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6
我看见刘哲的母亲出现在吊脚楼一个窗户边
我在解放碑附近的临江门公交车站落下脚下了车。首先声明我不是重庆人,我是巫陵人。我只是重庆城的一个匆匆过客。解放碑在渝中区半岛中央地带,就好比口腔中人的舌头的前端部分。我对渝中区解放碑附近的街道并不熟悉和了解。渝中区是一个半岛,是被长江和嘉陵江包围起来的一个区域。在1984年,当然咯,解放碑这个区域就是重庆的象征,就是重庆最着名的商业中心,文化中心 时尚地带。
作为创作《乌江绝恋》这部元小说的我,我再一次提醒读者,此时此刻我以一个创作者,也就是作家的身份,也就是用一个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在跟读者讲述《乌江绝恋》的故事,以及《乌江绝恋》故事的诞生过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读者,我是担心读者会被我故意设置打造的时间迷宫搞晕了头,一会1984年,一会1971年,一会2023年,一会用第一人称叙事 一会用第二人称叙事,一会用第三人称叙事,让阅读者,也就是让读者走进了时间的迷雾里。时间迷宫,一团乱麻,或者一团乱七八糟的的数据线构成的怎么解也解不开的线圈圈。(说到数据线,也就是这个线圈圈,我又给读者多添加了迷惑了,数据线,有耳机线,充电线等,这都是智能手机时代的产物,是当下我们正所处的现代5G时代的产物,是我们现在经常的口头禅,呵呵,我让读者在时间轮盘上转到2023年了)。我正在给读者讲述我从两路口坐公交车,本来打算去朝天门码头,后来又改为临时在解放碑下车的时间,时间,时间,准确来说是1984年。
我对重庆解放碑一带并不熟悉。在临江门下了公交车之后,我一边走一边寻找合适我可以落脚的旅店。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七拐八拐,下坡下坎,不知不觉走到了一片吊脚楼地带来了。我走到一个悬崖峭壁上的吊脚楼家庭旅店来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有条件的城市家庭或者居民开家庭旅馆了。我走进的这个渝中半岛嘉陵江边悬崖峭壁上的吊脚楼家庭旅馆,它正好面临嘉陵江陡坡上,离热闹繁华的解放碑并不是太远,因为我是私人理由回巫陵老家看望父母亲路过重庆的,并不是出公差,我为了节省费用,只想找最便宜的旅店住宿一两晚上。解放碑附近临江门一带的私人家庭旅馆正好符合我的要求,十几元一晚上。这个嘉陵江边吊脚楼的家庭旅馆,我走进去,感觉楼板在摇晃,还鸡噶鸡噶发出声音。住旅馆的客人都和我一样是路过重庆的旅客。这里离朝天门码头不是很远,又离重庆最着名的解放碑很近。既可以方便一早一晚赶到朝天门码头坐长航船离开重庆,又可以抽点闲暇到解放碑去打眼望。打眼望或者说打望,打望重庆美女。打望是重庆土话,或者方言,意思是看,偷看,或者大胆的看,更有甚者放肆的看的意思。重庆是着名的美女之城,重庆解放碑正是重庆美女出入最多的地点。外地来重庆的人,到重庆解放碑看重庆美女,打望重庆美女,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就是白来重庆一趟了。我坐的公交车的终点站是朝天门码头。原来,临江门,解放碑和朝天门离得如此之近啊。既来之则安之,我决定先在临江门附近找个旅店住下来,明天一早起来再走去解放碑新华书店百货大楼转一转,打打眼望,看看重庆美女也不错啊。
我走进这家吊脚楼小家庭旅馆,花了15元人民币,要了一个床位,这个房间共有八个铺位,上下铺,是散客房间,住店的旅客都是互不相识的,房间有个吊扇,(八十年代初空调还不普及),洗澡间和厕所在旅店楼下最底层 是整个旅店住客通用的,我把贵重的行李寄存在旅店柜台处。现在还不是睡觉的时间,我又没有吃晚饭,于是我就走出旅店,我在旅店附近看见一个小馆子,我肚子饿得呱呱叫了,我要吃晚餐了。
这个小馆子与其说是小馆子,还不如说是小摊子,其实是一个路边角落旮旯摆上一两张桌子,几根木头长板凳,两口大锑锅,一个大锑锅里面是白稀饭,一个大锑锅里面是青菜稀饭,旁边有个破桌子,台面上摆着一大簸箕凉面,还有几样萝卜小咸菜,榨菜,油炸花生米之类的食物。重庆夏季炎热,凉面稀饭小咸菜是很受过路旅客欢迎的。我走到这个小摊子面前,小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我要了一碗青菜稀饭,一大碗凉面。桌子上的小咸菜,随便吃,不算钱。摊子桌面上随便摆放着几碟小凉菜,有绿色的泡豇豆,有红色的泡萝卜,还有白色的泡白菜等
我一边喝着没有几粒米的清汤寡水的稀饭,(1984年重庆人买米是要粮票的),一边吃着爽口麻辣的重庆凉面。突然,吊脚楼错杂混乱的街道深处,我耳朵突然传来一个女人唱戏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一个女人唱在川剧的唱腔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直冲,时而婉转,
