采、催熟过程的完整溯源视频,匿名发布到了网上。

黑幕被彻底揭开,舆论的怒火烧向了各大平台。

数日后,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多个电商平台被迫修改规则,增设“自然熟成周期”选项,允许并鼓励果农自主标注,将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风波平息后,沈昭岐悄然离去,如同他悄然到来。

只是在果园的围栏上,多了一块他随手钉上的木牌,上面刻着几个字:“慢一点,才甜。”

这块木牌的照片,连同湘西的腊肉饭、川西的挤奶声、展厅里的沉默,最终都化为一份份报告,呈现在集团总裁秦知语的面前。

在年度战略会上,面对一群激烈的反对声,秦知语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集团将全面退出所有农产品的直接销售业务,转型为只提供技术、物流、数据支持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一位资深董事猛地站起来,涨红了脸:“秦总!放弃渠道,就等于放弃了权力,这是自断臂膀!”

秦知语没有辩解,只是平静地在巨大的屏幕上播放了最后一段视频:闽北竹乡,暴雨倾盆,一群孩子却毫不担心自家晾晒的笋干。

他们熟练地搭建起一种独特的通风竹架,自信地对着镜头喊:“雨再大,我家的笋也晒得干!”视频的最后,浮现出一行小字:“技术专利来自邻村分享,无偿。”

秦知语关掉视频,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我们曾经以为,掌控渠道就是权力。现在我们才懂得,真正的力量,是创造一个能让人敢于说真话、敢于分享、敢于信任的环境。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卖掉那些笋干,而是确保那个通风架的专利能被更多人知道,确保孩子们在说‘晒得干’的时候,有十足的底气。”

会议结束,喧嚣散尽。

秦知语独自一人走上集团大厦的顶楼天台,风吹动着她的衣角。

她打开私人终端,调出那个她尝试发送了无数次的号码,最后一次编辑那条短信:“不必回来,你早已到处都在。”

她点了发送。

这一次,屏幕上没有显示发送失败的红色感叹号,而是弹出一行小字:“信息已发送。提示:接收方设备已离线超过365天。”

她终于释然地笑了,望向被晚霞染红的城市天际线,轻声说:“那就让我,变成你走过的路。”

而就在此刻,千里之外的粤西山区,一户果农正围着一部旧手机,兴奋地对着视频里的竹架结构,学着搭建能让自家百香果不怕阴雨的通风架。

屋外,雨声如注。

同一时间,一列绿皮火车正轰鸣着穿越山海关,朝着北方无垠的黑土地驶去。

车窗边,一个身影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

南方的葱郁与湿润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广袤、深沉的厚重。

他的手机始终保持着离线状态,屏幕上只有一张照片——那是一只孩子们送给他的、小小的铁锅模型。

列车广播响起,前方即将到达的,是广阔而沉默的东北平原。

与南方那些需要耐心和技巧去解开的人心纠葛不同这里的规则,将由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力量书写。

一个全新的、更为宏大的挑战,正在地平线的尽头,等待着他。

四月的风,还带着东北黑土地未散尽的凉意,吹在沈昭岐的脸上,像是某种粗粝的提醒。

他蹲在田埂上,像一块沉默的石头,看着不远处那场几乎演变成闹剧的对峙。

合作社新引进的德国智能播种机,此刻正安静地趴窝在地头,像一头搁浅的钢铁巨兽。

负责人张万金正涨红了脸,对着一群焦急的社员挥舞手臂,唾沫星子横飞:“我说没事就没事!德国人的机器,还能有错?就是今年倒春寒,地还没缓过来,过两天准保出苗!”

他的话音未落,一个清脆但坚定的声音便切了进来。

“张叔,地没缓过来,机器就不会报警吗?”

人群分开,一个穿着蓝色工装、扎着马尾的年轻农妇走了出来,手里攥着一部半旧的平板电脑。

她叫李杏儿,是社里第一个学会操作那台智能农机的技术员。

张万金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杏儿,你别在这添乱!这关系到咱们社的脸面,关系到年底给投资人的报告!”

“脸面?”李杏儿举起平板,屏幕亮光照亮了她倔强的脸庞,“老沈说过,翻了车,更要亮底盘。车都翻沟里了,咱们捂着盖着,是想让里面的人憋死吗?”

话音一落,全场寂静。

那个久未被提及的名字,像一道微弱却不容置疑的电流,穿过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不等张万金反驳,李杏儿已经划开屏幕,将原始作业数据投屏到农机自带的显示器上。

“大家看,这是机器记录的土壤湿度,全程低于预设值的百分之十五。机器误判了板结层下的真实湿度,导致覆土太深,种子根本拱不出来。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咱们对新伙计的脾气还没摸透!”

