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与西域的民族夜市渐入佳境,英台却在巡查时发现一处隐忧——负责夜市清扫、搬运的杂役多是从京城调派,不仅成本高,还让当地不少因地震、叛乱失去生计的百姓只能旁观,眼中满是羡慕。
当晚,英台便传信给正在西域统筹夜市的十阿哥福晋,特意叮嘱:“夜市的根本是惠及百姓,你明日便张贴告示,优先招聘当地少数民族百姓做杂役,管饭之外再给月钱,让他们既能有事做,也能参与到夜市中来。”
十阿哥福晋接到信后,立刻照办。告示贴出的次日清晨,西域村寨的空地上就挤满了前来报名的百姓——有失去牧场的牧民,有震后房屋坍塌的农户,还有擅长编织却无处售卖的妇人。十阿哥福晋亲自筛选,优先录用了家中有老弱的百姓,还按他们的特长分配工作:力气大的负责搬运货物,手巧的帮忙整理摊位,细心的负责清扫夜市,甚至专门设了“向导岗”,让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引导外来商贩。
消息传到漠北,荣宪公主也效仿此法,在草原夜市招聘牧民做安保辅助——让熟悉草原气候的牧民提醒商贩防范夜间降温,让懂蒙古语的牧民协助王朝的士兵调解纠纷。一位名叫巴图的牧民,之前因叛乱失去了羊群,如今在夜市负责照看油灯,领到第一个月的月钱时,他捧着银锭激动得红了眼:“多谢福晋娘娘,我终于能给阿妈买药,给妹妹买新衣裳了!”
然而没过几日,十阿哥福晋就遇到了难题——部分当地百姓因从未做过杂役,动作生疏,有商贩抱怨“货物搬得慢”,甚至有人私下要求换回京城调来的杂役。十阿哥福晋急得团团转,连忙写信向英台求助。
英台收到信后,即刻启程前往西域。抵达夜市当晚,她没有直接处理纠纷,而是在收市后召集所有当地杂役,亲手为他们递上热茶:“大家能来夜市做事,都是想让日子好过,做得慢没关系,咱们一起学。”接着,她又召集商贩,轻声劝说:“他们不是故意慢,只是刚接触这些活计。咱们多等几日,等他们熟练了,不仅能帮咱们省成本,还能帮咱们熟悉当地习俗,岂不是更好?”
为了让当地百姓尽快上手,英台还特意安排京城杂役带教——教他们如何快速整理货物,如何规范清扫路线,甚至编了简单的口诀方便记忆。巴图的妹妹阿古拉,之前因胆小不敢与商贩交流,在英台的鼓励下,不仅学会了引导商贩,还主动帮着售卖草原奶糖,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一周后,西域夜市的景象焕然一新——当地杂役动作愈发熟练,还主动为商贩出谋划策:告诉中原商贩“西域百姓爱甜口,可多做些糖糕”,提醒西域商户“中原商贩喜欢讲价,可适当留些余地”。有位中原馄饨摊主,在当地杂役的建议下,在馄饨里加了西域特产的孜然,生意瞬间火爆,他笑着对英台说:“福晋娘娘,还是当地人懂当地人,这夜市真是越办越活了!”
王朝在巡查时,也发现了意外之喜——因大量当地百姓参与夜市,之前偶有发生的“外来商贩与当地人的小摩擦”几乎消失,甚至有百姓主动向士兵举报“可疑人员”,夜市的安保压力大大减轻。他特意写信给英台:“如今百姓既是夜市的参与者,也是守护者,这比再多士兵都管用。”
消息传回京城,康熙听后连连称赞:“英台这招‘以民惠民’,不仅让百姓有了生计,还让夜市成了真正属于大家的地方。”英台却笑着说:“这都是十福晋用心,荣宪公主配合,还有百姓们愿意努力。夜市不是朝廷的‘恩赐’,而是大家一起搭建的‘家’,只有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家’才能长久。”
收市后的西域夜市,月光洒在空荡荡的摊位上,几位当地杂役还在自发清扫,他们哼着西域的歌谣,手中的扫帚挥得格外认真。英台与胤禛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安稳——这人间的烟火,不仅要热闹,更要温暖;这盛世的根基,不仅要稳固,更要让每个百姓都能踩得踏实。
虫洞的痕迹早已在时光长河中彻底消散,而英台推动的“惠民夜市”,却成了大清百姓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这段跨越七世的缘分,又添了一笔“以民为本、共生共荣”的深情篇章——她用一个简单的决定,让无数百姓重拾生计,让各族人真正融为一体,也让所有人明白:最好的盛世,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繁华,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有活干、有盼头,都能在烟火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安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