我寻声望去,看看这个唱川剧唱腔声音的女人在那个窗户上,嗨,我还真看见一个吊脚楼二楼窗户上,一个中年女人靠在窗前,她的头上戴着古装戏的头饰,看样子还画了妆 ,穿着戏服,从窗户里伸出半个身子,在窗户边唱着川剧高腔。她还做着手势,看上去是表演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穿着戏服唱川剧的女人不是现实中的人,她是我的小说《乌江绝恋》里面人物刘哲的母亲,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怎么会在这个吊脚楼旮旯角落里出现呢,真是活见鬼。突然,我又看见一个少年人,站在我的面前,他也和我一样,站在路边上仰望着那个窗边上的女人。我看见这个少年人,眼泪汪汪的望着那个在窗户边唱川剧的中年女人。我听见他嘴里在轻轻的说到,妈妈,妈妈,别这样,别这样,你又犯病了啊!突然,我看见吊脚楼里,陆陆续续走出来好多街坊邻居,叔叔阿姨,他们站在这个少年人身边,他们举起头来仰望着二楼上窗户边那个唱川戏的女人,他们说,唱得真好听啊!唱得真好听啊。文化大革命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她唱戏了。她疯了。她疯了!她真的疯了啊。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在吊脚楼的一个家庭旅馆路边小摊店喝稀饭吃泡萝卜吃凉面的时候,看见了我正在构思的小说《乌江绝恋》中的虚构人物刘哲和她的母亲了。
我更没有想到的是,1984年我路过重庆这个嘉陵江边吊脚楼的家庭旅馆片区,现在(我正在写小说《乌江绝恋)的当下,这个片区竟然成了重庆最最着名的网红地点,洪崖洞。
我把时间轮盘转到5G时代,2023年兔年春节时间段,今天是大年初十二,抖音横行霸道的当下,此时此刻,我正好接到一个重庆老兄,吴世平发给我的一个微信信息,“正月十二,搭建灯棚”的祝福。说来很有意思,《乌江绝恋》这部小说的名字,从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构思都是用的《乌江之恋》的名字。2005年我阅读了《威尼斯之恋》短篇小说,这是美国后现代派作家诺纳德·苏可尼克(Ronald Sukenick)的一部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我受到启发 ,希望自己的《乌江之恋》也能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后现代派文学经典作品。前几年,吴世平兄到我家茶叙的时候,我把1995年创作的《乌江之恋》打印提纲和部分章节给他阅读,他觉得《乌江之恋》这个小说名字有点普通,大概是“之恋”这种小说名字太多了,建议我改小说名字。后来,我思考了一下,为了表达我对美国后现代派文学作家苏可尼克的致敬,也坚持自己不忘初心,坚持不走传统文学叙事老套路径,一定要独辟蹊径,我就把《乌江之恋》名字改为《乌江绝恋》了。小说啊,小说,一直在延异着。
我在头条百科上搜索出来,关于洪崖洞说明:
洪崖洞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2006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总投资3.85亿元兴建而成。
洪崖洞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由吊脚楼、仿古商业街等景观组成。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
2007年11月,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我不知道,这个关于重庆时下最最着名网红地标洪崖洞的解释到底准确不准确,网络上又有信息说,这个重庆着名景点洪崖洞是由一个叫何永智的重庆小天鹅火锅女老板投资开发的。
昨天,我还在抖音上看见一个视频,洪崖洞老板何永智在一个演讲上用幽默风趣的重庆椒盐普通话讲述她是如何打造洪崖洞的来龙去脉过程,她说是抖音成就了今天的洪崖洞,她又说,是洪崖洞成就了今日的抖音。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还真是一个扯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我只能说,是彼此成就了彼此,是相互照亮了对方。
此时此刻,我在小说《乌江绝恋》提及了眼下红得发紫的洪崖洞,并不是用洪崖洞来为我这个小说带流量,挣热度。我1984年就开始构思创作小说《乌江绝恋》了。1984年,洪崖洞还是一个重庆城嘉陵江边的破破烂烂的吊脚楼区域,哪里知道,随着时代的变迁,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所以,洪崖洞是洪崖洞,《乌江绝恋》是《乌江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