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粮南运的车队刚从南方回来,带来了满满两车的银子 —— 这是卖粮食赚的利润,还有户部拨下来的救灾补助。张顺把银子搬进粮仓时,笑得合不拢嘴:“王爷,这趟下来,咱们手里的银子够修十条路了!”
“不止修路。” 陆辰指着桌上的北境地图,上面用红笔圈了好几个地方,“黑石峡到雁门关的路得修宽点,运粮车和兵器车都要走;城南的化肥作坊得扩建,现在每天只能产两千斤肥,不够周边农户用;还有,得开个工匠学堂,把咱们会的技术教给更多人,以后造兵器、做农具,就不用总靠咱们几个了。”
第二天一早,修路的消息就传遍了周边的村落。农户们听说修路能领粮食,还能方便自家运庄稼,都主动来报名。陆辰把士兵和百姓分成十队,每队由一个士兵带队,拿着锄头、铁锹,往黑石峡的方向去。
李二柱也来了,他扛着锄头,还带着儿子小豆子:“王爷,俺力气大,能挖石头!” 小豆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小铲子,也想帮忙。陆辰笑着摸了摸小豆子的头:“你还小,帮着捡捡石头就行,别累着。”
修路的日子里,工地上天天都很热闹。士兵们教百姓们怎么用省力的方法挖土,百姓们则给士兵们送水送干粮。遇到挡路的大石头,王铁山还带着锻造坊的工匠,用炸药把石头炸开 —— 这还是第一次在修路时用炸药,百姓们看着石头被炸得粉碎,都惊呼不已:“这东西真厉害,比咱们用锤子砸快多了!”
半个月后,黑石峡到雁门关的路修好了。路面宽得能过两辆马车,铺着平整的石板,下雨也不会泥泞。李二柱赶着牛车,拉着刚收的粟米,走在新路上,比以前快了足足两个时辰,他高兴地对路过的士兵说:“这路修得好!以后俺家的粮食再也不用怕淋着了!”
修路的同时,化肥作坊也开始扩建。周顺让人在原来的堆肥池旁边,又挖了二十个新池,还加了个烘干房 —— 之前的有机肥晒不干,遇上下雨就容易发霉,有了烘干房,就算下雨也能把肥烘干,装袋保存。
最让人期待的还是工匠学堂。学堂就设在锻造坊旁边,一间宽敞的土坯房,里面摆着十几张木桌,墙上挂着车床、弩箭的图纸。陆辰请了周顺当机械老师,教工匠们看图纸、算尺寸;请了王铁山当锻造老师,教大家怎么炼精铁、打兵器;还请了张老栓当农业老师,教大家怎么用化肥、怎么选种子。
第一天上课,来了三十多个年轻人,有作坊的学徒,有村里的青壮,还有两个从南方逃过来的灾民。小李也来了,他之前在锻造坊学过几天车床,上课特别认真,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有一次周顺讲供箭机构时,小李突然举手:“周师傅,要是在槽道里涂层蜡,是不是更滑,箭就不容易卡壳了?”
周顺愣了一下,赶紧去试了试 —— 还真管用!涂了蜡的槽道,箭射出去的速度都快了点。周顺高兴地拍了拍小李的肩膀:“你这脑子真灵光,以后跟着我学,准能成个好工匠!”
学堂办得越来越红火,不少农户都想把家里的孩子送来。陆辰干脆在学堂旁边盖了间宿舍,让家远的学生住在这里。看着年轻人认真学习的样子,陆辰心里很踏实 —— 北境要想长久安稳,光靠他一个人不行,得有更多懂技术、肯干活的人,才能把日子过好。
这天傍晚,修路的队伍在黑石峡附近挖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石头上刻着些歪歪扭扭的符号,没人认识。陆辰拿着石头,翻来覆去地看,总觉得这些符号在哪里见过 —— 想了半天,突然想起南方探子送来的信,里面提到邪教在灾民中宣扬 “末世论” 时,也画过类似的符号。
他把石头收起来,对陈武说:“让探子多留意黑石峡周边的动静,说不定这邪教的人,早就跑到北境来了。”