她没有停下,而是从地里挖出一块土,又从旁边未播种的地里挖出一块,现场用简易设备进行水分对比,整个过程通过她的手机进行了全程直播。

镜头前,两份土壤样本的颜色差异肉眼可见。

张万金的脸从铁青变成了煞白,他以为会等来社员的怒火和谩骂。

然而,人群中却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后的骚动,不是愤怒,而是某种奇异的兴奋。

“妈的,我就说感觉不对!”一个老农一拍大腿,“杏儿,快说说,现在咋补救?”

“对,赶紧的,这损失得咋整?”

李杏儿深吸一口气,大声道:“补救方案我已经做出来了,需要立即进行浅层旋耕,重新播种。损失是肯定的,但这笔学费,咱们得交得明明白白!我建议,从今天起,咱们社每天直播耕作日志,把所有操作失误和参数偏差都挂出去,让大家伙儿一起监督!”

这个疯狂的提议,非但没有引起恐慌,反而像一颗火星掉进了干草堆。

三天之内,周边八个村庄的合作社竟自发响应,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失误公开联盟”,每天的傍晚,各个村头的喇叭里不再是广播通知,而成了“王家村三号地施肥过量,预计影响百分之三产量,已采取灌水稀释措施”、“李家屯育秧棚温度偏低,出苗率下降,现已加盖双层保温膜”的“失误播报”。

沈昭岐在田头听完了全程,一言不发。

夜里,他独自一人走进村边废弃的仓库,借着月光,用一块尖锐的石头在地板上刻下了一行字。

“承认错,才是丰收的开头。”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仓库时,那行字已经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上百张连夜拓印出来的海报,那句朴素的话,贴满了整个农业示范区的电线杆、墙壁和拖拉机的挡风玻璃上。

几乎是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科技园区内,林晚的眉心拧成了一个结。

她盯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信用评级数据,一个诡异的现象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系统里,十几个位于偏远山区的农业站点,“信用评级”在过去一个月内持续攀升,但后台交易记录却是一片空白。

没有订单,没有物流,评级却如同坐上了火箭。

技术团队排查了三天三夜,排除了所有黑客攻击和系统漏洞的可能。

直到一名实习生,通过社交媒体的蛛丝马迹,拼凑出了真相。

“林总,他们在……线下交易。”实习生指着一段模糊的手机视频,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这些村子,正互派代表,坐着绿皮火车去对方的产地暗访。他们自己取样,自己送到县城的检测中心,然后把检测报告贴在村口的‘民间监督墙’上。他们管这叫‘农人版纪检委’。”

林晚看着视频里那些朴实的脸,他们拿着一纸检测报告,比拿到一份巨额订单还要兴奋。

她本能地想启动公司的规范化流程,将这种“原始”的互信模式纳入线上体系。

可就在她准备下达指令时,另一组数据被呈了上来。

“林总,这是追踪到的数据显示……所有参与互查的村落,其产品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的客户复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林晚的手指停在了键盘上。

她沉默了足足五分钟,然后删除了刚刚写下的指令,转而打开了算法的核心架构。

她在复杂的信用模型里,郑重地增设了一项全新的参数:“横向监督加分项”。

当晚,她给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内部信,信的结尾这样写道:“当农民开始监督农民,意味着算法和资本都鞭长莫及的地方,信任,已经自己长出了骨头。”

而在京城,国家农业标准修订会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像一块铁。

周执站在发言席上,平静地提出了他的议案:在农业合作履约标准中,增加“人文履约条款”。

“荒谬!”一位白发苍苍的权威专家敲着桌子,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周执,我们是在制定国家标准,是法律!你现在要把‘情绪’写进法律里?今天浪大不大,明天心情好不好,这种东西怎么量化?怎么执行?”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执身上,带着审视和怀疑。

周执没有争辩,只是打开了投影,播放了一段录音。

录音里是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带着浓重的海腥味:“订单收到,货备好了。今天浪大,但网满,放心。”

录音播完,周执放出了一张数据图表。

图表的主角,正是这位来自东海渔村、每次签收电子回执后都要手写一张纸质标签并拍照上传的老渔民。

三年来,他的履约数据清晰地显示,退货率全平台最低,客户忠诚度全平台最高。

“各位专家,”周执的声音在寂静的会场里异常清晰,“你们要的稳定性,要的可预测性,就藏在这句‘浪大,但网满’里。这句看似情绪化的话,传递的是经验、是自信,是对未知风险的提前告知和最终承诺。这比任何冷冰冰的‘保证准时’,都更值得信赖。”

全场鸦雀无声。

最终,条款高票通过,经过讨论,被正式命名为“沈氏弹性原则”。

散会后,那位之前言辞激烈的白发专家走到周执身边,低声问:“这个……提出这个概念的人,现在在哪?”

