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词。
接着是综合协调处处长,一位看起来颇为沉稳的陆军大校:
“局长,我是综合协调处李建国。我处主要负责与外交部、商务部、公安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军种、战区在海外行动方面的横向协调与联络工作,确保政策同步、信息共享、行动协同。
目前正在跟进与某几个重点国家的双边安保合作机制谈判。”
后勤保障处处长,一位空军大校,汇报了海外行动中面临的复杂后勤挑战,特别是远程投送、异地补给和医疗后送等环节的保障难点,以及正在研究的模块化、标准化保障方案。
技术支援办公室主任则介绍了局内信息化建设情况,重点提到了正在攻坚的“海外行动指挥信息平台”升级项目遇到的跨军种数据兼容性问题。
叶修听得非常专注,偶尔会插话问一两个关键细节,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快速抓取核心信息的能力。
最后,轮到了海外情报处处长,一位眼神锐利、气质精干的中年大校,他名叫周毅。
“局长,我是情报处周毅。”周毅打开面前的文件夹,语气凝重了几分,“我处主要负责全球范围内与我国海外利益和潜在军事行动相关的情报搜集、整理与分析研判。
目前,除了持续跟踪亚丁湾海域、各维和任务区的安全动态外,有一个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他顿了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就是北非地区,利比国。近几个月来,该国内部矛盾持续发酵,反对派活动日趋活跃,与政府军的摩擦不断。
根据我们多方情报源的综合研判,其政局有从动荡滑向内战的明显趋势。
目前其首都及几个主要石油港口的形势正在恶化,社会治安急剧滑坡。”
周毅调出了一些简报和地图投影:
“尤为关键的是,我在利比国有大量的能源合作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该国的东资机构人员、工程建设人员、以及普通侨民,总数可能接近三万人。
这些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潜在威胁。”
听到“利比国”三个字,尤其是“接近三万人”这个数字时,叶修的瞳孔猛然收缩。
他脑海中瞬间翻涌起前世那段震惊世界的记忆——利比内战爆发,局势急转直下,西方国家纷纷撤侨,机场关闭,港口被毁,数万中国同胞被困战火之中,危在旦夕!
最终,国家动用海空力量,展开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大撤侨行动!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机场的混乱、听到炮火的轰鸣、感受到被困同胞的焦虑与无助!
叶修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凝重,之前的平和被一种锐利的紧迫感所取代。
他身体微微前倾,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紧紧锁定周毅,语气沉肃地打断了汇报:
“周处长,关于利比的情况,你判断局势恶化的关键节点可能在什么时候?
我们在那里的情报网络能否覆盖到关键区域?当地侨民的组织联络是否畅通?”
周毅显然对新局长如此迅速且精准地抓住要害感到有些意外,但他立刻回答:
“局长,根据模型推演和迹象分析,如果外部干预不及时或内部调解失败,未来一到三个月内,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风险很高。
我们的情报覆盖存在一些盲区,特别是在反对派控制区域。
侨民组织方面,主要通过大使馆和主要中资企业进行联系,但分散在各地的小型商户和零散人员,联系难度较大,信息传递不畅。”
叶修听完,沉默了片刻,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新局长对利比局势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事项。
终于,叶修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处长,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同志们,利比局势,可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具现实性和紧迫性的挑战!三万同胞,背后是三万个家庭!一旦局势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他清晰地下达指令:
“情报处,立刻将利比局势的跟踪研判等级提升至最高!
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加强对利比各派力量动向、关键基础设施特别是机场、港口状况、以及外部势力干预迹象的搜集和分析。
我要每周,不,每三天看到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重点是预警信号的识别和局势演变的预测!”
“作战计划处,立即启动针对利比方向的应急预案修订和细化工作!
不要等!就以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大规模撤侨为背景,来构设行动方案!
重点考虑如何在我方无军事存在、当地秩序崩溃的情况下,确保侨民集结、安全护送和撤离通道的建立!
海空力量的运用、撤离路线的选择、与他国协调的预案,都要充分考虑进去!”
“综合协调处,立即与我驻利比使馆建立加密热线沟通,确保信息直达。
同时,启动与外交部、商务部、民航局的应急联络机制,提前通气,统一口径,共同研判,做好各类预案的法律和政策准备。”
“后勤保障处、技术支援办公室,你们要未雨绸缪,开始梳理我们能够调动的远程投送资源,民航、远洋货轮等,评估海外应急补给点的可行性,检查指挥信息平台在极端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
我们要做好随时能动、全程可控的准备!”
叶修的一条条指令,清晰、果断、环环相扣,完全不像一个刚刚接触海外行动事务的新手,更像是一个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的指挥官。
对危机的高度敏感、对行动关键环节的精准把握,以及那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在座的各位处长心中震动不已。
“各位,”叶修最后强调,目光如炬,“关于利比,我的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