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向洋在抗洪一线经历着灵魂的震撼与洗礼时,远在深圳的家,则成为了他稳固而温暖的后方。这个后方,由陈静用她的坚韧、智慧和深深的忧虑,独自支撑起来。
深圳,“向荣地产”的总经理办公室内,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虽然林向洋不在,但公司并未停摆。陈静临时接过了日常管理的担子。她不再是那个只需处理外贸单据或教授外语的职员,而是需要面对各种决策的公司主心骨。
办公桌上,一边堆放着需要审阅的文件和财务报表,另一边则散落着救灾物资协调的清单和与工商联往来的传真。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会儿是项目部经理请示工地上的事务,一会儿又是商会王会长那边沟通第二批物资的筹集情况。
“李经理,工地上的进度一定要盯紧,安全措施更不能松懈,林总虽然不在,标准不能降。”陈静对着电话,语气冷静而清晰。
刚放下这个电话,另一个又响了。
“王会长,您好!第二批药品清单我已经核对过了,没问题,款项我马上让财务安排过去。”
她快速地在各种角色间切换,努力维持着公司的正常运转和救灾支援渠道的畅通。她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但眼神专注,将所有对丈夫的担忧都深深压在心底。
然而,每当办公室暂时安静下来,她的目光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向墙上电视里滚动播放的抗洪新闻。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尤其是九江决口后军民奋力堵口的场景,她的心就一阵阵揪紧。向洋就在那样危险的地方!洪水无情,万一……
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用力摇摇头,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文件上,或者起身去看看在旁边小摇篮里熟睡的儿子林帆。孩子纯净的睡颜,是她此刻最大的慰藉,也是她必须坚强守护的理由。
夜深了,公司里只剩下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小林帆已经被保姆哄睡,放在一旁的简易婴儿床上。陈静终于处理完手头紧急的工作,窗外深圳的霓虹依旧璀璨,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阴霾。
电视里还在播放着抗洪特别报道,画面中战士们疲惫不堪的身影和依旧严峻的汛情,让她坐立难安。她再也忍不住,拿起那个与林向洋联系的大哥大,拨通了他的号码。
电话接通了,那边传来的背景声音嘈杂无比:呼啸的风声、哗哗的雨声、隐约的号子声、车辆的轰鸣声,还有人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光是听着这声音,陈静就能想象出那边的混乱与危险。
“向洋!是你吗?向洋!”陈静紧紧握着话筒,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
“静静?是我!”林向洋的声音传来,带着明显的疲惫,但似乎还有一种异样的亢奋,“信号不太好,你说!”
听到丈夫熟悉的声音,陈静一直强忍着的情绪瞬间决堤,声音带上了哽咽:“向洋,你那边怎么样?危不危险?我看新闻,水那么大,你千万别逞强啊!东西送到了就快点回来,家里不能没有你……我和小帆都不能没有你……”
她的担忧、她的恐惧、她的依赖,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通过电波传递了过去。她不再是那个在商场上能帮他出谋划策的伙伴,只是一个担心丈夫安危的普通妻子。
电话那头的林向洋沉默了几秒钟,背景的嘈杂声仿佛更响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妻子的恐惧,那是在生死考验面前,家人最本能的反应。
“静静,别担心,我没事,我们在一段相对安全的堤坝上。”他的声音放缓了一些,试图安抚她,但语气中的那种震撼依旧无法掩饰,“我很好,真的。就是……就是看到了一些……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场面。”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甚至是一丝自惭形秽:“静静,你是没看见……这些当兵的,这些老百姓……他们……他们真的是在用命在拼啊!我刚才看到一群小战士,就那么手挽手跳到决口的水里去了……人就那么往下跳啊!”
他的声音有些激动,有些语无伦次,但那份发自内心的震撼与崇敬,陈静听得真真切切。
“跟他们比,我们出点钱,送点东西,真的……真的不算什么,做得太少了……”林向洋喃喃道,这与他平日里在生意场上计算投入产出的精明形象判若两人。
陈静听着丈夫的话,心中的担忧稍稍缓解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她能感觉到,丈夫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精神蜕变。那个曾经把“效益”、“回报”挂在嘴边的商人,此刻正被一种更崇高、更纯粹的力量所打动。
“我知道,我知道……”陈静柔声回应,“但你还是要小心,一定要平安回来。小帆还这么小,他不能没有爸爸。”
“嗯,我知道。等这批物资交接好,看看情况,我就回去。”林向洋承诺道,“家里和公司,辛苦你了。”
“我没事,你照顾好自己。”
挂了电话,陈静久久无法平静。她走到窗边,望着南方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个在泥泞大堤上、身心正被强烈冲击着的丈夫。她知道,这次经历,将会永远改变他。而她自己,则在这后方,用默默的坚守和深深的牵挂,为他支撑起一片可以安心去经历、去感悟的天地。这份在灾难面前愈发坚韧的夫妻之情,与前方那种壮烈的牺牲精神一样,都是支撑这个民族渡过难关的宝贵力量。而在江城老家,林瀚章老人也正通过电视屏幕,经历着另一场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