周执的目光投向窗外,那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他轻声说:“他不在任何具体的地方。他在所有愿意说真话的人嘴里。”

与此同时,秦念慈启动了一项被内部称为“焚舟计划”的工程——去中心化记忆工程。

她的指令简单而决绝:销毁所有关于沈昭岐的个人影像资料,包括秦家私藏的、被视为珍宝的那些早期采访录像带。

团队成员一片哗然,无法理解这一釜底抽薪式的举动。

秦念慈没有解释,只是在档案馆的放映厅里,播放了一段由团队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村民自制短视频。

视频里,是二十个操着不同方言的农民,背景有西南的梯田,西北的戈壁,东海的渔船,东北的黑土。

他们对着镜头,用各自的乡音,说着同一句话:“雨再大,我也晒得干!”“风再猛,咱的棚也扎得牢!”“路再烂,这果子保准给你送到!”

背景各异,语气却惊人的一致——那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性时,坦然而坚定的承诺。

“看明白了吗?”秦念慈关掉视频,环视着她震惊的团队,“当一种精神,能被所有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时,它就不再需要唯一的、权威的源头。我们要保存的不是那个人,而是这个正在发生的现象。”

工程完成后,档案馆的入口处立下了一条新规:今后收录的每一份田野录音、每一段纪实影像,必须匿名或以集体名义署名。

闭馆的深夜,秦念慈独自坐在空旷的展厅中央。

她闭上眼,仿佛能听见四面八方传来无数细微的低语,那些质朴的、坚定的承诺,像是整片大地都在用自己的方言,轻轻诵读着同一句话。

而那个被所有人寻找、记忆、甚至神化的人,此刻正在他最初退圈的那个城市郊区,租下的一片荒废苗圃里。

沈昭岐没有直播,没有宣传,甚至断绝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

他只是日复一日地锄地、育苗、修剪枝叶,用笔记录下每一天的天气、温度和土壤的变化。

他的沉默和专注,渐渐吸引了附近一些无所事事的失业青年。

他们抱着好奇前来,却被他那种与土地融为一体的宁静所打动,开始笨拙地向他请教种植技术。

沈昭岐从不自称老师,对每一个问题,他都只说:“我也不确定,咱们一起试试。”

半年后,这片荒地长出了第一批鲜嫩的有机蔬菜。

没有精美的包装,只有一个个手写的标签贴在菜捆上:“劳力:四个迷茫的人;天气:连续三日阴转晴;承诺:若不好吃,下次来免费拿。”

这个被他们戏称为“试一试农场”的项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通过口口相传,在短短几个月内蔓延至全国十三个城市。

而沈昭岐,则在农场走上正轨的某个清晨,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卷起铺盖离去。

人们在打扫他住过的简陋小屋时,在床板底下发现了一张揉皱的半页残稿,上面只有一句话。

“我不是光,我只是教会别人怎么点灯。”

秦知语轻轻合上了最新一期的《乡土之声》杂志。

封面是一张巨大的拼接图:西南烧得通红的铁锅、西北削得锋利的竹片、东海颠簸的渔船、东北肥沃的黑土……各地农人手中举着各自的标签,上面写着不同的话,却有着同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文章的标题是:《他不在了,但我们都在替他说》。

她走出办公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楼下的广场上,不知何时聚集了一群年轻人,正围着一个简易的直播架,七嘴八舌地练习着用各自的方言叫卖着家乡的特产。

那语调,那神态,熟悉得让她心头猛地一颤。

她转身想走,身后却传来一个清亮的喊声:“秦总!”

秦知语回头,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兴奋地朝她跑来,眼睛里闪烁着未经世故的光芒。

“秦总!我们想,我们想建一个‘普通人主播学院’,不教话术,只教怎么说真话。您……您支持吗?”

她看着那双明亮的眼睛,像看到了无数正在被点亮的灯火。

沉默片刻后,她终于微笑着点了点头:“去吧,按你们的方式去办。”

就在她转身的瞬间,遥远的滇南边境,崎岖的山路上,一台被草绳绑在牛背上的手机,随着黄牛的每一步颠簸,自动开机进入了直播模式。

镜头在剧烈地晃动,画面模糊不清,只能看到掠过的绿树和蓝天。

几秒钟后,一个沙哑而吃力的声音,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从手机里传了出来,成了直播间里第一句,也是唯一的开场白。

“今天……风大……但我还在。”

