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还真的应该庆幸自己救下了惠征。
因为就在镇江、焦山大战的时候,建阳守卫汪大成捏造陆建瀛弃城逃跑的消息,朝廷据此指责陆建瀛“丧师失节”。
同时因为他这支小蝴蝶煽动的效应,原本应该在金陵城破时,
率200名亲兵与太平军进行巷战,最终亲兵全部战死,本人也在战斗中自刎身亡,以身殉国的福珠洪阿活了下来。
如果没有李世安,太平军攻破仪凤门后,福珠洪阿率领仅有的数百名士兵,与林凤祥等部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以死殉国。
但是因为李世安的出现,金陵城破的时候,福珠洪阿并没有在凤仪门。
他赶到凤仪门的时候,李世安、程立三等人已经护送陆建瀛出城了。
他一开始是追击李世安的,是要把李世安就地正法,然后带兵回城。
结果正好遇到李世安被围,还听说李世安杀了太平军的北王。
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以死殉国的机会与念头了,干脆躲了起来。
并且等到了向荣抵达。
但是这个时候他又尴尬了,他想按照正常的说,可是说不通啊。
金陵城破了,内城被屠了。
他一个江南提督为什么活着?
他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
他必须推卸责任,推给谁?
这个人必须够份量!
陆建瀛是首选!
巧合的是,他还没上奏,建阳守卫汪大成先开了个头,他当然乐见其成。
并且还补充了一个更加合理的理由,李世安率先弃城而逃。
陆建瀛紧随其后,也就是说,陆建瀛是主谋,李世安是具体执行人!
他也是歪打正着。
除了主次颠倒了。
要问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李世安杀了太平军北王,还敢如此污蔑。
除了他看不惯李世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需要一份功劳。
毕竟他与李世安是金陵城破后,存活下来的唯二高官,程立三生死不知。
李世安如果有着杀死太平军北王的功劳,那么他就必死无疑。
毕竟,清文宗只看结果。
金陵城破之后,活着的人,必定需要有一个是他愤怒发泄的对象。
他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附和汪大成,还把第一个逃跑的说成李世安。
也是另一个原因,
他需要功劳,他虽然不能直接说是自己杀了太平军北王,但却可以说是总兵程立三杀的,反正这也是三分真。
调查起来也是死无对证。
清文宗总不能去向太平军核实吧?
当然,
他也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惠征,他觉得李世安即使能从三万多太平军那里逃走,也一定顾不上惠征。
还有就是,惠征本身也是一个丢城失地之人,他的话也不可信。
于是,在李世安刚送出去奏折,还在南下期间,福珠洪阿与建阳守卫汪大成的折子已经先行一步送去了军机处。
不仅如此,前脚还依仗李世安的巡抚杨定文,因为与陆建瀛是对头,在李世安离开之后,后脚也出卖了李世安。
他也把责任推给了陆建瀛。
但是直接把责任丢给陆建瀛其实并不合适,毕竟陆建瀛在清文宗年幼时当过他的老师,勉强也算是东宫坐师。
还是两江总督加受兵部尚书衔。
他们不是汪大成那个地位的愣头青,不适合直接主攻对手。
直接攻击已经死去的陆建瀛不合适,风险太大,容易得罪人。退而求其次,以攻击李世安来映射陆建瀛更为妥当。
毕竟陆建瀛下令让李世安出城的这件事,李世安是有口说不清。
惠征是戴罪之身不可信。
陆建瀛死无对证。
程立三生死不知,即使活着,面对击杀太平军北王的功劳,与得罪杨定文与福珠洪阿之间,他还需要考虑?
于是,这三方不约而同的做着差不多相同的事情,差一点害死李世安。
……
京城紫禁城。
“江宁、朕的江宁!”
清文宗收到江宁失守,内城满人全部被屠杀的消息后,一个劲嚎啕大哭。
甚至于整个人都哭晕过去,吓得一众值班的军机大臣一股脑的赶了过来。
这里面包括一个参赞大臣:僧格林沁,以及清文宗的五叔:惠亲王绵愉。
清文宗在御医的救治下,好不容易清醒过来,第一句话就带着嘶吼声,“来人,给朕拟旨,立即捉拿李世安!把这狗东西给我押解进京,朕要将他凌迟处死!”
清文宗大发雷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包括比较看好李世安的祁寯藻。
怡亲王、以及后台肃顺。
倒是一开始就想搞死李世安的,以排外来吸引皇帝注意的穆阴大喜,再次抓住讨好清文宗的机会说道:
“皇上,福提督的折子并没有提到那李世安是死是活,更加不知道他如今在哪,咱们给哪里下旨捉拿李世安?”
“哪里?”清文宗不悦的训斥道:“这么明显的事情还需要问吗?”
“如此重罪,不知道在哪就不能抓到人吗?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那…”穆阴假惺惺的问道:“要不明发天下?让天下州府见到李世安就抓起来,押解进京,交由刑部问罪凌迟?”
“就按穆爱卿说的办!”
眼见清文宗明发天下也要捉拿李世安,在百越丢脸,也想弄死李世安的翁泰北也趁机站出来说道:“皇上,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李世安如此,他的家人也不好不到哪里,是否下旨一并捉拿?”
“另外,劳崇光正式署理百越巡抚之事,是否暂时搁置再议?”翁泰北也够狠的,一下子要把李世安打死,不仅要搞掉他的家人,还想搞掉他的盟友。
好在清文宗也没有被完全气疯,他如果只提捉拿李家人还正常,但是劳崇光也牵连进来,便马上清醒了不少。
而且现在李玉玺父子在百越也是位高权重,李家对百越赋税很重要。
更别提劳崇光最近署理百越,让百越赋税直接翻倍了这件事。
太平军起义之后,朝廷一直入不敷出,清文宗再傻也不想弄掉能搞钱的人。
想到这些,他马上摇头拒绝道:“那些暂时不要去做,先把李世安这个狗东西押解进京,把他交由刑部审议再说!”
在福珠洪阿的折子之后,江南各州府的折子也相继抵达,都是一些噩耗。
不断的有州府沦陷。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正义之士或者看不惯向荣和琦善畏战不前的人。
这些人纷纷参奏两个钦差。
在这一大堆噩耗折子里面,倒是有一份折子是好消息,还是大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