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刚走到红箱子旁边,手搭上箱盖还没掀开,娜娜的声音就响了。
“环境监测模块发现三项指标偏离基准值。”
他顿住。手指悬在半空,像是被冻住了。
“说人话。”他说。
“气温、地下水位、光合速率,过去七十二小时持续异常,超出正常波动范围。”娜娜的声音没变,但语速快了一点,“初步判断,生态系统正在发生结构性偏移。”
陈浩把红箱子推开,转身往主控室走。脚步不急,但每一步都踩得实。
苏珊从物资清单里抬起头,“又出事了?”
“还不知道是大事还是小毛病。”陈浩坐下,“先看数据。”
娜娜调出图谱。三条线歪歪扭扭往上爬,像喝多了的人走路。
“这玩意儿以前也飘过吧?”卡尔靠在门框上,手里还攥着焊接枪,“传感器用三年了,说不定是它老糊涂。”
“对比历史影像。”娜娜没理他,点了下屏幕。
画面切到三年前的同一季节。绿的地方多,河床有水,山腰还有薄雾。再切回现在,植被稀疏,河道干裂,连风向都变了。
“这不是传感器的问题。”苏珊轻声说。
“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陈浩盯着那条光合速率曲线,“它一直在动,我们没注意。”
空气有点沉。谁都没说话。
“所以接下来怎么办?”卡尔把焊接枪放在桌上,“改计划?推迟出发?”
“不推迟。”陈浩摇头,“但得改。”
“改什么?”
“路线、装备、物资,全得重新算一遍。”他站起来,走到白板前,“原来那条路经过东谷,现在那边地下水位下降太快,地表可能塌陷。不能走。”
“那就走北坡。”苏珊翻开地形册,“虽然海拔高,但地质稳定。”
“可以。”陈浩画了个圈,“设两个集结点,万一中间断了,还能汇合。”
“导航呢?”卡尔问,“地貌变了,信号会不会偏?”
“加装备用信标。”娜娜接话,“我已经在数据库里标记了三个高风险区,需要额外布点。”
“净水呢?”苏珊又问,“植物少了,空气湿度也在降,水源会更紧张。”
“滤芯补两套。”陈浩记下,“再带一组便携蒸馏装置。”
“防护罩也要换。”娜娜继续说,“风沙频率增加,现有外层材料抗磨性不够。”
“我来加固。”卡尔点头,“运输箱也得升级,这次不能只防摔,还得扛压。”
“行。”陈浩看向苏珊,“你负责医疗包和营养补给,看看哪些药要多备,孕妇能吃的那些别漏了。”
苏珊应了一声,低头翻手册。
“我明天飞无人机扫一遍新路线。”陈浩把笔扔进笔筒,“最后一次确认地形。”
没人反对。
会议散了。四个人各自回岗位。
陈浩站在窗前,外面山影模糊。他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路线图,边角已经被汗浸软了。
娜娜在后台跑模拟,屏幕上不断跳出警告框。她一条条标红,动作没停。
苏珊坐在医疗柜前,对照清单勾选药品。笔尖划过纸面,沙沙响。
卡尔打开工具柜,取出一块合金板。他比了比尺寸,蹲下身子开始裁剪。
时间一点一点走。
半小时后,娜娜突然出声。
“最新数据更新。”
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事。
“北坡区域风速提升百分之十八,局部出现扬尘云团。预计六小时内形成小型风暴带。”
陈浩皱眉,“会影响无人机飞行吗?”
“会。”娜娜回答,“建议推迟扫描,等待气流稳定。”
“等不了。”陈浩摇头,“越晚扫,越没时间调整。”
“那你得降低飞行高度,避开强流层。”娜娜调出气象模型,“我会实时引导航线。”
“行。”他拿起对讲机,“准备起飞。”
“等等。”苏珊抬头,“你穿那件旧防护服?”
“怎么了?”
“袖口缝线开了。”她说,“昨天测试肩带的时候蹭的,你忘了?”
