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的手停在半空。
那截藤蔓抖了一下,不是风吹的,走廊里根本没有风。
他缩回手,鞋底在地面上蹭了两下,像是踩到了什么滑的东西。
“它刚才动了。”他说。
没人理他。
陈浩盯着培养槽,眉头拧成一团。苏珊已经打开记录板开始写数据。娜娜站在旁边,眼睛亮着微光,正在扫描那一段发暗的藤蔓。
“别拆。”陈浩突然说,“先看它还能撑多久。”
“可它已经不行了。”卡尔指着裂开的凝胶,“你看这缝,水都快漏完了。”
“水没漏。”娜娜开口,“湿度维持正常。问题不在外壳。”
她调出一组数字,投影在墙上。氧化速率从百分之百掉到六十三,再往下走得很慢,但没停。
“还在降。”苏珊念着数值,“只是变缓了。”
“说明不是死。”陈浩摸着下巴,“是累了。”
“植物也会累?”卡尔抬头。
“你昨天搬了八趟氧气瓶壳,不也瘫地上起不来。”
卡尔没说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裤子,上面还有焊渣留下的黑点。
“所以现在怎么办?”他问。
“找原因。”陈浩说,“不能每次出事就换地方,咱们又不是搬家队。”
娜娜重新启动检测程序。这次她用了更细的波段,一层层扫过藤蔓内部。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一张热图,中间有一小块区域颜色偏冷,像被冻住了一样。
“电流异常。”她说,“这一段的电子传递链断了节拍。”
“啥意思?”卡尔凑过去,“它心里有节奏?”
“它的发光靠的是稳定的化学反应流。”苏珊解释,“就像水流过管子,如果中间堵一下,后面就供不上。”
“那是什么堵的?”
娜娜没回答。她把整个走廊的电路图调了出来,叠加在建筑结构上。一条红色线路正好穿过这个位置,是通往东区储物间的供电主线。
“这里电压波动过大。”她说,“每小时一次,和照明系统切换同步。”
“所以是电干扰?”陈浩问。
“电磁场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娜娜点头,“导致离子通道短暂失灵,反应中断。”
“也就是说——”陈浩看向卡尔,“你昨天骂街的时候,顺带把它给吵熄火了。”
“关我什么事!”卡尔声音拔高,“我骂的是那堆废铁,又不是这根破藤!”
“但声波也是振动。”苏珊补充,“加上电线本身的微幅震荡,可能形成了共振。”
“那就切断电源试试。”陈浩说,“看看能不能稳住。”
娜娜立刻远程关闭了那段线路。五分钟后,热图上的冷斑开始回暖,氧化速率回升到七十八。
“有效。”她说。
“好办了。”陈浩笑了,“以后谁敢在这附近大声放炮,我就让他去西区睡仓库。”
卡尔翻了个白眼,但没再争。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
第二天早上,陈浩走进厨房,发现光线太亮,照得他睁不开眼。晚上躺床上,他又觉得不够亮,看书费劲。
“这玩意儿不会自己调啊?”他抱怨。
“目前是恒定输出。”娜娜说,“一旦激活,就一直亮着。”
“那不行。”陈浩坐在桌边,“人又不是机器,白天黑夜一个样?睡觉要暗点,干活要亮点,总得听使唤吧。”
“你是想让它听话?”苏珊问。
“不然呢?”陈浩摊手,“养灯还要哄着它开心?”
“可以设计控制系统。”娜娜说,“通过外部信号调节反应速度。”
“怎么做?”
“模拟深海环境变化。”她说,“比如压力波动、水流频率。这些原本就是它调节代谢的方式。”
“那就搞个开关。”陈浩一拍桌子,“按一下亮一点,再按一下暗一点。”
“需要非侵入式装置。”苏珊提醒,“不能伤到组织。”
“做个震动片贴外面。”陈浩比划,“轻轻震,让它感觉像有鱼游过去。”
“理论上可行。”娜娜开始建模,“低频脉冲信号,控制氧化酶活性。”
接下来三天,实验室成了改装车间。
娜娜负责编程,苏珊调配凝胶导波性能,让震动更容易传进去。卡尔被拉来焊支架,把微型震动器固定在培养槽侧面。
第一次测试时,卡尔手一抖,把功率调过了头。
整个走廊瞬间黑了。
七组藤蔓全灭。
“完了!”他跳起来,“我把它们震死了!”
“没有死亡。”娜娜检查数据,“全部进入休眠状态。反应暂停,但细胞活性仍在。”
“那你赶紧救啊!”
“等五分钟。”她说,“它们会自己恢复。”
果然,五分钟后,蓝光一点点亮了起来,先是微弱,然后回到正常强度。
“吓死我了。”卡尔抹了把汗,“我还以为要背锅了。”
“下次小心点。”陈浩瞪他一眼,“这不是玩具。”
第二次测试降低了功率。他们用控制器发出一段缓慢的波形,像心跳一样平稳。
藤蔓的亮度缓缓下降,降到原来的三成,稳定住了。
再升上去,也能跟上。
“行了。”陈浩看着读数,“能调就行。”
“不只是调。”苏珊指着生长数据,“强度变化时,消耗速率也变了。低光状态下,硫化物分解更慢,寿命能延长。”
“省电模式?”陈浩笑出声,“这灯还会节能?”
“可以设置场景。”娜娜说,“睡眠时段自动调至二十流明,工作区保持八十,应急通道六十。”
“那就安排。”陈浩站起来,“先在我屋装一个。”
当晚,陈浩躺在床上,按了一下墙上的按钮。
房间里的光慢慢变暗,最后只剩下床头一小片柔和的蓝。
他闭上眼,又按了一下。
光亮了些,刚好能看清书页。
“真舒服。”他嘟囔。
第二天,苏珊提出新问题:“不同区域需求不一样。实验室需要稳定高光,储物间只需要偶尔照亮。全用一套程序不合适。”
“那就分区控制。”陈浩说,“每个槽都能单独调。”
“需要加装传感器。”娜娜说,“监测使用频率,自动调整。”
“还得防卡尔这种手残。”陈浩补了一句。
卡尔正在调试第三个控制器,听见了,扭头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你上次差点把灯震成植物人。”
“那是因为按钮太大。”
“那就改小点。”苏珊说,“加个确认键。”
于是又折腾了一天,把所有控制器换了新面板,操作要长按两秒才生效。
最后测试放在生活区走廊。
陈浩站在起点,按下遥控器。
第一组灯光缓缓升高,从昏暗到明亮。
第二组保持原状。
第三组慢慢变暗,进入夜间模式。
娜娜同步上传协议到主控系统,设定早晚自动切换。
“成了。”陈浩双手插兜,“以后再也不用摸黑找拖鞋了。”
“我的拖鞋本来就在脚上。”卡尔嘀咕。
“那你昨晚为啥蹲地上找半小时?”
“那是……我在捡螺丝。”
没人信。
苏珊合上记录本,准备明天做全区域评估。娜娜进入待机状态,只留一个指示灯闪着。
卡尔站在最后一个培养槽前,看着里面的藤蔓。
忽然,他发现底部的颜色有点不对。
不是完全的蓝,靠近根部的地方,泛出一点灰青。
他伸手碰了碰凝胶。
表面有一道新的细纹,比昨天那条还短,但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