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退与不退之间反复横跳,愁得黑色金钱鼠尾变成了白老鼠。
而始作俑者毛东珠,则在慈宁宫内,暗暗向朱镇派来的秘使传递了“康熙已有动摇”的消息,并暗示时机成熟,可图大事。
朱镇收到密报,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容。
“看来,本王是时候去……会会那位‘平西王’吴三桂了。”
吴三桂,这个反复无常,引清兵入关的汉奸巨擘,如今又扯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在西南一带,闹得风生水起。
朱镇对他,可没什么好感。
诸事安排妥当,朱镇换上一身普通的青色劲装。
他并未乘坐舟船,也未带任何随从。
只见他青衫一展,身形已化作一道肉眼难以捕捉的流光,朝着西南方向,激射而去!
金刚不坏之境,早已让他超凡脱俗。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的《一苇渡江》,配合《凌波微步》这等顶尖轻功,在他手中施展开来,简直是……御风而行,缩地成寸!
风声在他耳边呼啸而过,两岸的景物飞速倒退,化作一片模糊的残影。
崇山峻岭,在他脚下,如同平地。
江河湖海,在他眼中,不过细流。
后世之高铁,亦不过如此!
他时而脚尖在树梢之上轻轻一点,便能滑翔出数十丈之远。
时而足踏江面,水波不兴,身形已在对岸。
不过短短半日功夫,朱镇便已跨越了数千里之遥,进入了云南地界。
云南,昆明。
吴三桂的反旗,早已插遍了云贵两省,其麾下兵马,号称数十万,声势浩大。
朱镇负手而立,缓步走在昆明城的街道之上。
他神色平静,气息内敛,与寻常赶路的江湖客,并无二致。
但那双深邃的眸子,却早已将这城中的一切虚实,尽收眼底。
“吴三桂这老小子,倒是会经营。”朱镇心中暗道。
他径直来到平西王府门前。
王府门前,守卫森严,八名身着重甲的亲兵,手持长戟,目光警惕地注视着过往行人。
“来者何人?!”见朱镇径直走来,为首的一名亲兵队长,厉声喝道。
朱镇脚步不停,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本王朱镇,奉长平公主之命,特来拜会吴三桂。”
那亲兵队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什么朱镇?什么长平公主?没听说过!”
“我家王爷军务繁忙,岂是尔等阿猫阿狗,想见就能见的?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等刀枪无眼!”
朱镇也不动怒,只是轻轻一挥手。
一股无形的劲风,骤然凭空而起!
那八名手持长戟的亲兵,只觉得一股沛然莫御的巨力袭来,手中的长戟竟不由自主地脱手飞出,“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而他们自己,更是被那股劲风震得连连后退,险些跌倒在地。
“你……你是什么人?!”亲兵队长又惊又怒,色厉内荏地吼道。
朱镇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本王再说一遍,大明龙骧军摄政王朱镇,拜会吴三桂。”
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清晰地传入了王府之内。
片刻之后,王府之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身着锦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惊疑不定之色。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八名狼狈不堪的亲兵,又将目光投向朱镇,拱手道:“这位……公子,不知寻我家王爷,有何要事?”
朱镇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有些事情,需与你家王爷,当面一叙。”
那管家见朱镇气度不凡,虽然衣着普通,但眉宇间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却让他不敢小觑。
他沉吟片刻,道:“公子稍候,容小的进去通禀一声。”
说罢,便匆匆转身,进入了王府。
不多时,那管家再次出来,脸上多了几分恭敬:“公子,我家王爷有请。”
朱镇点了点头,迈步走入平西王府。
王府之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极尽奢华,比之京师的皇宫,怕也逊色不了多少。
朱镇一路行来,面不改色,心中却是冷笑连连。
这吴三桂,果然是野心勃勃,这王府的规制,分明就是……冲着那九五之尊去的!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金碧辉煌的大殿之前。
只见大殿之上,端坐着一人。
此人年约五旬,方面大耳,身材魁梧,身着一袭绣有四爪金龙的蟒袍,不怒自威,正是那引清兵入关,如今又扯旗造反的平西王——吴三桂!
吴三桂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落在朱镇身上,上下打量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他早已接到手下密报,说有一名自称“朱镇”的年轻人,武功深不可测,轻易便震退了王府门前的八名亲兵。
此刻一见,果然是气度不凡,隐隐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
只是,这“朱镇”之名,他却从未听说过。
至于那“长平公主”……一个前朝的亡国公主罢了,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阁下便是……朱镇?”吴三桂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
朱镇毫不畏惧地与他对视,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平西王,别来无恙?”
吴三桂瞳孔微不可察地一缩。
这年轻人,好大的胆子!
竟敢在他面前,如此从容不迫!
“阁下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见教?”吴三桂不动声色地问道。
“平西王,真是贵人多忘事,当日你扮做吴应熊清兵,在北京城,咱们可是有书面之缘啊!”
吴三桂大为震惊,“你,你是那桂总管?你不是太监吗?怎么又成了龙骧军的摄政王!”
“不敢当,那桂总管只是本王隐藏身份的幌子罢了,康熙小儿怕是也想不到,如今把他天下搅得四分五裂的是你我二人!”朱镇摆了摆手,直接开门见山。
“闲话少说。”
“本王此来,是奉大明长平公主之命,与你……商议一件关乎天下苍生,光复大明江山的大事!”
“哦?当日在北京,本王眼拙了!”吴三桂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长平公主?本王倒是久闻其名。只是不知……公主殿下,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朱镇淡淡地说道,“公主殿下希望,你能认清形势,改旗易帜,归顺大明正统,与我龙骧军一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龙骧军?”吴三桂眉头微微一蹙,“莫非……前些日子,在辽东大破鞑子水师,攻陷金州的,便是阁下的兵马?”
“正是。”朱镇坦然承认。
吴三桂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自盘算起来。
这龙骧军的实力,他早有耳闻,其火器之犀利,战力之强悍,远非寻常兵马可比。
若是能将其收为己用……
想到此处,吴三桂脸上露出一丝“诚恳”的笑容:“朱王爷果然是少年英雄,英雄出少年啊!本王对王爷,也是神交已久。”
他话锋一转,又道:“只是……本王如今,亦是奉了朱三太子之命,共举反清复明大旗。这……恐怕有些不妥吧?”
“朱三太子?”朱镇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平西王莫不是在与本王说笑?那所谓的‘朱三太子’可敢去见一见长平公主,以验真伪!”
“还是说。那是你们捏造出来的幌子罢了,也敢与我大明正统相提并论?”
吴三桂被朱镇说中心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随即又恢复如常,哈哈一笑:“王爷此言差矣。”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此事……倒也不是不能商量。”
“王爷远道而来,想必也是鞍马劳顿。不如这样,本王今夜在府中设宴,为王爷接风洗尘。咱们……边吃边谈,如何?”
朱镇看着吴三桂那副“热情好客”的模样,心中冷笑一声,知道这老狐狸,怕是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不过,他艺高人胆大,倒也不惧。
“如此,便叨扰平西王了。”朱镇淡然一笑,欣然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