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危机平息半月后,京城深夜的暴雨如注,乾清宫的烛火在风中摇曳。康熙刚批阅完治安部的奏报,贴身太监突然跌撞着闯入,手中攥着一封染血的密信:“皇上!不好了!东宫侍卫长拼死送来的信,说……说有旧臣勾结外戚,想在三日后的祭天大典上,趁太子陪您行礼时动手,还要污蔑英台福晋与四阿哥谋反!”
康熙猛地站起身,手指捏紧密信,信纸边缘被掐得发白。密信上的字迹潦草却清晰,详细写着逆党计划——以“清君侧”为名,在祭天台上埋伏刀斧手,待康熙与太子就位,便冲出斩杀,再拿出伪造的“谋反书信”,栽赃给胤禛与英台,扶持年幼的皇子继位,由逆党把持朝政。落款处,东宫侍卫长的血指印触目惊心。
“逆贼竟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作乱!”康熙的声音因愤怒而发颤,他快步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祭天坛的方位,“传朕旨意,立刻召四阿哥、英台、鳌无情入宫,任何人不得声张!”
半个时辰后,胤禛与英台冒着暴雨赶来,鳌无情也率十名心腹侍卫守在殿外。英台接过密信,指尖抚过染血的字迹,眼中闪过冷厉:“父皇,逆党选在祭天大典动手,就是看中仪式上人多眼杂,且太子在您身边,他们笃定您投鼠忌器。咱们不如将计就计,让鳌将军提前在祭天坛布防,再派可靠之人混入逆党,摸清他们的埋伏点。”
胤禛点头附和,手指点在祭天坛的偏殿位置:“祭天坛的偏殿有密道通往祭坛,逆党大概率会从这里运刀斧手进去。儿臣建议,让鳌将军派精锐侍卫伪装成杂役,提前驻守偏殿,再让治安部的人盯着逆党核心成员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动作,立刻收网。”
鳌无情单膝跪地,声音铿锵:“臣愿带五百精锐,乔装混入祭天坛,保证皇上与太子的安全!若有任何逆贼靠近祭坛,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康熙看着三人,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多了几分镇定:“好!就按你们说的办。英台,你负责拟写假的‘议事章程’,故意让逆党眼线看到,让他们以为咱们对阴谋一无所知;胤禛,你去联络九门提督,让他封锁京城各城门,防止逆党逃脱;鳌无情,你现在就去挑选侍卫,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三日后,祭天大典如期举行。天空放晴,阳光洒在祭天坛上,文武百官列队整齐,太子紧随康熙身后,一步步走向祭坛。英台站在福晋队列中,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偏殿方向——那里,鳌无情的侍卫正端着祭品托盘,指尖悄悄按在藏在袖中的短刀上。
当康熙举起祭天酒时,偏殿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逆党首领、前朝太傅张敬之突然拔出腰间长剑,高声喊道:“陛下!胤禛与英台勾结外戚,意图谋反!臣今日替天行道,清君侧!”话音刚落,二十余名刀斧手从偏殿冲出,朝祭坛扑来。
百官惊呼着后退,太子吓得脸色发白,康熙却稳稳站在原地,冷声道:“张敬之,你以为你的这点伎俩,能瞒得过朕?”
就在刀斧手即将冲到祭坛前时,鳌无情突然掷出手中的祭品托盘,托盘砸中为首刀斧手的额头。紧接着,伪装成杂役的侍卫们纷纷拔出短刀,与刀斧手厮杀在一起。九门提督也率人从祭天坛外冲入,将张敬之的党羽团团围住。
张敬之见势不妙,想冲过去劫持太子,却被胤禛拦住。胤禛拔出佩刀,与张敬之缠斗在一起,刀光剑影间,胤禛的刀划破张敬之的手臂,张敬之惨叫一声,手中的剑掉落在地,被赶来的侍卫按在地上。
“朕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反?”康熙走到张敬之面前,声音冰冷。张敬之趴在地上,嘶吼道:“你推行新政,打压旧臣,我等岂能坐视祖宗基业被毁!”
“祖宗基业,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是让你们这些蛀虫贪赃枉法!”康熙怒喝一声,下令将张敬之及其党羽全部打入天牢,彻查余党。
大典结束后,康熙看着满地狼藉,再看看身边护着他的胤禛、英台与鳌无情,眼中满是欣慰:“今日若不是你们,后果不堪设想。这也让朕明白,只有君臣同心,才能守住大清的江山。”
英台躬身回道:“父皇,逆党已除,朝中风气定会更加清明。往后,咱们更要注重官员的选拔与监督,不让任何阴谋有可乘之机。”
此时的天牢内,张敬之的党羽纷纷招供;京城街头,百姓们听说逆党被擒,纷纷拍手叫好;乾清宫内,康熙正与胤禛、英台商议如何进一步整顿朝纲,确保大清长治久安。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天牢内侍卫审讯逆党;京城街头百姓欢呼;乾清宫内君臣议事。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破局除逆、守护江山”的决心,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朝纲清明、江山稳固的永恒印记。从宫闱阴谋的惊心动魄,到君臣同心的绝地反击,从逆党的覆灭到百姓的安宁,大清用“明察秋毫、雷霆手段”的智慧,将每一次危机都化作了盛世更坚固的基石。这份藏于宫闱厮杀、市井欢腾中的守护,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在大清的每一寸土地上长久闪耀,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