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十月的昆明,空气中弥漫着木樨花的香气。而袁世凯的选举获胜并未对西南产生实际上的影响。
唐启站在西南兵工厂的试验场高台上,手中握着一台巴掌大小的金属盒子,盒面上刻着\"电星-甲型\"三个楷体字。他轻轻按下侧面的铜制按钮,盒子立刻发出轻微的\"滴滴\"声。
\"成功了!\"站在一旁的工程师杜明远激动得声音发颤,他推了推圆框眼镜,“总督大人,我们完全实现了您图纸上的设计,功率达到5瓦,通讯距离在平原地区可达80公里!”
唐启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现代人才有的锐利光芒。作为穿越者,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无线电通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三个月前,当他看到英国马可尼公司那台笨重的原型机时,就知道必须尽快实现国产化。
\"明远,立刻准备量产方案。\"唐启的声音沉稳有力,“每月至少五十台,优先装备部队。”
\"我们成功突破凝聚检波器的原理,但我们自己的真空管生产线产量太低了,\"杜明远面露难色。
唐启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已经让贸易局从德国订购了真空管生产线,下个月就能到货。在此之前,手工组装也要保证质量。\"他顿了顿,“记住,这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我们西南的命脉。”
离开试验场,唐启的马车径直驶向总督府。沿途的街道上,工人们正在架设电线杆,这是\"电星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透过车窗,他看到两个穿着藏青色制服的通信兵正在调试安装在警察局楼顶的天线。
\"大人,周局长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侍卫长李虎在马车旁低声报告。
唐启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周铁峰是他从\"利剑小队\"中提拔的情报负责人,这个前特种兵现在执掌着新成立的西南调查统计局。
书房内,周铁峰正站在巨幅西南地图前沉思。听到脚步声,他立即转身敬礼:“总督,北洋方面有异常动向。”
唐启示意他坐下,亲自倒了两杯普洱茶:“具体说说。”
\"我们破译了袁世凯与倭国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的密电。\"周铁峰从公文包中取出几张电文纸,“倭国人承诺向袁世凯提供两百万日元的秘密贷款,条件是取得川汉铁路的修筑权。”
唐启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早就预料到袁世凯不会坐视西南壮大,但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勾结外敌。
“电文是何时截获的?”
\"前天深夜。我们设在武汉的中转站监听到了异常频段的信号,用了您教的多字母替换法成功破译。\"周铁峰眼中闪过一丝钦佩,“总督的密码学知识令人叹服。”
唐启摇摇头:\"这只是基础。重要的是,袁世凯拿到这笔钱后会做什么?\"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北京画到武汉,“他一定会先解决南方的国民党,然后…”
\"然后调转枪口对付我们。\"周铁峰接话道,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杜明远未经通报就闯了进来:“总督!兵工厂出事了!”
唐启眉头一皱:“冷静点,说清楚。”
\"三号车间的图纸…被人动过。\"杜明远气喘吁吁,“电星电台的稳压电路设计图不见了!”
书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唐启猛地站起身,茶杯翻倒在桌面上,深色的茶汤在文件上洇开一片。
“什么时候发现的?”
\"一小时前。技术员小林清点图纸时发现顺序不对,经过核对确认少了三张关键图纸。\"杜明远的声音越来越低,“守卫说昨晚只有赵工程师单独进入过档案室…”
唐启与周铁峰交换了一个眼神。赵明德是兵工厂的元老级工程师,曾经留学倭国。
\"铁峰,立刻监控赵明德的所有社交往来,特别是与外国人的接触。\"唐启的声音冷得像冰,“不要打草惊蛇。”
周铁峰点头领命,匆匆离去。唐启转向杜明远:“从现在起,所有核心技术资料实行双人监管制度,没有我的手令谁也不得调阅。”
待杜明远也离开后,唐启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总督府花园里盛开的山茶花。穿越两年多来,他第一次感到如此强烈的危机感。袁世凯的威胁尚在预期之中,但内部出现叛徒却是致命隐患。
\"李虎!\"他突然高声唤道。
侍卫长应声而入:“大人有何吩咐?”
“备马,我要亲自去趟兵工厂。”
兵工厂三号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第十批电星电台。见到总督亲临,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立正敬礼。唐启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工作,目光却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赵工程师今天来了吗?\"他低声问车间主任。
“回总督,赵工请假了,说是头疼。”
唐启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走向档案室。技术员小林正满头大汗地整理图纸,见到唐启差点把手中的资料掉在地上。
“总、总督大人!”
\"别紧张。\"唐启温和地说,“把昨晚的值班记录给我看看。”
记录显示赵明德确实在晚上九点进入过档案室,理由是查阅内燃机资料。但唐启注意到一个细节——值班守卫在交接班记录中提到赵明德离开时手里拿着一个\"扁平的铁盒子\"。
“小林,赵工程师平时带饭用的什么容器?”
