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八点不到,瞿子龙已经晨练回来,换上了一套农场劳保工装。
刚一推开门,就看见西坡总负责人胶把钳、鲁智深,以及安纤雪和瞿子晴都已等在门外——清一色穿着工装,显然作为集团高层,这样的集体活动谁也没有缺席。
吉普车一路驶向西坡后山,才刚近田边,就看见早已聚集了四五十名工人,个个精神抖擞、有说有笑。
王大山一看见瞿子龙几人走近,立刻挺直腰板,朝工人们高声喊道:“稍息!立正!报数!”
工人们虽然动作略显参差,却个个兴高采烈,嘻嘻哈哈地完成了这略带仪式感的流程。
王大山小跑至瞿子龙面前,声音洪亮:“报告瞿总!西坡农场应到四十三人,实到四十三人,请指示!”
瞿子龙点了点头,向前一步,目光扫过一张张质朴而充满期待的脸。他简短致辞,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辛勤付出,并当场宣布:“农忙期间,每人额外奖励两百元现金!”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紧接着,安纤雪走上前,以她清亮的声音主持起采收竞赛:“现场自行组队,四人一组,第一名小组集体奖励一千元,第二名八百,第三名六百,其余各组也可获得三百元参与奖。”
她话音刚落,人群瞬间“炸”了。他们每个月领着四十元的工资,已觉得生活有了着落,而从没想过一季农忙竟能额外拿到如此丰厚的奖金——尤其是第一名,那几乎是一年工资的总和!
瞿子龙举起系着红绸的锄头,在一片鞭炮声中挖下第一锄。
霎时间,各组如离弦之箭般冲进各自片区。
大家挥汗如雨,顾不上抽烟喝水,一心只想把第一名争到手。
西坡的土豆或许是土地肥沃的原因,或许是顾墨帆说的灵气滋养缘故,真的很牛逼,一棵根茎下就挂着十多个果,大的真有海碗大,小的也有拳头大小。
胶把钳、鲁智深、安纤雪和瞿子晴也组成一个“办公室组”参与参赛。主要表现与民同甘苦的形象。可这些久坐办公室的人哪是田间好手的对手,不到半小时就被远远甩在最后。
只有瞿子龙悠闲地坐在树荫下,抬着化为手机刷视频津津有味。刷到精彩处,还忍不住“好好...厉害”的叫,刷到搞笑段子就“嘿嘿”笑出声。
工人们远远听见,还以为瞿总在为大家鼓劲,干得越发卖力。
五月的太阳很毒,还没到十点,安纤雪就被晒得头晕目眩,瞿子晴也只多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两人终于败下阵来,坐到瞿子龙身边休息。
瞿子晴一边擦汗,一边忍不住问:“老三,你为什么不像其他分厂那样给农场也搞股份分红制?”
瞿子龙无奈地摇摇头:“不行。农场能经营到什么时候,还说不准呢。”
这话一出,不仅安纤雪和瞿子晴愣住了,连刚刚走过来的胶把钳和鲁智深也面露不解。
瞿子龙解释道:“西坡这一万多亩地,眼下看着不少。可你们也看得出来,虽然才八六年,但全国改革开放已经启动,每天都在变化,新工厂、新企业层出不穷。
我估计用不了十年,整个西坡——包括我们脚下这片田——都会变成厂房、公司,发展成成熟的工业区。到那时,农场这些股份怎么处理?所以现在只能尽量用现金补偿这些辛苦付出的兄弟姐妹。将来万一农场经营不下去,就把大家妥善安排到其他单位,也算有个交代。”
四人闻言恍然大悟。瞿子晴继续追问:“三儿,你觉得这里真会变成清江的工业区?”
瞿子龙目光坚定:“当然。清江没有旅游资源,也搞不了特色产业,县里想发展,工业是唯一出路。龙华越成功,就越会给县里注入强心剂,推动他们发展工业的决心。”
安纤雪若有所悟地点头:“我明白了。我们发展得越好,县里就越会把招商引资的企业往西坡推。当初子龙承包西坡时就说过,这里最大的用处是‘赚租金’,就是这个意思吧?”
瞿子龙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就你最聪明。”
胶把钳憨憨地问:“转租能赚多少?农科院可估过,这批土豆番茄市场价不低于一百万。”
瞿子龙笑道:“没错,现在这一百万对我们很重要。可十年二十年后,农业产值增长有限。但只要龙华风生水起,这地块就会水涨船高。到时候,我们把空地按十亩、五十亩、一百亩对外出租。依我看,最多二十年,西坡工业园区就会人满为患、有市无价。或许一块地的租金,就能超过整个农业产出的收入。”
四人越听越心惊,却也越听越期待。
胶把钳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哥,到时候一亩地能租多少?”
瞿子龙笑了笑:“至少二十吧,看地段和物价变化,我想最好的两千块应该没问题,”看大家表情一松,他慢悠悠补充,“一平米。”
所有人瞬间张大嘴巴,难以置信。
西坡承包合同是一万亩,实际面积却超过两万亩,加上刚拿下的荒地,至少两万五千亩。若真达到一百块一平米,那年租金……
四人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仿佛已看到了一片厂房林立的未来。
土地真的太多了,土豆也太多了,仅一早上,十个小组已经挖出上十万斤的小山,但是也就在冰山一角上啃出二十多亩的样子,这还是大家铆足了劲的干,两千三百多亩,要全部完成,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今天的中午饭大家都没回食堂,一来一回太麻烦,主要只要有一个队不愿意回去,其他的都不敢回了,也许,一顿饭期间,第一名已远离了自己小组。
瞿子龙看了看表,对胶把钳说:“你回去把食堂饭菜拉过来吧,大家干劲这么足,可别让大家饿着了。”
半小时后,大家躲在树荫下端着大碗吃饭,各组间争论激烈,似乎手上干不赢,嘴上也要争个高低出来。
瞿子龙看着大家的战绩,鼓励了几句:“我看大家干劲都很足,但是比赛归比赛,天这么热,大家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可别搞中暑了!”
一个职工高声回应:“瞿总放心,不会中暑的,只要干不死就往死了干!”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
瞿子龙笑着批评:“这样可不行,你们可是西坡的最强劳动者,把你们苦坏了,我老爸还不把我皮剥了!”
现场都是哈哈大笑声。
瞿子龙看着茫茫土豆田说:“我看今天的进度,大家估计还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工啊”
大家都面面相觑,纯锄头人工劳力,一个月或许都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