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受日本驻沪陆军部宫崎繁三郎的委托以来,
陈沐风便从德盛贸易公司抽调出一部分车队,
昼夜不停地将三万吨粮食,从秘密仓库转运至一处公开仓库。
由于公司大部分运力都投入在走私线上,能调用的车辆也不过几十辆。
即便采取“人歇车不歇”的连轴运转,半个多月过去,也仅完成不到两万吨的转运。
根据现场负责的人估算,想要全部运完那剩余的一万多吨粮食,至少还需要十天的时间。
如此大规模,而又频繁的运输,自然就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组长,我们忽然发现陈沐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调集来了大批粮食。”
“正秘密囤积在十六铺码头的八号仓库里。”
“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个仓库就是属于德盛贸易公司名下的产业。”
“我们监视的人大致估计了下,就目前入库的粮食已经超过了两万吨了。”
“而且运输还在源源不断地持续着,没有丝毫要停下来的迹象。”
梅机关情报组的一名队长,站在高桥诚办公桌前,低声汇报着。
“两万吨大米?”
高桥诚猛地站起身来,拳头重重砸在桌面上,“好你个陈沐风!”
“如今的沪市米价,在黑市上已飙升至每石两千五百块中储券了。”
“整个城市都在闹粮荒,甚至连皇军部队都在缩减口粮。”
“他竟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囤积居奇!”
他越说越激动,额头上青筋都鼓了起来:
“这个混蛋,平日里满口效忠帝国,背地里却借着皇军的庇护大肆敛财!”
“再用这些赚来的黑心钱去收买帝国官员,好让大家都觉得他是帝国忠实的追随者。”
“这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那名队长跟着附和道:“就按现在的市价,这两万吨大米的价值就超过六亿中储券。”
“陈沐风从中至少能净赚两个多亿,这数目实在太惊人了!”
“更何况他那仓库里的粮食,最终肯定远远不止两万吨!”
“就他这样的,还整天到处查粮食走私,我看他才是最大的粮食走私商。”
高桥诚冷笑了一声,眼睛里闪过一丝怨毒之色。
他永远都忘不了,自己正是因为走私粮食暴露,才被陈沐风审讯。
最终在酷讯下,不得不暴露身份,灰头土脸地退回梅机关。
那是他第一次被一个中国人刑讯逼供,也是第一次向一个中国人低头!
这是他作为帝国特工的生涯中,永远都洗刷不掉的耻辱。
每当想起这些,他对陈沐风的恨意就加深一分。
恨不得立刻将其千刀万剐,方能解他心头之恨。
“我们接下来怎么办?还要继续监视吗?”那名队长请示道。
“那当然!给我死死盯着那座仓库。”
高桥诚斩钉截铁地说,“要是这批粮食只进不出,那就坐实了他投机倒把的罪名。”
“到时候我自会向上头汇报。”
“陈沐风如今在沪市根基太深,又有宪兵司令部给他撑腰,光靠这件事肯定还扳不倒他。”
“但我们可以先把他名声搞臭,再把那批粮食没收!”
“我倒要看看,一下子损失这么多钱,他心疼不心疼!”
说到这里,高桥诚也不得不承认,陈沐风确实是个厉害角色。
一个中国商人,竟能让这么多驻沪机关为他保驾护航。
就连他这个梅机关的情报组长都要避其锋芒,不敢与他正面对刚!
但他坚信,只要能抓住陈沐风利用帝国赋予的权力,却干着损害帝国利益的证据。
一次不成,那就两次。
只要次数多了,帝国高层肯定会对他失去耐心的!
到那个时候,就是他报仇雪恨的时候!
他太清楚了,像陈沐风这种投机商人,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根本就不可能收手。
不除掉陈沐风,自己将永远活在这个中国人的阴影之下。
这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的!
……
粮食全部运输完成后,还需等待宫崎繁三郎亲自带人验收才行。
不过为了保密,陈沐风派出警卫大队,将仓库周边一公里范围全部戒了严。
“陈桑,真没想到你竟然会在这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筹到了三万吨皇军急需的大米!”
宫崎繁三郎望着堆满仓库的米袋,满面春风地拍着陈沐风的肩膀,“这件事我一定会如实上报陆军部。”
“相信陆军部定会对你予以褒奖!”
“承蒙将军阁下给我这个机会。”陈沐风笑着取过身旁的一只大皮箱,打开后推到宫崎繁三郎面前,
“这是一百万美元,聊表心意,还请将军阁下务必笑纳。”
宫崎繁三郎瞬间就被这一大箱子的美元,吸引住了全部的目光,就连呼吸都不自觉变得急促了起来。
这可是一百万美元啊!
就凭他那点薪俸,就算不吃不喝上百年,也攒不下如此巨款。
这还是按照官方汇率来计算的。
要是通过黑市,这一百万美元能换来的财富将会更加惊人,翻个几倍都是算少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陈沐风的出手竟是如此的阔绰,直接将如此惊人的一笔财富送给了自己。
此刻在他眼中,这位中国商人简直无可挑剔。
之前陆军部和陈沐风没有合作过,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这第一次合作,就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惊喜。
有能力有办法,交代的事情办的又快又好,更难得的是如此“慷慨大方”,是个极为优秀的合作对象。
难怪驻沪各大情报机关都与他关系密切。
这样的人物,谁不愿意结交?
“陈桑既然如此盛情,我就却之不恭了!”宫崎迅速合上箱盖,脸上的笑意又深了几分。
“另外,这是仓库钥匙。”陈沐风将一把铜钥匙放在桌上,“将军您随时可以安排运走这些粮食。”
“在粮食运走之前,仓库的安全由我会负责好的。”
“那就有劳陈桑费心了!”宫崎繁三郎郑重地收起钥匙。
这一次的道谢,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