\"啊?\"技术员愣了一下,“是…是个藤编的食盒,他夫人每天都会准备…”
唐启眼中寒光一闪。他快步走向赵明德的工作台,仔细检查每一个抽屉。在最底层的抽屉夹缝中,他发现了一小片金属屑,在阳光下泛着特殊的铜绿色。
\"德国产的焊锡…\"唐启喃喃自语。这种高级焊锡目前西南只有兵工厂和少数几个高级实验室才有,而赵明德的工作并不需要用到它。
离开兵工厂时,唐启遇到了匆匆赶来的周铁峰。
\"总督,有重大发现!\"周铁峰压低声音,“赵明德的儿子在倭国高级京都高中部读书,资助人正是倭国领事馆的二等秘书松本健一。”
唐启冷笑一声:“果然如此。继续监视,我要知道他把图纸交给了谁。”
\"已经安排好了。另外…\"周铁峰犹豫了一下,“我们监听到重庆那边有异常无线电活动,频率与倭国领事馆常用频段重合。”
\"通知驻军加强戒备,特别是沿江的炮台。\"唐启翻身上马,“回总督府,我要立刻召开军事会议。”
三天后的深夜,周铁峰带着一身露水闯入唐启的卧室。总督正在灯下审阅军工生产报表,见状立即放下钢笔。
“抓到了?”
\"是的!\"周铁峰兴奋地报告,“赵明德今晚在朝天门码头与松本秘密会面,交接时被我们的人当场抓获。从他身上搜出了电星电台的全套图纸!”
唐启长舒一口气,但随即又皱起眉头:“倭国人拿到图纸多久了?”
\"据赵明德交代,这是第一次传递。之前只是口头汇报了一些基本情况。\"周铁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幸好我们发现得早。”
\"不,这还不够早。\"唐启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倭国人肯定已经知道我们掌握了无线电技术,他们会加快行动步伐。袁世凯那边呢?”
“最新情报显示,北洋军正在向湖北集结,估计三个月内就会对国民党动手。”
唐启走到墙上的军事地图前,手指沿着长江划过:\"命令川东、湘西驻军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加快电台的列装速度。\"他转向周铁峰
周铁峰眼前一亮:“优先列装前线部队吗?”
\"没错。\"唐启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西南不是他们能轻易啃下的骨头。”
十月底,唐启邀请各方列强领事,进行宴会,准备将电报机进行销售,觥筹交错间,德国领事冯·德克悄悄凑过来:“唐总督,我国陆军部对您的通讯系统非常感兴趣…”
\"领事先生过奖了。\"唐启举杯示意,“这只是初步成果,我们还在研发更先进的型号。”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西南在这方面展开合作。\"冯·德克压低声音,“我们有些技术或许可以互补。”
唐启心中一动。在当前局势下,德国可能是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与倭国有矛盾,又急需在远东寻找盟友。
\"我很期待与贵国的技术交流。\"唐启微笑回应,同时注意到伊集院彦吉正死死盯着这边。倭国领事伊集院彦吉脸色阴沉,他低声对身旁的武官说了几句日语。唐启虽然听不懂内容,但从对方闪烁的眼神中读出了震惊和贪婪。
宴会结束后,周铁峰在返回的马车上汇报:“总督,倭国领事馆今晚异常活跃,他们向重庆和上海发送了至少五份加密电报。”
“破译了吗?”
“只破解了部分内容,提到了’技术获取’和’特别行动’等字眼。”
唐启望向车窗外漆黑的夜色,一轮残月被乌云遮蔽。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铁峰,从明天开始,所有军工设施的安全等级提到最高。另外…\"他沉吟片刻,“准备一份假图纸,要足够精细,但在关键参数上做手脚。”
周铁峰先是一愣,随即会意:“您是想…”
\"既然他们想要技术,我们就送他们一份’大礼’。\"唐启的声音在黑暗中格外冰冷,“记住,这场战争不仅在战场上,更在实验室和情报战线。”
马车驶入总督府大门时,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唐启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刀。他知道,自己带来的现代知识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保护这片土地,也会引来无数贪婪的目光。
间谍与反间谍的秘密战争开始了。
从明治维新开始到甲午战争时期,倭国以商业机构(如武汉“乐善堂”药店)为掩护,建立情报据点,辐射全国收集政治、军事、经济等数据,最终形成《清国通商综览》百科全书式报告,在西南以茶叶贸易、佛教交流为掩护,如商人在滇缅边境收购茶厂,暗中测绘交通路线和矿产分布,北洋时期倭国间谍损失惨重,主要以袁忽悠和张妈了个巴子等为首的军阀头子骗取大量商业资金,但倭国亡我之心不死,甚至现代仍有日企高管在华从事间谍活动,
求催更、求评论、求点赞、求推荐。感谢流浪的诗、硕大无比的弘阔的为爱发电,感谢所有点击催更的宝子,感谢各位读者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