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会起义当天建立了大明国,刘丽川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
刘丽川宣布起义军与太平天国有联系,并奉行太平天国的法令。
紧接着又发生了历史偏差。
如果没有李世安的出现。
太平天国东王欢迎刘丽川“率众来归”,但因天京被围困,未能派兵接应。
可是现在的邸报上写着,东王安排了一支太平军接应刘丽川。
不对,严格来讲是两支。这两支军队的负责人的名字让李世安浑身一颤。
第一支主力大约一千多人,负责人是南殿承宣冯文茂,原名冯云茂。
太平军南王族兄。
第二支主力数百人,负责人是绣锦营指挥冯素贞,副指挥周秀英。
李世安看到这些信息傻眼了。
这特么怎么玩全部乱套了。
……南下的路上,李世安船队。
“这个南殿承宣,还是咱们的老熟人啊?”幕僚黄绍恒意味深长的看向李世安,“想不到他还有这样的身份?”
“这个南殿承宣什么地位?”李世安考虑的事情太多,没有在意黄绍恒的眼神。
“在太平军中,属于中等偏下官职,比师帅、军帅高,比总制低。”
黄绍恒作为李世安的幕僚,当然仔细研究过这些信息,能第一时间回答。
“你说,咱们这次回去,会不会与金陵城主力对上?”李世安皱眉问道。
“有可能!”黄绍恒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但可能性不是很大!”
“何以见得?”
“原因有二!”黄绍恒解释道:“第一,太平军的发展策略不会轻易改变!”
“当前情况下,他们东王的主要目的是西征,以及支持北伐!”黄绍恒有些迟疑,没有第一时间说第二个原因。
“第二呢?”李世安主动问道。
“第二个有些恶意揣测人心!”黄绍恒迟疑的说道:“从近几个月的太平军作战部署来看,学生发现了一个规律!”
“什么规律?”
“这个说来话长——”黄绍恒有些师爷的习惯性卖关子,“爵爷您应该知道,太平军的领袖是洪某人,实权是东王吧?”
李世安封一等靖江伯之后,爵位是超品,高于正一品头衔。
所以,爵爷变成了尊称。
李世安配合的点点头。
他学到的历史知识,确实是如此,侧重点都是说洪某人与东王。
“但是……”
“大家习惯性的忽略了,英年早逝的南王才是太平天国的实际缔造者!”
“而杨东王通过“天父下凡”的手段崛起,逐渐掌握了实际权力。”
李世安没有出现的情况下,一开始太平天国的座次是洪某人第一。
冯南王第二,韦北王第三,之后才有杨东王、萧西王的座次。
毕竟洪某人是上帝次子。
冯南王是上帝第三子。
因为洪某人虽然是发起人,但实际上这个公司是冯南王发展起来的。
所以,洪某人一直忌惮和不喜欢有文化,又声望极高的冯南王。
恰巧遇到“公司”出事,
冯南王被抓,
杨东王借机天父下凡,
两人也算一拍即合,洪某人也就趁势把杨、萧二人排在了冯南王之上。
随即冯南王、萧西王英年早逝。
事情发展到现在,杨东王的权利欲望日益壮大,不愿屈居于九千岁。
他现在想当万岁!
毕竟杨东王在名义上可以“节制诸王”,但冯南王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尤其是在他的旧部中。冯南王的早逝使得杨东王的权力更加集中,但他的旧部仍然是杨东王需要面对的一股势力。
黄绍恒第二个原因,杨东王可能通过将冯南王的旧部派去北伐,削弱他们在天京的影响力,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
从人心险恶来分析。北伐军的支援迟迟没有行动,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在天京局势如此困难的前提下,对于小刀会,杨东王谁也不派遣。
直接派出冯文茂、冯素贞。不排除同样忌讳冯南王余威的可能性。
也害怕冯文茂借着南王族兄关系,又带兵投靠,被洪某人利用来对付他。
这对杨东王的万岁计划很不好。
远离天京中枢,逐步消除南王的影响力,才更符合杨东王的人设!
李世安对此也表示赞同。
大松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为难,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冯家父女。
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杀伐果断。
能像杀林凤祥一样,杀了冯文茂。
不过,没发生的事情他暂时抛诸脑后,又开始担心起了自己的兵工厂。
还有苏氏造船厂。
“爵爷,造船厂不用担心!”黄绍恒毫不犹豫的回答道:“造船厂的位置临海,不在邸报上这个“大明国”范围!”
“造船厂名义上是造船厂,可实际有着一支不弱的水师营!”
“且武器弹药充足!”
“从邸报上来看,这个“大明国”并没有什么水师,冯氏父女也没有!”
“关键时刻,您的西洋朋友,奥托克虏伯,也不会袖手旁观吧?”
“倒是魔都制造局(李家兵工厂),地处内地,可能有些危险!”
“制造局应该也没事——”李世安不太确定的说道:“只是铸币局——。”
李世安有些担忧起来。
他不知道没有自己安排,魔都步兵营统领冯南干会不会主动联系夏雪宜。
也不知道赵烈文协调的如何。不过,他现在着急也没用,赶回去,
最快也要七八天。
……
魔都,现在是“大明国”地界。
李世安不在江南期间,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幕僚赵烈文帮着处理。
可他终究只是一个幕僚。
这次才刚刚赏了一个正七品顶戴,也算是帮助李世安稳定后方奖赏了。
李世安与蒋彪也不在。
苏州城的绿营兵,他无法安排。
布政使与按察使都反对。
所以,支援魔都,他只能安排留守苏州的唐龙骑兵营。
只是唐龙离开后,他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幕僚,处理巡抚政务就难了。
没有唐龙坐镇,
地方官员并不买账。
好在李世安大胜的消息很快传回苏州,夏雪宜与杨云骧也及时回来。
比原本历史更加强大,兵力达到四万多的“大明军”,这才被阻挡在太仓。
这个除了赵烈文及时安排夏雪宜与杨云骧支援,也因为起义军通病。
势力快速膨胀之后,就是争权夺利。
现在“大明国”主要形成三股势力,其一就是率先起义的小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