这场由一个人的离去而掀起的巨浪,正以无数微小却坚定的水滴形态,重新浸润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没有人知道,在最初那片喊出“亮底盘”的东北黑土上,一场更大规模的“承认”,正伴随着第一缕回暖的春风,悄然酝酿。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汴京小食堂Dan与落下遇见你,何其幸运潇洒小道士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救驾女帝被流放,爆兵成皇你哭什么?被系统砸脸后,我与钟离互换身体崩坏三:【我的系统有问题】快穿:把冷情佛子诱拐回家李青踏上修真途重生怒甩前夫,给崽亲父王腾位置我是魔法学院柔弱的白月光学妹黑化后,小叔叔被我虐到心碎斗罗V:开局被千仞雪看上,小舞要贴贴佛系大小姐穿越古代悠闲生活快穿之好男人修炼指南奥特大剪辑:盘点光之国裂开了!嫁妖夫,算了,凑合过吧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学法律的算命大佬,很常见吧?我下山娶妻,清冷师尊失控了天降崽子!霸总追妻带娃弃后她在现代活成顶流我在崩坏转生成芽衣弃妇掉马后,怒打渣男脸!疯批帝姬嫁给摄政王后雄起了魔瞳修罗穿越星际,我娶了帝国最强o斗罗:重生教皇,多子多福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恋爱脑醒悟,我竟成了总裁夫人!白月光身份曝光,禁欲祁总跪碎膝盖断亲单开族谱,柔弱表小姐不好欺小财迷只想躺平,霍少的摆烂甜妻异世:没灵气咋修真快穿之我在狗血虐文当女主网球王子:龙马的姐姐在冰帝睡前故事嗯哼!我家超市通三千位面重生之冷面王爷的娇俏王妃穿越到星际成神彼岸花与雪莲花灵魂摆渡:我师傅是九叔灵气复苏别逞强,我是外挂贩卖郎!末世屯物资摆脱圣母诅咒婚女重生自救指南快穿:所有人都爱绿茶美人凹凸世界之与美好失之交臂让你去挖矿,你却成了夜之城的王总裁,有四个萌娃说是您家崽儿
爱看读书搜藏榜:勇者队伍里的普通人穿越成废柴,驭万兽,瞳术定乾坤九转归幽地狱病院咒术回战:我成了五条悟的姐姐浅风不及你情深次元:我只是一个路过的赛亚人!骑士君的非凡之路诸天影视莽夫开局欢乐颂开局大宗门,我却意外成了散修太子妃手握空间踏仙路觉醒变异植物系,她在末世横行了毕业了好好爱照进深渊的月亮幽冥之契逆天,影后视后全是我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述录说你私生子命贱,你带七个老婆造反?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重生赶海文里,我是路人甲快穿年代:拿下病娇反派生崽崽啦人在娘胎,我邦邦给女帝两拳穿越魔法纪元之至尊女法皇禁墟迷城国运强不强,全看宴姐浪不浪!正道诛天诸天修行,从功夫开始爱在梦里等花开少年歌行之不染凡尘遥知殊途神罚圣域:铁子的武神之路离婚当天,慕小姐改嫁前夫死对头君乃天上客穿成妖族太子后,美人师尊日日宠三生瑾瑜四合院之成就非凡男人三十,成功逆袭重回身体后,靠着现代科技鲨疯了斗破:我可以加点修行快穿:一本爽文中的爽文你我,一别两宽穿越1960四合院钓鱼又打猎穿书七零,捡个便宜老公宠到底约战里的咸鱼修仙重生之太子妃她是京城首富重生九零好时光山河与你皆安好NBA:开局一张贾巴尔模板卡死对头他非要做我道侣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我在现代振兴道门滨津市第十三中学虚空那片无量海源道龙宇洪荒劫纪华夏英雄谱少林龙隐录系统绑定:我在虐文里当救世主冰痕之门九界说书人:一张嘴翻覆三千大劫从巴黎弃子到三狮队魂侠客烽火传我在诡域世界问道修仙万域吞噬主绑定现实游戏,我成了唯一玩家!禁区罪证跑进奥运重生2008,这波我要起飞!蚀碑者重生清河记住猪圈的小男孩丝路万里驼铃被坑进最穷仙门后我靠败家飞升!写小说谱神曲,世界喊我文祖爹!影视?顺风顺水道之恒道锦衣天下名诸神烙刑:大圣破界印特摄盘点开局揭露骑士破格战力一年一二三等功,牌匾送家倍长脸误闯天家!暴君恋爱脑?那没事了1910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高武:觉醒MAX天赋!射爆一切无敌三人组,专业打劫1万年秋叶玄天录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喂饱那个活阎王红楼春无限技能,开局吓哭S级天骄【综特摄】求求放过魔斯拉吧我竟偷走了Faker的人生针途怨念回廊:无尽恐怖血色权力原神:我在提瓦特升级打怪永夜刀语凡鳄修仙传谍战风云:从暗杀开始变强全民坟场:我挖坟挖出一个地府七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