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盒里的蓝光又闪了一次。
陈浩盯着那道光,手指还停在半空。刚才那一闪不像是反射,更像是从晶体内部透出来的脉冲。他没说话,只是把盒子往娜娜那边推了推。
“它又动了。”他说。
娜娜抬起左臂,扫描口对准保温盒。右臂的装甲还在冒白气,动作比之前慢了一拍。她没抱怨,但系统界面跳了一下,像是卡住的齿轮终于咬合。
“信号频率和上次一致。”她说,“间隔三十七秒,误差不超过零点二。”
“不是随机的?”苏珊蹲下来,手搭在钳子上,眼睛没离开盒子。
“不像。”卡尔凑近,“更像是……回应什么。”
没人接话。洞里安静得能听见终端散热扇的嗡鸣。陈浩低头看自己脚上的破鞋,鞋底已经裂成两半,踩在地上像拖着两片废铁。
“那就扫。”他说,“把它拆开看。”
“不能直接打开。”娜娜说,“晶体释放的脉冲会干扰高精度设备。上次扫描中断就是因为靠得太近。”
“那就包起来。”陈浩抓起保温盒内衬的一块金属片,“你不是说这东西能隔热吗?试试能不能挡信号。”
卡尔接过材料,撕下一段绝缘胶带,开始缠绕保温盒外层。苏珊在一旁清空终端缓存,把不用的程序全关了。娜娜调出资料库,翻找矿物共振谱系。
屏幕一闪,跳出一串波形图。
“多相硅基复合晶簇。”她念出来,“选择性吸收蓝紫波段能量,常见于高压低温结晶环境。”
“我们这儿可不低温。”陈浩摸了摸岩壁,掌心立刻发烫。
“但它适应了。”娜娜说,“结构发生了变异。现在的晶体不仅能吸收能量,还能储存并缓慢释放。”
“稳频器?”卡尔抬头。
“类似。”
“那它刚才闪,是因为感应到什么?”
娜娜没回答。她把探测器切换到被动接收模式,重新对准保温盒。几秒后,屏幕上出现一条微弱的曲线。
“有外部信号。”她说,“很弱,但存在规律。”
“哪来的?”
“新区域深处。”她指向前方通道,“波动频率和晶体响应窗口匹配度达到百分之八十六。”
陈浩咧嘴:“你是说,这玩意儿在跟里面的东西对话?”
“更准确地说,它在接收回声。”
“回声?”
“能量核心释放的波动经过岩层折射,传到这里已经延迟。”娜娜调出之前的探测数据,“我们记录到的波动不是实时状态,而是七分钟前的反馈。”
“所以它不是乱跳。”苏珊明白了,“它是根据那个回声在调整输出。”
“对。”娜娜点头,“这意味着波动有周期性,不是持续增强。”
洞里一下子安静了。
卡尔放下工具,盯着终端屏幕。苏珊慢慢松开钳子。陈浩坐到地上,靠着一块冷却的熔渣块。
“也就是说……”他声音低下来,“我们一直怕错方向了?”
“以前的数据都是表层读数。”娜娜说,“现在有了晶体作为参照,可以建立新的模型。”
“干。”陈浩站起来,“那就建。”
接下来的半小时没人说话。卡尔用废弃电池壳做了个屏蔽罩,把保温盒封在里面。苏珊负责监控终端运行状态,随时清理内存。娜娜分段采集晶体响应数据,每三十秒手动记录一次峰值。
第三次采样时,系统突然报警。
“脉冲增强。”娜娜说,“幅度提升百分之四十。”
“是不是屏蔽层失效?”卡尔伸手去检查接缝。
“不是。”娜娜盯着屏幕,“是外部信号变了。波动频率正在上升。”
“多久一次?”
“四十二秒一个周期。”她快速调出图表,“上升阶段持续二十秒,然后回落,中间有短暂静默期。”
“像呼吸。”苏珊说。
“更像潮汐。”娜娜开始绘制曲线,“涨落有规律,幅度稳定。”
“画出来。”陈浩递过一张防水纸。
苏珊接过笔,照着屏幕描线。一条起伏明显的波形逐渐成形,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尖峰,后面跟着平缓下降。
“这是……能量潮汐图?”陈浩看着图。
“暂时这么叫。”她说,“如果这个节奏一直持续,我们就能算出下一个高峰时间。”
“什么时候?”
