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医学堂附属医院来了一位不寻常的患者——省城着名书法家赵老先生。西医诊室中,麦克莱恩博士对着x光片沉吟良久, finally沉重宣布:“肺癌晚期,已转移。手术无益,放疗或可延命数月。”
赵老淡然一笑:“七十古稀,死生有命。然尚有心愿未了——愿见幼孙娶亲,此愿未了,不敢便死。”
家人不甘,恳求陆老诊治。陆老细诊:脉弦细数,舌紫苔剥,咳痰带血。确属“肺积”重症,然眼神尚有神采。
“《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陆老凝眉,“或可扶正祛邪,带病延年。”
中西医联席会上,争论激烈。西医方坚持:“癌细胞已扩散,任何治疗均属徒劳。” 中医方主张:“人非机器,岂能单凭影像断生死?患者精神未垮,便有生机。”
林闻溪提出折中方案:“可否放疗控制病灶,中药扶正减毒?既抑癌发展,又保生活质量。”
方案试行。放疗期间,赵老恶心脱发,虚弱不堪。陆老用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黄芪建中汤益气健脾,竟使副作用大减。
更奇妙的是,赵老坚持每日书法修养。当其挥毫泼墨时,呼吸反显平稳,痛楚似忘。
三月后复查,肿瘤未见缩小,却也未扩散。赵老笑言:“西洋镜说吾将死,中国药助吾偷生。”
然而好景不长。冬至夜,赵老咳血昏厥。急救后醒来,执林闻溪手曰:“小友,老朽非惧死,然孙儿婚期在即,乞再延旬月。”
中西医再次合作:输血支持,白芨粉止血,参附汤回阳。竟又挽回。
腊月十八,孙儿完婚。赵坐于堂,受新妇叩拜,笑容安详。三日后安然离世,遗言:“医药延我百日,足见仁心;然大限终至,方知医学有界。”
葬礼上,挽联高悬: “西医断症精微终有界 中医扶命仁厚本无疆”
此事引发深层思考。林闻溪在研讨会上发言:“西医诊断如明镜照影,清晰却冰冷;中医诊治如烛火暖人,温润却有限。当以镜之明辅火之暖,既知病情,亦慰人心。”
秦若虚补充数据:“统计显示,被告知‘绝症’者,生存期短于不知情者。是否诊断全盘告知,需因人而异。”
finally达成共识:成立“危重症姑息治疗组”,中西医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既尊重科学事实,也注重人文关怀;既积极治疗,也接受局限。
深夜,林闻溪在日记中沉思:“一纸诊断定生死?定的不是生死,而是医者之心;不是技术高下,而是仁术境界。医学之伟大,不在征服死亡,而在敬畏生命;不在绝对正确,而在全力以赴。”
月光如水,照着医堂匾额“生机无限”。林闻溪顿悟:生机不在永不死亡,而在生死之间的尊严与温暖。而医者的使命,正是守护这份尊严,无论用中医还是西医,无论靠技术还是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