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坐在地上,捂着剧痛的胸口,整个人都懵了。
又……又失败了?
而且败得比刚才更惨!
刚才只是脸刹坠机,肉体上的伤害,他还能承受。
可这一次,他是被皇道龙气直接反噬,伤及了神魂!
他能感觉到,自己那本就滞涩的灵力,此刻更是如同被扎破的气球,正在飞速逸散!
更让他感到屈辱和愤怒的是……他,堂堂天衍宗剑仙,此刻,正被一群他眼中的凡人士兵,用一堆破铜烂铁指着!
那是什么玩意儿?弓弩?
凡人竟然敢用这种玩具,对准一位仙人?!
一股无法抑制的怒火,从他心底直冲天灵盖!
他想要站起来,他想要发作,他想要让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凡人,尝尝仙人的怒火!
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对准自己的、黑洞洞的弩口时,他心中的怒火,却像是被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他从那些神臂弩的箭头之上,感受到了一股……致命的威胁!
那上面,似乎淬炼了某种专门克制,修行者的东西!
再配合这皇城内浓郁到,化不开的龙气压制……。
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稍有异动,下一秒,自己就会被射成一个刺猬!
而且,他会死!
真的会死!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清虚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强行将涌到喉咙口的第二口血咽了下去,一张脸顿时涨成了猪肝色,青紫交加,神情变幻莫测。
“我……我……”
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那高傲的喉咙,此刻竟发不出半点声音。
怎么办?
难道要说,我只是想穿个墙,进去跟你们皇帝打个招呼,没别的意思?
谁信啊!
看着那禁军都尉越来越不耐烦的眼神,和周围士兵们,那已经绷紧到极点的肌肉,清虚知道,自己再不开口,恐怕就真的没有开口的机会了。
他深深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愤怒、屈辱、不甘,全部压回了肚子了。
然后,他从地上,无比艰难地,爬了起来。
他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整理了一下已经不能再破的道袍,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误……误会……”
他对着那杀气腾腾的禁军都尉,露出了一个自以为和善的表情,声音干涩地解释道:
“各位军爷,天大的误会!”
“贫道……贫道乃是方外之人,云游至此,听闻大炎天子乃是圣明天子,心向往之,故……故想要求见一面,绝无歹意啊!”
说完,他自己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番说辞,连他自己都不信,更何况是这些久经训练的禁军?
然而,那禁军都尉听完,却只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眼神里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
“想见陛下?”
都尉冷笑一声,收刀入鞘,对手下喝道:
“哼,又是个想装神弄鬼攀龙附凤的江湖骗子!看他这不中不洋的打扮,八成是从哪个犄角旮旯的番邦来的。把他押去鸿胪寺,让典客大人好好问问,是哪个海外小国,这么不懂我大炎的规矩!”
于是,我们尊贵的天衍宗剑仙清虚道长,便在两名禁军“热情”的押送下,享受了一把外国使节的待遇,被“请”进了鸿胪寺那略显陈旧的大门。
“姓名?”
鸿胪寺的一间偏厅内,一名年约三旬,身穿九品官服,脸上带着职业性假笑的典客,正百无聊赖地转着手中的毛笔,头也不抬地问道。
清虚站在堂下,脸色铁青。
从皇宫门口到鸿胪寺,这一路上,他收获了无数道“注目礼”。
那些路过的官员、太监、宫女们,看他的眼神,就仿佛在看一个被抓了现行的采花贼,鄙夷中带着好奇,好奇中又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他那颗高傲的道心,在这一路上,已经被反复碾压了上百遍,此刻正处于破碎的边缘。
“贫道,清虚。”
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哦,清虚……”
典客在面前一张粗糙的纸上,慢悠悠地写下了两个字,又问,
“籍贯何处?或者说,哪个番邦的?”
“贫道来自昆仑山,天衍宗!”
清虚刻意加重了“天衍宗”三个字的读音,试图让这个不长眼的凡人官员,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何等伟大的存在。
然而,那典客只是“哦”了一声,笔尖一顿,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迷茫。
“昆……昆什么?天什么宗?”
他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这位道长,你说的这个地方,它……它在大炎的版图里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过?是新发现的海外小国?有向我朝递交过国书吗?”
“噗——”
清虚只觉得喉头一甜,又是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天衍宗……海外小国?国书?这几个凡俗的词汇在他神魂中反复冲撞,每一个字都像一记无情的重锤,砸在他身为仙人的骄傲之上,砸得他道心嗡鸣,几欲崩裂。
“贫道说了,我乃方外之人,不入凡俗名录。此次下山,是因观天象有异,察觉你朝人道气运与众不同,特奉师命前来,欲与你朝天子论道一番,解惑天下苍生。”
他必须把事情说清楚!
他必须让这些人知道,他不是来朝贡的,他是来“指导工作”的!
“点化?”
果然,听到“论道”二字,那典客脸上敷衍的笑意终于敛去。
他放下笔,抬起头,用一种审视的、略带探究的目光上下扫视着清虚,似乎在判断眼前这人是真有本事,还是又一个来京城碰运气的疯子。
清虚心中冷笑,怎么?终于知道怕了?终于意识到仙凡之别了?
然而,下一秒,典客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他用一种看神经病似的眼神看着清虚,语气中充满了不悦和一丝警惕。
“这位道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我朝陛下,乃是承天景运,受命于天的圣君!登基以来,内除权奸,外御强敌,兴修水利,发展民生,使得我大炎国运蒸蒸日上,万民归心!此等功绩,旷古烁今!陛下神智清明,乾纲独断,何须你一个来路不明的方外之人‘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