“五十三分钟后。”
洞里又静了下来。
陈浩盯着那张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卡尔摆弄着屏蔽罩,确认没有漏缝。苏珊把图纸折好塞进防水袋。娜娜继续监测数据,系统界面稳定了许多。
“如果我们能在高峰前把晶体放到位呢?”陈浩突然说。
“什么意思?”
“既然它能吸收特定频率,又和里面的回声共振……”他指着图,“我们能不能用它当‘锚点’,把能量引偏一点?”
“不是关闭核心。”娜娜接上,“而是引导流向。”
“对。”陈浩笑了一下,“借力打力。”
“风险很高。”卡尔皱眉,“操作必须精准。差几秒都可能引发反冲。”
“防护服撑不了太久。”苏珊补充,“高温下作业,体力消耗太大。”
“所以不能只派一个人。”陈浩说,“我们分段布控。先在中层节点放一组晶体,形成缓冲带,再逐步推进。”
“需要触发装置。”卡尔想了想,“晶体自发放电的时间不稳定,得人为控制。”
“你能做?”
“用保温盒的电路改一下。”他掏出工具包,“加个延时开关,接到脉冲感应器上。等外部波动接近峰值时自动激活。”
“多久能弄好?”
“一个小时。”
“来得及。”娜娜看了眼时间,“下一个高峰前还剩五十一分钟。”
“那就这么定。”陈浩站起来,活动了下手脚,“我、娜娜、苏珊往前探路,卡尔留在后面做装置。找到合适位置就发信号,你做好了就送上来。”
“你确定要放晶体进去?”苏珊问。
“不然呢?”陈浩看着保温盒,“我们带着它跑了半天,不就是为了用?”
“可它要是失控……”
“那就跑快点。”他说,“反正我鞋已经烂了,光脚跑还轻便。”
没人笑。
但气氛松了一点。
卡尔开始拆解电路板,手指熟练地剥开电线。苏珊检查了钳子和密封袋,确认都能用。娜娜重启扫描程序,锁定前方通道的能量梯度变化。
陈浩拿起一块小晶体碎片,在手里转了转。
“你说它为什么选我们?”他忽然问。
“什么?”
“这玩意儿。”他晃了晃手,“它知道我们要来?还是随便谁拿到都行?”
娜娜看了他一眼。
“目前无法判断。”她说,“但它确实在等待某种触发条件。”
“比如?”
“比如……正确的频率。”
陈浩把碎片放进兜里,拍了拍口袋。
“那就别让它等太久。”
卡尔焊完最后一根线,把改装好的装置放进工具包。苏珊收好图纸,站起身。娜娜关闭非必要系统,只保留基础探测功能。
四人围在保温盒旁。
蓝光又一次闪烁,准时得像钟表。
陈浩伸手打开屏蔽罩,取出晶体。
“走吧。”他说,“该干活了。”
他们沿着通道前进,脚步踩在熔渣上发出碎裂声。空气越来越热,呼吸变得沉重。娜娜走在最前,探测器不断更新数据。苏珊紧跟其后,手始终搭在钳子上。卡尔抱着工具包,走得小心。陈浩断后,一边走一边盯着手腕上的计时器。
还有四十七分钟。
拐过一个弯,前方出现一处凹陷平台,岩壁上有明显裂缝,温度比周围低了几度。
“这里可以。”娜娜停下,“地质结构稳定,适合布设第一节点。”
陈浩点头:“就这儿。”
卡尔放下背包,拿出装置。苏珊协助固定晶体位置。娜娜启动倒计时同步程序。陈浩站在边上,看着他们忙碌。
“装置好了。”卡尔按下测试键,指示灯亮起绿色。
“时间同步。”娜娜接入信号。
“准备就绪。”苏珊退后一步。
陈浩深吸一口气,看向保温盒中的主晶体。
“那就开始吧。”他说,“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有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