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省城基督教医院落成。红砖尖顶的西洋建筑前,金发碧眼的贾威霖医师正用生硬汉语宣讲:“主爱世人,医院施诊,分文不取...”
围观百姓窃语:“洋和尚念经,谁知真假?”“听说剖腹取子,邪术得很!”
林闻溪奉派前往交流。甫入医院,便被整洁环境震惊:雪白床单,琉璃器械,空气中有石炭酸气味。与中国医馆的烟火气迥异。
贾医师演示听诊器:“此可闻心肺之声。”又示体温计:“此可量体内寒热。” 一老妪畏缩不敢近,林闻溪温言解释:“此乃西洋脉诊,无痛无创。”老妪方允检查。
首例患者是褥疮老翁。贾医师清创敷药,手法轻柔。林闻溪见其用碘酒消毒,想起中医“升丹”提脓去腐,原理相通。
午后急诊来一肠痈患者。贾医师确诊阑尾炎:“需立即手术!”家属大惊:“开膛破肚,岂有生理?” 林闻溪忆及《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证,但患者已现腹膜刺激征,确需手术。finally协助劝说,患者勉强同意。
手术室内,无影灯下。贾医师刀剪翻飞却从容不迫,切除、缝合、止血...林闻溪暗惊:此等精准,实超中医疡科。
患者三日即下床,家属喜极而泣:“洋大夫真华佗再世!” 贾医师却道:“荣耀归主。医者只是器皿。”
林闻溪发现有趣现象:西医治病同时常传教,中医施治时多劝善。目的不同,仁心相通。
更深观察,教会医院有其局限:重手术轻调理,善治标弱治本。一术后患者虚弱不堪,贾医师唯嘱“加强营养”。 林闻溪建议配合八珍汤补气血,果见速效。
贾医师好奇请教中药原理。林闻溪以归脾汤为例:“如士兵作战(西药抗菌),需粮草补给(中药扶正)。” 贾医师恍然:“上帝造人奇妙,中西医各得真知!”
最触动林闻溪的,是教会对贫病者的关怀:免费施药,开设义学,甚至为孤寡送终。某日见贾医师为濒死乞丐祷告,神情虔诚,绝非作伪。
重阳节,教会医院举办“中西医学交流会”。贾医师展示解剖图谱,陆老讲解经络腧穴。最后共诊疑难病例:一糖尿病患者,西药控糖配合中药调理,效果显着。
贾医师坦言:“我来华传教,反被中医智慧启迪。上帝真理浩瀚,医学亦然。” 陆老回应:“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医道无国界,仁心通古今。”
林闻溪在日记中深思:“洋医教士施仁术,施的不只是医术,更是超越文化的人道精神;显的不只是科学,更是众生平等的信念。中西医形式虽异,仁爱之心相同;方法虽别,济世之志相通。”
月光洒在十字架与飞檐共存的天空。林闻溪明白:医学的终极关怀,既在精湛技艺,也在慈悲心怀;既在治愈疾病,也在安慰心灵。而这条医路,终将超越所有界限,直指生命本身的价值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