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铺子里熬油的猪板油的用量就会急剧增加。
屠老三主动接下了采购的差事,他连着跑了好几天,几乎跑遍了城郊所有的村落,终于找到城外一户养了不少猪的屠夫,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商定了一个不错的价格:
每两日送一副质量上乘的猪板油到隋记食肆。
屠老三讲价的本事一流,不仅压低了价格,最后还硬是让那屠夫答应每次额外搭送一大块新鲜的猪肝和几根带着肉渣的大骨头。
隋父看了几天屠夫送来的板油,见其厚实、干净、出油率高,十分满意,索性决定与这屠夫建立长期合作。
他将铺子里每日所需的肉类采购也一并交给了这个屠夫,约定好每日清早按时送来。
屠夫得了这样稳定的大主顾,自然是喜笑颜开,为了表示诚意,第二天送货时,竟额外赠送了一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大猪头。
隋父看着这个意外的“礼物”,也是笑了。
他掂量着这硕大的猪头,决定不卖,干脆自己做来吃,给连日来辛苦忙碌的家人和伙计们好好打打牙祭,犒劳一下。
他兴致勃勃地亲自操刀。
先是用火钳夹着猪头在灶火上细细烧燎一遍,烧掉残留的毛根和皮腥味,直到猪皮变得焦黑,然后放入热水中,用刀仔细刮洗干净。
将处理好的猪头冷水下锅,加入几粒花椒、几片姜、一段葱,还特意倒了些去腥的苞谷酒,大火煮沸后继续煮了一刻钟,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
接着便是关键的炒糖色和调制卤汤。
锅中放少许底油,加入一小把冰糖,小火慢慢炒至融化,糖液变成深琥珀色,冒着细密的焦糖泡泡时,立刻冲入足量的滚开水中,刺啦一声,糖色均匀溶解,汤色立刻变得红亮。
接着倒入足量的酱油,放入准备好的香料:八角、桂皮、香叶、花椒、干辣椒、姜片、葱段,还有几颗拍碎的白蔻。
最后,隋父还挖了一大勺隋母亲手酿制的,香气醇厚的豆瓣酱放入锅中,搅拌均匀后,大火煮沸,让香料和辣味充分释放出来,制成一锅色泽红亮、香辣诱人的辣卤汤。
把焯好水的猪头放入这翻滚的辣卤汤中,汤汁要完全没过猪头。
再次大火烧开后,转为最小的火苗,盖上锅盖,让猪头在汤中慢慢地、咕嘟咕嘟地炖上足足一个时辰。
炖好后,并不立刻捞出,而是就让猪头浸在温热的卤汤中,利用余温继续焖着,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吸收辣味和卤香,这样味道才会更加浓郁深入,口感也更为软糯。
当天晚上,隋父特意比平日早些收了铺子,叫上一直在铺子里帮忙的刁秀英,一起回家。
他将那个已然卤得喷香酥烂、色泽酱红的大猪头,以及其他几样做好的拿手菜,稳稳地装在两个大竹筐里,用扁担挑着,脚步轻快地往家走。
回到家时,秦阳和隋安儿刚带着雇来的几个半大孩子将明天要用的米豆挑拣淘洗干净,灶房也收拾得利利索索。
隋父一进门就洪亮地笑道:“都别忙了,今晚加餐,都等着,吃完饭再送你们回去。”
苏春意听见隔壁热闹的动静,带着秦瑶,从新开的那扇门过来了。
秦瑶已经会走路了,一摇一摆地跟在姨母身后,见到外祖父外祖母,立刻张开小手,咿咿呀呀地朝着他们走去。
隋父尽管忙累了一天,此刻却不顾疲乏,哈哈大笑着弯腰一把抱起小外孙女,结结实实地稀罕了好一会儿,用胡子扎得秦瑶咯咯直笑。
隋父今晚做的菜分量十足,管够。
他回来前就让拉则去告诉了阿土娘,请他们一家人等阿土回来后就一起过来吃饭。
没多久,阿土一家和刘昌都到了。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群人足足坐满了三张大桌子。
随着隋父一声“开饭咯!”那盆令人瞩目的辣卤猪头肉被端了上来,立刻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孩子们早已馋涎欲滴,屁股刚挨着凳子,筷子就齐齐地朝着那酱红油亮、颤巍巍的猪头肉夹去。
这猪头肉果然没让人失望,辣感突出却十分柔和,不是那种直冲喉咙的刺激干辣,而是辣椒与多种香料、卤汤充分融合后产生的“醇辣”。
辣度丝丝渗透到肉缝里,吃完后嘴里还会留着悠长的余香,不会有涩口或烧胃的不适感。
同时,八角、桂皮等香料的复合香气充分融入肥瘦相间的肉中,咸鲜的底味里带着来自豆瓣酱的醇厚酱香。
各种香料味层次丰富却不抢戏,反而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猪肉本身的鲜美,越嚼越有味道。
肉质更是软糯酥烂,入口即化,丝毫不柴。一大盆猪头肉,没一会儿就被瓜分得干干净净。
隋父看着孩子们舔着嘴、咂摸着味道、一副没吃够的馋猫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豪爽地保证道:
“下次,等下次我一定炖上两三个,让你们这些小家伙吃个够,管饱。”
孩子们一听,立刻欢呼起来,齐声喊道:“谢谢阿普!”
这顿丰盛而愉快的晚餐一直持续到月上中天。
饭后,懂事的孩子们主动帮着大人们收拾碗筷,洗刷干净,将院子恢复整洁,才纷纷告辞,各自回家。
月光洒在小院里,充满了食物温暖的香气和一家人共同努力的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