陈浩低头看袖子。果然,一道细缝从肘部裂到手腕。
“没事。”他说,“贴个胶带就行。”
“不是胶带的问题。”苏珊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块灰白色布料,“这是之前翻出来的隔热内衬,韧性够,临时补一下。”
陈浩接过,递给卡尔。
“帮我缝两针。”
卡尔接过布和针线,没说话,低头就开始缝。手指粗,针脚却细。
五分钟后,他把衣服扔回去。
“能撑一小时。”
“够了。”陈浩穿上,活动了下手臂,“起飞前检查设备。”
娜娜同步开启无人机自检程序。屏幕上绿灯一个个亮起。
“动力系统正常。”
“通讯链路稳定。”
“导航校准完成。”
“环境适航等级:低。”
“风险提示: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发湍流,建议缩短任务时长。”
“收到。”陈浩拎起背包,“我去发射台。”
“我跟着你。”娜娜说,“远程控制交给我。”
“行。”
两人出门。走廊灯光忽明忽暗,震动监测仪上的数字跳了一下——二十三秒一次。
苏珊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拐角,低头继续写清单。
卡尔还在焊箱子。火光一闪一闪,映在他脸上。
外面风开始大了。
陈浩走到发射台,把无人机放上轨道。按钮按下,机器嗡嗡升空。
“高度一百,速度三十,航向正北。”娜娜声音从耳机里传来,“保持直线推进。”
“明白。”
无人机穿过低空云层,画面传回主控屏。
山脊轮廓清晰,但地表多了几道裂痕。原本平缓的坡道出现塌方痕迹。
“记录坐标。”陈浩说,“这些地方都不能走。”
“已标记。”娜娜回应。
突然,画面抖了一下。
“风切变。”娜娜立刻调整姿态,“左倾十五度,减速。”
无人机倾斜着躲过一股横流。
“再来一次就撤。”陈浩盯着屏幕,“别硬撑。”
“不用等下次。”娜娜快速操作,“前方三公里出现尘柱,直径约五十米,正在移动。”
“沙暴?”
“初期形态。五分钟内会扩大。”
“返航。”
“已经在转。”
无人机掉头,逆风飞行。机身剧烈晃动,信号条闪了两下。
“稳住。”陈浩握紧扶手。
“撑得住。”娜娜手指在键盘上飞动,“再撑三十秒。”
画面剧烈摇晃。远处尘柱升高,像一根灰黄色的柱子戳向天空。
“高度下降二十!”
“动力输出百分之百!”
“距离基地还有八百米!”
“五百!”
“三百!”
落地瞬间,机体猛地一震,滑行一段才停下。
陈浩冲上去检查。
外壳有擦痕,螺旋桨轻微变形,但整体完好。
“还能用。”他说。
“修一下再飞第二次。”娜娜调出损伤报告,“至少要换两个轴承。”
“没那么多时间。”陈浩摇头,“明天必须出发。”
“那就只能飞一次。”娜娜说,“所有数据,这一趟必须全拿到。”
“我知道。”他拍了拍机身,“下一轮,我亲自跟航。”
“不行。”苏珊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你是指挥,不能冒险。”
“没人比我更熟这条线。”
“你可以远程看。”她说,“但不能上去。”
陈浩张嘴想反驳。
苏珊直接把手里的布料塞进他口袋。
“补丁不止一处。”她说,“你自己看看袖口下面。”
陈浩摸了摸。另一条缝,藏在褶皱里,更深。
他没说话。
卡尔走过来,手里拿着新做的护臂。
“戴上。”他说,“别到时候胳膊露在外头吹风。”
陈浩接过,套上。
大小刚好。
“谢了。”
“别谢太早。”卡尔拧紧最后一个卡扣,“这玩意儿还没经风雨。”
“那就试试。”
娜娜忽然抬头。
“地下水位又降了。”
“多少?”
“十分钟内下降零点七米。”
“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脚下的地,正在变空。”
陈浩看着地图上那一片红色预警区。
那是他们原计划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